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家庭都有了车,汽车跑起来方便,但说到保养,很多人就有点犯迷糊了。
特别是当车子的里程表跳到八万公里左右时,不少车主心里都会打个鼓:这车是不是要开始出大毛病了?
有人觉得还能开,就想再拖一拖,省下那笔保养费。
但实际上,八万公里确实是汽车一个非常关键的“坎”,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无数车辆跑到这个里程后,用各种各样的故障总结出来的经验。
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零件,如果在这个节点不及时更换,后面带来的麻烦和花费,可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咱们先说说发动机里的一个关键部件,叫正时皮带。
这个东西听起来不起眼,就是一条橡胶带,但它在发动机里的地位,好比是交响乐团的指挥家。
发动机里面有活塞在上下运动,有气门在开合,这两位“大腕”的动作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时间点不能有丝毫差错,而负责协调它们的就是正时皮带。
因为是橡胶材质,它会随着时间和使用而老化、变硬、产生裂纹。
大部分汽车厂家都建议在六到十万公里之间更换它。
很多人觉得,车开着好好的,没异响,换它干嘛?
这就是最大的误区。
正时皮带断裂前,几乎没有任何征兆,它不会先给你发点噪音预警一下。
可一旦它在车子行驶中断了,那后果不堪设想。
指挥家突然倒下了,乐团瞬间乱套,活塞就会直接撞上气门,行话叫“顶气门”。
轻则,你的发动机要被大卸八块进行维修,花费大几千甚至上万;重则,整个发动机直接报废,车子当场趴窝。
想一想,是花几百块钱提前换根皮带安心,还是赌上发动机报废的风险,去省这笔钱呢?
这笔账其实非常清楚。
再来说说点火系统里的火花塞。
如果说发动机是心脏,那火花塞就是点燃心脏激情的火花。
它负责在气缸里把油和空气的混合物点燃,产生爆炸推动汽车前进。
一个好的火花塞,点火干脆利落,燃烧就充分。
可普通的火花塞用到八万公里,它的点火电极基本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点火能力会大大下降。
这时候,你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车子没劲儿了,踩油门感觉软绵绵的,提速慢半拍,尤其是在超车或者上坡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
这就像你用一个快没气的打火机去点火,得按好几次才能点着。
点火不力,直接导致汽油燃烧不完全,不仅会产生大量积碳,堵塞发动机内部,更会让你的油耗直线上升。
根据统计,火花塞老化可能会让油耗增加百分之十以上。
你每个月多交的油费,可能早就够换一套性能更好的火花塞了,而且车开起来还憋屈。
接着是汽车的“血液系统”——机油、变速箱油以及各种滤芯。
机油、机油滤芯、空气滤芯这些,大家在小保养时经常换,但到了八万公里这个大关口,它们的意义更重。
机油用久了会氧化变质,里面混杂着发动机磨损下来的金属碎屑,变得又黑又稠,润滑和散热能力都大大降低。
这时候的发动机,就像一个人血液里全是杂质,运转起来噪音更大,磨损也更严重。
而空气滤芯如果堵塞了,就等于给发动机戴上了一个又脏又厚的口罩,进气不顺畅,动力自然下降,油耗也会增加。
比机油更容易被忽视的是变速箱油。
很多车主,甚至一些不太专业的修理店,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变速箱是终身免维护的。
这绝对是错误的,尤其是在我们国内城市普遍拥堵的交通状况下,自动变速箱需要频繁地升降挡位,油液的工作强度和温度都非常高,老化速度比在畅通路况下快得多。
到了八万公里,大部分自动变速箱油都已经很脏了。
当它变质后,润滑和传递动力的效果就会变差,你会感觉到换挡的时候有明显的顿挫感,好像被人从后面踢了一脚,或者在特定速度下有异响和打滑。
等到这些问题出现了,往往意味着变速箱内部的精密部件,比如阀体和摩擦片已经受到了损伤。
这时候再去修理,费用动辄就是四位数起步,甚至上万。
而提前花个几百到一千多块钱,规规矩矩地把变速箱油换掉,不仅能让车子换挡如丝般顺滑,还能有效延长变速箱的寿命,避免大修的麻烦。
说完了让车“健康”的部分,我们再谈谈保命的东西:刹车系统和轮胎。
刹车片和刹车油,是你在紧急情况下唯一的依靠。
刹车片是消耗品,这是常识。
磨到极限了,刹车时就会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这不仅意味着你的刹车盘也快被磨坏了,更重要的是刹车距离会变得非常长,极度危险。
比刹车片更“阴险”的是刹车油。
刹车油有一个特性,就是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水分一旦进入刹车油,就会大大降低它的沸点。
这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你开车下长坡,需要不停地踩刹车来控制车速,这会让刹车系统温度急剧升高。
如果刹车油沸点因为含水量高而降低,那么它就可能在刹车管路里沸腾,产生气体。
气体是可以被压缩的,这时候你再踩刹车踏板,就会感觉软绵绵的,甚至一脚踩到底车子也减不了多少速,这就是极其恐怖的“刹车失灵”。
所以,八万公里这个节点,检查刹车片厚度,检测并更换刹车油,是绝对不能省的保命项目。
最后是轮胎。
轮胎是车子唯一和地面接触的部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很多人看轮胎,只看花纹深不深,觉得花纹还在,就没问题。
但别忘了,轮胎是橡胶制品,它有保质期,一般是生产出来之后的五到六年。
就算你的车开得少,里程不多,但风吹日晒雨淋,橡胶到了一定年限就会老化、硬化,失去弹性,表面上会出现很多细小的裂纹。
这样的轮胎,抓地力会严重下降,特别是在下雨天,很容易出现打滑、甩尾的情况,刹车距离也会变长。
跑到八万公里,大多数车辆的原厂轮胎也都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了。
换一套品质可靠的新轮胎,花的钱换来的是全家人的出行安全,这笔账怎么算都值。
还有像防冻液,用久了之后,它的防沸、防冻和防腐蚀能力都会下降,可能会导致夏天发动机“开锅”,冬天水箱结冰,或者腐蚀发动机内部的水道,造成更大的损失。
空调滤芯长时间不换,一开空调吹出来的风就带着一股霉味和灰尘,影响车内空气质量和人的健康。
这些东西虽然不像前面说的那么致命,但也直接关系到你的用车体验和潜在的维修成本。
总而言之,汽车跑到八万公里,就像人到了一个需要全面体检的年纪。
它身上许多默默工作的零部件都进入了疲劳期和老化期。
这时候你善待它,花点钱给它做一次全面的保养,把这些该换的都换掉,它就能恢复活力,精神抖擞地陪你继续跑下一个八万公里。
如果你选择继续“熬”,那其实就是在赌运气,赌它哪天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而这种赌博的代价,往往是一张昂贵的维修账单和一次糟糕透顶的经历。
精明的车主都明白,省下的保养钱,最后都会以另一种更昂贵的方式加倍还回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