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二挂了两次,送烟求教练,那些年我在驾校的真实尴尬

谁能想到,科目二能把我这么个自诩方向感一流的“社会人”直接摁进泥里,来回摩擦两遍。真不是开玩笑,数据也扎心,全国科二通过率一半出头,挂两回根本不稀奇。你要觉得学车只是个技术活,八成还没在冬天的练车场冻得鼻涕一把泪一把。

说起来,头一回进驾校,还是朋友拉着去的。那会儿我还天真,觉得自己可能是马路版“梅西”,练两圈就能无师自通。等轮到自己握方向盘才明白,车没死,魂倒是先飞了。练到一半,教练递来一根烟,动作比变道还顺溜:“下回带一包来,哥们给你多加两节课。”那一刻我才明白,学车这事儿,技术是一半,人情才是王道。你要是想靠诚实本分混过去,呵,等着被晾到太阳底下烤个透心凉吧。

科二挂了两次,送烟求教练,那些年我在驾校的真实尴尬-有驾

倒库,侧方,直角转弯,光听名字觉得简单,真让你上,方向盘一打就给自己画了个圈。那天我一脚油门蹿进库里,教练在旁边抽着烟,表情像在看央视春晚小品——热闹是别人的,尴尬是我的。学员们排队等着上车,个个低头刷着短视频,只有我在默默回忆刚才教练的口诀,嘴里念叨着“左打死、慢松离合”,结果一下车全忘了。

科二挂了两次,送烟求教练,那些年我在驾校的真实尴尬-有驾

说到教练,真是百态人生的活样本。有的教练像春风,耐心讲解,笑容服务;有的冷若冰霜,没烟没水爱答不理。“你这脚离合踩得,像踩西瓜皮。”有次我没忍住笑出声来,教练白我一眼,顺手把烟头按在地上。那年头,买烟成了通关秘籍,谁准备得早谁练得多。你说这算不算中国式驾校的奇观?身边一哥们不服气,非要全程拒绝送礼,结果硬是在教练手下磨了四个月,最后还得靠关系找人补习。

以前我也觉得,考试能不能过全看实力。后来才发现,心理素质比什么都重要。模拟考试那天,心跳快到能跳出BGM来,手心里全是汗。别说倒库,连打转向灯都能打错边。教练在副驾上一脸无语,偶尔冒出一句:“你是不是昨天没睡好?”其实睡没睡好谁知道?就是那种怕挂科的紧张,一到考试全身都不听使唤。

科二挂了两次,送烟求教练,那些年我在驾校的真实尴尬-有驾

你说考完驾照就能成为马路杀手?也不见得。身边真有朋友,拿证三年没摸过车,家里爸妈开,出门打车。驾照成了钱包里的塑料纪念章。还有那种刚拿证就自信爆棚,结果上高速第一天迷路,导航都救不了。前阵子还有体育明星,刚考出驾照就被网友全网嘲讽。网友的嘴比方向盘还不好掌控,有人看热闹,有人看笑话,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懂。

科二挂了两次,送烟求教练,那些年我在驾校的真实尴尬-有驾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有人觉得考驾照是成年礼,是走向独立的第一步。也有人觉得,自己一辈子当副驾驶也没啥丢人。数据摆出来,全国有三分之一“挂证族”,驾校毕业直接退役。你说这是不是有点讽刺?考驾照那会儿,家里人天天催练车,恨不得我能一把过。可真到了考场,谁没在原地转圈怀疑过人生?

考驾照,不只考技术,更是社会适应力的测试场。怎么和教练打交道,怎么在高压下自我调节,怎么在一群陌生人面前丢脸还能笑出来,这些全靠自己摸索。感觉自己每次挂科,都是一次“成年人的自我教育”。你要是熬过去了,冷笑话都能变成段子逗朋友乐。熬不过去,回家继续啃零食,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说到底,学车这事儿,谁不是一边吐槽一边往前走。有人在转向灯打错的瞬间笑场,有人在练车场冻成狗,有人在教练背后吐槽“买烟买水”,有的人一挂再挂还在坚持。你说,这是不是某种人生哲学?我现在开车,偶尔还会想起那段“买烟练车转向灯打错”的岁月,反正都成了笑谈。你们呢?当年学车踩过哪些坑?评论区见,谁的驾校段子更离谱,咱们一块乐呵一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