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展厅出来,手里还攥着那个新车的宣传册。那天,销售跟我说:享界S9T的空间比你想象的大多了,后排腿部空间都超过一米。我还记得自己顿时一愣:买旅行车,怎么可以腿还要留空这么多?可现实摆在面前。我觉得营销总爱夸大这个空间,真进车里一看,确实比很多同级别车要宽一些。
说到这里,我还隐约记得官方数据——这车后排空间超过1米。我不知道你会怎么觉得,但我直观感受,确实比我之前试过的几款别克GL8、途昂的后排宽敞得多。特别是坐垫离地面比较低,坐着不累。大部分家用你能想象的布局都可以容纳无压力,不像某些SUV,腿都得拧着。你会不会认为,这豪华感就藏在腿伸得直这一小块空间?这感觉还不错。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这车的尺寸——5160×2005×1492,轴距3050。按理说,这空间比例还算合理,但是不是因为车身宽度(略超2米)让后排空间看起来特别大?这是我猜猜的,不一定准。不过这个宽度的确能帮忙,既稳重又实用,一家子长途拉着玩,心里会更有底。
但,现实就是,空间再大,坐长途也得考虑隔音和悬架。这个车配了空气悬架和CDC阻尼,中规中矩吧?我其实挺喜欢空气悬架的,越路越多,悬架反应那么快,车感顿时变得柔软起来。成本拉高了。厂家算过一笔账,空气悬架每公里维护费比普通悬挂多个几毛,尤其是满油满电的百公里能耗大概在13-15升(估算/样本少),毕竟不是油电混合的都知道油耗。
哦,说到油电,也想问问你:你觉得满油满电的续航1305公里,真有人会依赖那天贪心一路跑?还是实际上,家里一充电15分钟,跑个400公里,要更实用?我在试驾时,觉得大部分时间还是用纯电模式,像我这种懒散消费者,觉得充电桩多点,我就能接受。我一直心存疑问:这么大的电池,充电成本会不会太高?(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比我试过的同价位车,比如蔚来ES6或者小鹏P7,可以找到类似的续航表现,但他们的充电网络还不一样。享界S9T支持800V快充,实测15分钟充400km续航,说白了,就是要快!不然,长途旅行站点就得提前规划。
你会不会觉得,这车似乎有点通用——整合了豪华座舱和高科技,也不缺基础空间。华为鸿蒙系统带来的智能体验,除了诗意宇宙,我突然质疑:这么多智能配置,实际用一次少一次,还是说怀念老人手机的按键时代?我又想到,整车传感器集成36个,支持P2P领航辅助,最大程度上,像不是白天有料的车,但会不会让后续维护变复杂?都是激光雷达——这玩意儿拓荒期,出问题的几率会不会越高?
说到复杂,我刚才在修理工说:你看,这些传感器就像是我们家厨房的多功能刀,平时用得少,但一出问题,修个半天。这种智能金刚石技术,也就是说,压力越大,越能体现它的价值,但一旦出问题,修起来就麻烦。有人不喜欢总感觉在玩高科技的拼图游戏——我也是啊,喜欢细节体验多一些。
那你会不会觉得,加入这么多未来科技是赌?规矩就摆在那——不管真用不用得上,但总觉得科技感满满更高端。其实我心里明白,这些高端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溢价。MLegal再贵点的宝贝,享受的也不全是它的质量,更多是它背后的定位和品牌。
(这段先按下不表)刚才我又想了个问题:如果你要买这个车,最看重的会是哪个配置?空间?智能?还是续航?我觉得这牵扯出一个核心:在这个价位,不只是车,还要看服务。从订车到交付,限免车色、补贴、置换,这个点反映出制造商还是挺懂工厂到用户的那点事。实际上,市场的火箭式成长,也让我想到,现在厂商们其实都在拼后续的口碑,毕竟,买车不就是图个安心+面子?
谈点小情绪吧。你会不会觉得,真正高端的旅行车,除了空间和智能,还得有点情感共鸣。座椅软硬,车灯亮灭,甚至窗外的风景屏都可以触发情感。这个享界S9T,倒是试图在科技+情感上找个平衡点——但我还在想,是不是有些花哨会装点门面,反而让人少了点归属感。
我还没细想过,这个车的后排空间,跟家里那只养了多年的金毛的那个睡觉惯,有没有奇妙的联系?(这猜测有点天方夜谭,但搞不好真有点道理)
反正,这车像个高端智能家具,但究竟谁能给它真正的生活感,还得差点儿时间验证。你觉得呢?实际用起来,最触动你心的细节会是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