对话丨猛士科技CEO:与华为合作没有灵魂争议,M817定价50万内

一位越野爱好者王总曾对猛士提出特殊需求:穿越无人区时,后备箱必须能容纳帐篷、脱困板、救援工具和两周补给。

这个真实场景折射出当代消费者对硬派越野车的复杂期待——既要保留传统机械性能,又要融入智能科技。 当传统车企与科技巨头联手,是妥协还是进化? 猛士与华为的合作给出了新答案。

在2025上海车展亮相的M817,底盘架构延续着东风76年军用车制造基因。 非承载式车身、三把差速锁、可升降悬架等配置,保持着硬派越野的原始血统。

但转向柱后方,华为昇腾芯片正以每秒256万亿次运算处理地形数据,MDC智能驾驶平台实时规划着最佳越野路径。

这种机械与电子的交融,让车辆在攀爬45度陡坡时,悬挂系统与扭矩分配能实现毫秒级协同。

关于车企与科技公司的"灵魂之争",猛士科技CEO的回应颇具玩味。 车载系统采用华为鸿蒙内核,却植入了东风自主研发的越野模式UI界面。

当驾驶者切入"沙漠穿越"场景时,仪表盘不仅显示传统越野参数,还会结合卫星云图预测沙丘变化。

这种合作模式如同交响乐团,华为提供乐器,东风担任指挥,最终奏响的仍是属于猛派越野的狂想曲。

对话丨猛士科技CEO:与华为合作没有灵魂争议,M817定价50万内-有驾

空间设计成为产品经理的必答题。 工程师在保留梯形大梁结构的同时,利用华为智能座舱方案重构空间布局。 第二排座椅放平后形成的1.8米纯平空间,既能容纳古筝琴匣,也可变身移动办公室。

更有趣的是车顶拓展系统,通过华为物联网协议控制的电动支架,可外挂自行车、皮划艇或车顶帐篷,实现"空间可生长"概念。

对话丨猛士科技CEO:与华为合作没有灵魂争议,M817定价50万内-有驾

安全维度形成双重保障,东风引以为傲的军用级笼式车身,与华为ADS3.0主动安全系统形成互补。

在模拟测试中,当车辆检测到侧面撞击风险时,主动悬架能在0.03秒内抬升撞击侧车身高度,利用大梁结构最坚固部分承接冲击。

这种机械与电子的联防机制,将百公里制动距离控制在33米,对于整备质量超3吨的越野车堪称突破。

对话丨猛士科技CEO:与华为合作没有灵魂争议,M817定价50万内-有驾

定价策略暗藏玄机。 虽然官方暂未公布具体数字,但50万元的价格锚点恰好卡在传统豪华越野与新能源智能车的交叉地带。

对比同级竞品,这个区间既能覆盖牧马人4xe的潜在用户,又能吸引本考虑理想L9的城市中产。

展台亮相的私人定制版车型更是将价格上限推至188万,形成从量产到高定的完整产品矩阵。

对话丨猛士科技CEO:与华为合作没有灵魂争议,M817定价50万内-有驾

海外布局显现出战略纵深。 针对欧洲市场开发的右舵版本,保留机械差速锁的同时,换装符合欧盟法规的华为MDC810计算平台。

在迪拜沙漠测试场,M817的智能沙地模式可根据不同沙质自动调整胎压,这项本土化改进让中东客户眼前一亮。

瑞士经销商反馈,当地消费者最感兴趣的是车载系统与华为智能家居的生态互联,能在阿尔卑斯山麓遥控家中地暖。

对话丨猛士科技CEO:与华为合作没有灵魂争议,M817定价50万内-有驾

产品经理透露的细节更耐人寻味。 华为赋能的智能越野系统包含"地形记忆"功能,车辆可自主学习常去越野路线的地貌特征。

当再次行驶相同区域时,悬架阻尼、动力输出会提前进行适应性调整。 这种将AI训练融入用车场景的设计,模糊了量产车与改装车的界限。

对话丨猛士科技CEO:与华为合作没有灵魂争议,M817定价50万内-有驾

猛士展台另一款焦点车型引发热议。 售价188万的星际战车特别版,车顶集成华为星闪通信模块,可实现50公里范围内车对车通信。

在无人区穿越时,车队头车探测的路况信息能实时共享给后方车辆,这种基于军用技术的民用转化,重新定义了越野安全保障体系。

关于用户画像,产品团队收集的1.2万份问卷显示,32%的潜在买家同时拥有公路车和露营装备。 这些"跨界玩家"既要求车辆具备带空气悬架的舒适模式应对城市通勤,又需要足够强悍的四驱系统征服318国道。

M817的油电混合架构设计,恰好满足这种分裂需求——纯电模式续航150公里覆盖日常通勤,增程模式可达800公里满足长途穿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