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怎么买,真的没那么简单
最近,我表弟要买电动车,他一上来就问我“2000元能不能买雅迪”,其实这个问题,身边很多人都问过我,不过每次我都是直说,2000元想买雅迪,不如换个思路。买电动车,大家最容易陷进去的就是品牌迷思,不过我觉得,面子面前,需求和实用性才最重要,所以我今天就来聊聊,一个更本质的观点买电动车,别让“知名品牌幻觉”限制了你对价值的认知,真正匹配需求,才是最划算的选择。
现在2000元的预算,大家都觉得买大牌就靠谱,但现实可不是那么简单。虽然在大城市地铁口,四处都是雅迪、爱玛的广告,甚至你去县城集市,也是这些牌子的海报挂一片,不过你没发现没,他们的入门款其实配置并不高,因此,如果你真细细研究会发现,同样是2000元,有人买到的是350W的小马力电机,电池只有48V12Ah,骑出去顶多能跑30公里,而且起步肉肉的,还经常要充电,花的钱更多是品牌名气带来的虚荣心。
反过来如果你把品牌滤镜摘掉,也许选择一些性价比高的小众牌子,比如金箭、立马,或者地方的知名二线品牌,或者关注下清仓的老款电动车,你花同样的钱,却能拿到800W的电机,或是60V20Ah的大电池,动力更猛烈,续航往往能到七八十公里。这不是我瞎说,比如最近有个数据,深圳二手市场统计,2000元档,80%以上买家最后选择的不是头部大牌。很多人开了半年后才惊觉,原来真的能用同样的钱,买到体验更舒适的车子。
这事一点不难理解。举个例子,朋友小王去年也是一心想买雅迪,家里人觉得牌子大有保障。可是2000多买回来,结果发现每天骑不到一周就要再充,夏天载个人都觉得动力不够,而我推荐他关注的金箭,参数更强,骑出去去超市、接孩子,根本不用担心续航。这中间的落差,过了半年还是让他悔得直拍大腿。
有人可能要说,那小品牌售后不放心吧?很多人可能没注意,现在大城市的小众品牌其实网点挺密集,社区门口的小修理部都能修,而且其实电动车技术已经很成熟,不出大意外几年根本坏不了。这点上,其实跟智能手机的普及有点像,市场足够大,产品就足够稳定。
如果把视角稍微拉高一点,假如你预算涨到5000元,选择思路的确又不同了。因为在5000元这个级别,传统大牌还是有优势,但更值得关注的,其实是一些智能化的新兴品牌,比如九号、小牛等。说实话,现在很多年轻人买电动车,根本不看品牌老不老,他们更在乎能不能APP解锁,能不能远程报警定位,能不能自动存骑行记录。比如小牛的某款电动车,5000元价位,电池能拆卸,配合手机操作,路线追踪、保养提醒啥都有,特别是自动提醒保养这点,方便极了,对于天天通勤的人,省心又实用。
前段时间,我一个同事入手了九号电动车,价位5000多,果断放弃了雅迪、爱玛,理由就很简单更智能。比如早高峰出门忘带钥匙,他直接用手机一解,进了公司车还能自动锁防盗。其实很多人担心新品牌售后,可是数据显示,2023年,北上广深九号消费用户中超过90%都表示售后“便利且无忧”。
你再回头看同价位的大品牌,有没有好产品呢?当然有。比如雅迪的冠能系列,有些型号号称续航两百公里,适合做外卖小哥长期跑单。如果你是年轻人,追求科技体验,其实你花相同的钱,买新品牌的智能配置要划算很多。
买电动车,其实你得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如果你就是日常短距离买菜、接娃、逛街,2000元买低价高配的小品牌完全OK,真的没必要追求大品牌。如果你每天几十公里通勤,或者追求智能化,预算够用,直接看向九号、小牛这样的品牌,体验更好,省心又时髦。
回到最初的问题,想用2000元买雅迪,本质其实在满足面子而不是需求。如果你能明白这一点,其实选车就不难了。你的预算,有多少需求,就配多高的性价比,面子不值那么多钱,体验才是最实在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心里还有个小疑问,现在很多人买电动车,嘴上说重品质,最后做决定的时候还是被广告、品牌“带着走”,那未来十年如果电动车市场越来越卷,大家是否真的能按自己真实需求理性消费?你觉得,满足需求和追逐品牌,哪个更主导你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