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展会宣传用军机,遭中航集团警告,网友质疑道歉态度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理想汽车的名字在热搜榜上出现的频率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像极了那些明明说要低调,却总是不小心把自己整成话题中心的主儿。

前不久,乘龙卡车事件刚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结果理想汽车还没缓过劲来呢,又跟国字号的大公司杠上了。

这次剧情升级了,一路从“卡车背书真假”刷到“虚假宣传、知识产权侵权”,主角变成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难道理想汽车对花式翻车有什么执念么?

先说说怎么回事:9月19日至23日,长春航空展火热举办。

作为不可忽视的业内盛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业务子公司也忙得不亦乐乎。

偏偏理想汽车在展会上抛出了重磅“宣传炮弹”:直接用起了歼-20、歼-10、空警-500这些中航名机的形象,配合一个听起来超热血的《与国同梦 与家同行》的宣传主题,在网上多个平台轰炸式刷屏。

你品品,这番操作是不是有点像年轻人P图炫富,结果被房东找上门?

专业机构反应速度那叫一个快,说时迟那时快,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在9月20日就火速给理想汽车递上了质询函。

文案里说得直白:你们擅自拿我们的飞机型号形象做自家广告,不仅侵犯了我们公司合法权益,还迷惑消费者知情权,这已经是相当严重的虚假宣传和知识产权侵权。

这一下,理想汽车的宣传火车头,总算踩了刹车。

紧接着,航空文化中心的要求也很严肃:你必须立刻停止所有侵权内容的传播,删掉所有相关内容,并出来公开道歉——重点还要澄清,双方没有你侬我侬的联名合作。

理想汽车展会宣传用军机,遭中航集团警告,网友质疑道歉态度-有驾

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断崖式申明。

理想汽车方面这一回几乎没犹豫,公司负责人赶紧表态:我们很重视,这事一有风声就马上暂停了相关宣传,已主动联系沟通,核查中。

看着这速度,网友也忍不住想问,“乘龙卡车事件那会儿你们可道得挺爽快,这回咋还没正式道歉?”

事情就是这么来龙去脉,像一出对台戏,高潮太多,反转也家常便饭。

聊聊背后你不得不多想的问题:理想官方到底是粗心大意,连这么大块头的知识产权问题都能踩雷呢?

作为一个靠增程动力系统和“家电式配置”圈粉的新造车势力,理想的生存法则就是不断给用户制造“最懂生活”人设。

但军机形象这种重量级符号谁都知道不是谁都能随便用,别说普通公司,连车企里的大佬,碰到军工标志都得掂量再三。

难道理想这么大一个品牌,就没人在出宣传方案之前对对表、查查是否合规?

是法务部门一时恍惚了,还是宣传团队就是太想蹭热点,把常识抛诸脑后?

众所周知,大企业、大国企眼里含沙射影的风险管控做得相当讲究,他们对形象和合法权益的斤斤计较,早就是行业里的共识。

这年头,哪家没两个法务坐镇,夜以继日盯着PR和公关内容,恨不得每条微博都要审一遍,尤其是涉及军事、科技符号的,都要多打几个问号。

如果理想这次真的是法务审批没过关,或者自家文化团队觉得“情怀梗”好卖就擅自加料,这操作可就比买家秀和卖家秀还要真实尴尬。

有网友调侃,理想汽车的法务团队之前在应对外部舆情和投诉时,一条龙服务、战绩斐然。

怎么到关键时刻,甩出让人大跌眼镜的“小学生失误”,这是把侵权风险当小儿科了?

朋友,谁能想到这么大的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这块还会一脚踩到香蕉皮?

传统车企长年累月在法律风险和合规审查上练出了肌肉,法务团队的琐细工作笨拙却关键,讲究预防、查漏补缺。

车圈里都清楚,越是大型车企,越是把知识产权看得跟生产线一样严:

没人敢碰的红线就是别人家的LOGO、标识、专利——更别说军工企业旗下的这些象征国家科技高度的大飞机型号。

这层面上只要有半点“擦边球”,分分钟就是官司见面。

理想汽车这一炮打得确实猛,谁能想到原本靠智能家居配置圈粉的品牌,突然摇身一变蹭上高精尖军机?

宣传文案帅气,视觉也够炸裂,但直接搬用歼-20、歼-10、空警-500图像,还带点浓厚的“家国梦”主题。

你说这是蹭热度,还是博眼球?

其实放在当下车市竞争态势,各家品牌都卯足劲想找突破口。

但选错了杠杆,结果就有点像搬了石头砸自家脚。

有同行就表示,“这年头宣传要出圈,连飞机都要靠‘借’?”

对理想来说,一场展会的宣传短视频和物料也许没什么高深技术门槛,可一旦踩中知识产权明雷,打的不是自家脸这么简单。

更让人狐疑的是,理想汽车对舆情的应对手速飞快,可正式道歉还像是在等什么。

比起之前乘龙卡车的风波,理想这次似乎更“谨慎”,可能是在评估道歉文案该不该流露更多诚意,还是在盘算着怎么让品牌形象止损。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可不是一般的对手,国字头特大企业,背景深厚。

官网挂出来的公司资料里透露出一种“我是国企的气场”:下辖过百家成员单位,26家上市公司。

这样的庞然大物,权利意识非常强,哪怕一点点侵权都要拿出示范姿态——这是典型的大厂风格。

碰到这种情况,按照以往大厂间的礼数,哪怕理想汽车“主动联系”、“主动核查”,公开道歉、澄清合作关系基本就是基本操作,没啥可矫情的。

不过网友对理想会不会像卡车事件里那样道歉,已经习惯了观望态度。

有人戏言,“等理想出个道歉视频,是不是还要配个彩电冰箱?”

也有更关心:每次出事道歉挺快,但这些反思真的能落地么?品牌真的会把“不蹭国企热度”纳入企业文化里头吗?

去网上逛一圈,有的人站理想汽车,说宣传创新本来就需要打破常规。

但更多人质疑:核心问题不是创新,而是合规——尤其在军工企业象征意义面前,企业要知道什么能碰什么不能碰。

其实不光是车企,任何企业只要做宣传,都难免陷入“情怀梗”“高国情怀”这类流量陷阱,但商业宣传归根到底得守住合法性红线。

不然把品牌搞大了,有时候不是粉丝点头,而是被官方“点名”,这种下场谁都不会愿意。

说到底,“虚假宣传”和“知识产权”这两重指控,对理想汽车不是简单的PR危机,是要彻底反思企业内部的风险管控、法务流程。

以后类似的展会和公关动作,如果没有全面的知识产权风险审查——再豪华的沙发、再高端的彩电,消费者买账也要三思而后行。

违规营销火一把容易,翻车之后修补形象才是难题。

企业品牌的底线其实就是:不能因为想多吸几波流量,就把规则踩成跳板。

现在,理想汽车到底会不会给出一次高规格的公开道歉?侵权内容是否都清走了?

都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也许下次在重磅展会上,谁都再不敢拍脑袋做宣传,毕竟“一次失足,难回头”。

这个故事还悬着一句话:理想汽车能不能把这次教训变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让合规意识成为全员肌肉记忆,而不只是道歉完事的应激反射。

说到这,你怎么看待企业在宣传中踩知识产权红线的行为?你觉得道歉真的就能解决根本问题?

理想汽车展会宣传用军机,遭中航集团警告,网友质疑道歉态度-有驾

还是,这背后其实还藏着更多的企业文化和行业生态难题?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