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伙儿,我想请教你们,花个二三十万买的车,真会让那大太阳给晒坏不成?
我不知道你心里想的啥,脖子哥的同事和园区的小伙伴们,已经飞奔着去表达意见了!
一旦天热起来,众人好像都在开大会,一起启动了抗高温开关!
要么把车装得像个战甲,里里外外都得护好;要么就窝进地下车库,哪怕上面停车场空荡荡的,我也偏要下去玩拼图;就连树下的停车位都成了摇摇欲坠的香饽饽!
可能有兄弟会说这没必要嘛,顶多就晒个太阳,至于把我们花二三十万买来的车晒得稀巴烂?
那边儿阳光一照,车的颜色都跟着掉了,里面也皲裂了,有时候还会蹭个火,让人看了都想笑,上面的那些措施真没啥过度保护的感觉。
究竟哪种说法才是正儿八经的,咱们的车真有那么娇气,不经得那烈日一晒吗?
先把话撂那儿,虽然热得像个蒸锅,但其实车上的那些零件跟暴晒没什么关系,基本上它们就是个不在乎的角色。
就比如说大家一想到出门传送,一下子就想到那铁壳子外面最容易被太阳烤得发热的:车的表面。
只要条件合适,车的油漆在烈日下会变色或者开口裂,但这一条件可真是严格得像考公务员。
小车的漆啊,其实是底色、颜料和亮面这三层拼成的。
最外面的那层亮漆,简直就像给车子穿上了华丽的外衣,一旦遇到太阳的紫外线,它就开始搞事情,整个表面追求的光泽感都被搞得开裂、粘糊,耐用性也变得稀薄,就像个老妪一样,看起来没啥风头了。
一旦清漆开了裂,里面的颜料也遭了紫外线的毒打,车漆就像被太阳晒了一年似的,原本光鲜亮丽的颜色变得暗淡无光,简直像是丢在角落里的旧衣服!
许多小伙伴买了车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爱车裹上一层保护膜,像给它穿上了“外套”一样!
啊,这些后果看上去挺吓人的,但要真搞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啊!
因着车厂造车的时候也想着车漆能耐风吹日晒,早早就做好了一堆准备工作!
比方说,清漆的调料里面,加了紫外线吸收剂UVA和光稳定剂HALS,前者能把紫外线变成热量,后者则是个捣蛋鬼,帮着减慢了涂层被破坏的速度。
简单说,要让车子的漆掉色到你能看得出来,得等上不少日子,熊孩子。
打个比方,某个三线车厂对汽车外面那层亮亮的涂料要求可严格了,在海南的日头底下暴晒两年都不准出现龟裂、起泡和明显掉色,还得保持光泽率超过九成!
南方这块地儿,十年内可不准搞啥大变脸和失去光泽的事!
这只是三线车厂的要求,大家参考的那些标准,你看,比如说 GB/T 1766、1767 和 1865,这都是业内都能用的老标准!
也就是啥呢,你的车子外面那层油漆,就算在太阳底下老待着,也得天天暴晒,连续晒两年之后,才有可能看得出来颜色变了。
咱这一年也就三四个月热得像烧火的,晒一晒其实也没啥大不了的(海南的兄弟另当别论呀)。
就一件事,假如你车子被撞得像拼图一样修过的,那后面喷的漆和原厂的可不一样,耐不住日晒雨淋,基本上就跟纸糊的一样。
你要是晒得太久,皮肤可是会真的鼓起来或者裂开的,那个时候就得赶快擦点防晒霜了!
说到车上那些长得像太阳的花纹,其实这个名儿里有个太阳,但跟晒太阳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就是洗车时灰尘没搞定给磨出来的。
这时候肯定有哥们儿会说,外面的车漆没事,但车里那些贵重的电子东西一定会遭殃吧!
说实话,咱们平常用手机的时候才五十多度就快烫得手心发热了,大中午的车里随便就能热到六十度,那晒着晒着不直接罢工吗?
你就别瞧不起了,只要是正规的汽车公司照着规矩研发的东东,这种高温可不就是在给它们发个小红包嘛!
这些放在车里的小零件跟普通的电子产品相比,得经常在复杂环境里折腾,它们对温度的要求特别挑剔,几乎只比军工产品稍微差一点。
在汽车零件的圈子里,国际上有个特别靠谱的温度考验,叫做AEC-Q,大家都挺认同的。
大多数名牌汽车上所有跟电有关系的零件,像那倒车雷达和门锁这么小的,到发动机管理系统和动力电池那么大的,基本上都得过它那关才行。
虽然这性能分了Grade3到Grade0四个层级,但说实话,就连最差的Grade 3也得忍受零下40度到零上85度的折磨,真是让人无奈呀!
连咱眼里最脆皮的车载屏幕都得过这关,就像国内屏幕界老二天马微电子说的,家里的所有玩意儿,包括仪表盘、电子后视镜啥的,甚至还有那曲面OLED屏,统统能在零下40到零上95度的环境下混!HUD标准更狠,直接飙到105度。
这所谓的能耐高温,跟我们平时在太阳底下呆一两小时不受影响差不多,简直是轻松到爆!
最低档次的三级,得在85度的火炉里熬个1000小时,最高档的零级则得在150度的热煎饼上坐着蹲满1000小时!
除了耐高温的考验,还有个温度来回折腾的挑战,三等品得经历零下五十五度到一百二十五度的循环玩五百趟!
这等级0得顶着-55到150度的温度来回跑1500趟!
等大家都扛过去了,车厂才会想把这玩意儿贴到车上去。
这要求那些零件不仅得能扛住高温,还要能顶得住温度的热辣辣考验!
跟这比起来,才三十多度的太阳下晒几个钟头,简直就是小孩儿玩的游戏嘛!
虽然那些零件大多抗热,但得注意哦,如果你那车子是个高级货,座椅上皮儿一堆,那窗外晒进来的紫外线可就有点麻烦咯!
一方面,紫外线把色素拆了,皮子就跑了颜色;紫外线还会把皮质的分子链给弄断,结果皮子的劲儿也没了。
深圳一测试公司的老化报告放了个大招,说只要给皮革暴晒500小时,皮质就会硬得跟石头似的,还会变得跟洗过的旧布一样褪色,里面那些添加剂啥的也会挥发出许多有机物,让人不敢深呼吸!
每次车子在太阳下待久了,开门上车的时候,总能闻到一股辣眼睛的气味!
喔,那些在车里打伞或者贴膜的兄弟们,我给你们正个名儿啊!起码它们能把紫外线挡在门外,让咱的车内饰不至于那么快就被晒成老古董,这可是有点用处的哦!
来这儿的肯定有人要唠叨了,这不对劲儿啊!
脖子哥在这里嘴上说高温没啥问题,咋新闻里还老是看到车子因为暴晒出了乱子呢?
就像那小米SU7,前阵子晒得跟锅里煮的茄子似的,灯周围的壳儿都变形了,这些难道不算事儿吗?
我跟你说啊,这些问题其实大多不是零件和材料经受不住紫外线和高温的折腾,而是别的奇葩因素在搞事情!
比如有些车在那儿待着待着突然就冒火,其实根本不是啥汽车零件。就像西安一辆蔚来 ES8,在停车场里晃悠了一会儿竟然冒烟了,大家都在那叹气,说这车还会自个儿点着呢!
这车在停之前底盘就被撞得稀巴烂,外面和散热器都歪了,最后电池短路才引发火灾的。
前阵子嘉兴有辆车,油车晒了一会儿,结果就自个儿冒烟了,不是说线路短路,而是车里那个数据线先着火,给座椅也顺带点了个燃!
要避免这种事发生,其实挺简单的,嘛!有空没空多瞧瞧车子有没有受伤,下车的时候顺手看看是不是扔了个危险玩意儿,比如充电宝啥的就行啦。
小米 SU7 的大灯框架变形纯粹是因为天气热得像蒸锅,不是材料出了毛病!
一些相对靠谱的汽车厂家为了确保卖出去的车在阳光下不会变成“问题车”,不管是汽油车还是电动车,上市之前都得经过一个叫“三高测试”的环节,就是要在高温、高原和高冷的环境下折腾一番。
里面的高温测试就是把各种配件齐活的工程车,拖到像吐鲁番和海南这么热的地方,进行超高强度的不间断路测!
里面要考量的子系统可多得很,比如发动机和动力电池行不行能主动保护好自己不热成焦炭、空调能不能爽快地给人降温、车里外到处都是的覆盖件会不会一边开一边“啪”一下就裂了。
这过程中只要出啥晴天霹雳,工程师立马记下来再告知研发,修改完成后明年继续考验一番。
一般来说,夏天热辣辣的考验车厂得搞两轮测试,整整俩年,没啥毛病后才敢把量产车扔到市面上去。
是不是觉得心里那团火熄了,但兄弟们还记得我之前咋说的哇?
只有那些靠谱的车子厂家,按部就班搞研发,才能造出满足这些车规要求的玩意儿。
几年,电动车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都在拼命赶着新车上市,研发的时间越来越短,相应的系统验证也一天天地缩短!
唉呀,脖子哥我跟你说哈,有些新生代的车企把那三高测试给整得飞快,从两轮两年缩短成一轮了,不晓得他们是不是在练超人呢!
这里面可能藏着啥猫腻,会让车主们今后开车的时候遭点儿遇,不敢乱说,真是怕踩雷啊!
我就说嘛,假如你家车在宣传的时候,总是嘴巴叭叭说什么研发周期短、新车出得快,那我劝你还是少拿出来晃悠为妙!
其他小伙伴,就放心大胆地在阳光下晒吧,别担心!
除了上车的时候屁股热得像火炕一样,其它基本没啥毛病。
我就辛苦点,多走几步去库房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