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灯精神”照亮边疆与车灯下的归途
1945年的那个秋天,硝烟刚散。老一辈人嘴里常说的“马灯”,其实不只是照明工具,那是他们在兵工厂、在战地夜路上唯一的光。东风汽车把这股子劲儿叫作“马灯精神”,意思就是敢扛事儿、肯钻研、不怕脏累。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塔什库尔干一个护边员家里。他们院子靠着雪山,墙角停着一辆灰色的东风风神L8,落满尘土,但玻璃擦得锃亮——龙吉克·卡德尔说这是他侄子的巡边车,“比我们那会儿走一天山路强多了”。老龙年轻时全靠双脚丈量国境线,一身棉袄被寒风吹得硬邦邦,如今小辈开着L8去巡逻,智能辅助驾驶能帮忙盯前方,还能提前预警冰面打滑。他笑,说有次大雪封路,多亏了座舱里的卫星导航和胎压监测,不然半夜还得折回去找人救援。
不过新车也不是没毛病,他侄子吐槽过一次——后备厢盖冬天关起来有点涩,要抬高一点再放下才利索。我问4S店师傅,人家摆摆手:“高原冷缩嘛,小问题。”顺便提醒他们别忘了每年换防冻液,这地方温差大,不注意就容易出事。
离开塔县那阵,我沿着国道往北跑,在修建中的天山胜利隧道口碰到了李亚隆。他六年都泡在这里,看惯了混凝土喷浆,也习惯跟家人隔屏幕聊天。今年不一样,他媳妇带孩子从两千公里外开来了,一辆白色L8稳稳停到工地旁的小空地上。孩子趴在全景天窗底下看云,说像棉花糖;李亚隆拿出手机地图画了一条直线,“以后咱三小时就能翻过去”。晚上,他们用6.6KW外放电烧水煮饺子,那味道飘出去老远,把几个同事都勾来了,有人调侃:“你这车比食堂还香。”
我注意到,那台L8怠速的时候震动很轻,比我印象里的燃油SUV安静多了。据说是因为它搭载的马赫混动系统,用的是全球唯一功率分流加多档串并联结构。我不是搞技术的,只记得研发负责人管永超形容研发过程像拧毛巾,“越挤越难挤,但总能再出来几滴水”。后来听群友聊起,这套系统热效率做到45.18%,发动机活塞只有184克重,比普通小一截。这些数字对普通司机可能没啥概念,可真要是在高原或者零下二十度启动,你就知道它值不值钱——不会闹保电困难,也不会突然顿一下让你心慌。
还有个细节挺逗:管永超自己偶尔也会开车上下班。有次红绿灯遇见个女司机也是开L8,两人在等灯时互相竖大拇指,他回去跟同事笑说:“看吧,我们造的不只是机器,是别人一家子的日常。”这种话,从工程师嘴里出来,总觉得更实诚些。
这些故事拼起来,就像一条从边境雪山延伸到城市街口的长路,中间有护边人的脚印、有建设者工装上的灰尘,还有实验室深夜亮着的小台灯光。而那盏旧时代照兵工厂的小马灯,如今变成了一束束LED远光,把一家家的归途照亮——只不过,现在还能顺手给手机充个电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