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正赶上“金九银十”,4S店销售又开始在朋友圈喊话:
“购置税全免进入倒计时,2025抄底正当时!”
可另一边,“固态电池”“价格战的终局”各种热搜不断,仿佛2026才是“等等党”的胜利年。
到底该现在刷卡,还是再忍一年?今天用一张“成本对比表”把账算明白,看完你就知道,同样的钱,哪一年能买到更多“真香”。
01|政策账:2025=“免税末班车”,2026=“减半+上限”
结论:
1. 30万以内——2026年只比2025年多交1.5万,摊到月供仅百余元,影响有限;
2. 30万以上——差价陡增,想买高端电车/豪华油车,2025更划算。
02|技术账:2026年电池再降20%,续航多30%
高盛全球调研:
1. 动力电池成本2026年跌至82美元/kWh,比2025年再降26%;
2. 国内首批固态电池规模上车,同体积能量密度+30%,冬季续航“打骨折”将成为历史;
3. 全新域控E/E架构落地,线束减少30%,整车制造成本预计下降15%–20%。
翻译成人话:
同样15万预算,2026年能买到“纯电800km+800V快充+高阶智驾”的组合,2025年只能“520km+400V+基础辅助驾驶”——多等一年,多跑280km,充电快一倍。
03|市场账:价格战尾声≠优惠消失
2025年正处在“三年价格战”谷底:
1. 某国产新能源品牌插混车型补贴后直降4.6万;
2. 某合资品牌B级燃油车终端让价2–5万,创十年新低。
但2026年竞争不会熄火:
1. 传统豪华(奔驰EQ、宝马新世代)完成电动化转型,新车型上市必带“上市权益”;
2. 电池降价+新平台,车企毛利反而更高,有空间继续“掀桌子”。
一句话:优惠会换玩法,不会说再见。
04|用车总成本对比(10万/20万/40万三档)
*总成本=(车价-优惠+购置税)-三年残值+能耗/保险差值
结论:10-20万区间,两年总成本几乎打平;40万以上高端车,2025年立省1.5万+更保值。
05|人群决策速查表
根据自己的画像匹配最合适的时机买车才最重要!
06|隐藏风险别忘了
1. 新能源保费连涨三年,2026年大概率继续加价,记得把保险涨幅算进“用车成本”;
2. 地方置换补贴可能退坡,2025年最高补1.8万的城市,2026年政策空白;
3. 等等党面临“交付延期”——小米YU7拖到2026交付,车主多付1.5万购置税。
结论一句话:
1. 30万以内+刚需:2025年底冲量下手,优惠+免税=真香;
2. 30万以内+不急着用:2026年技术升级更香,成本只差1.5万可接受;
3. 30万以上:免税窗口唯一,2025年立刻锁单;
4. 油车置换:用2025年“价保订单”占坑,不爽再转给2026年的自己。
买车没有绝对“最便宜”的年份,只有最适合你的“时间窗口”。
把这份对比表甩给销售,让他知道你算得比他还清,砍价就成功一半!
创作不易,欢迎大家点个关注,收藏+转发!
以上话题,大家什么想法,也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
参考资料:
1. 买电车再等等!高盛预计到2026年,电车将与油车同价!- 车家号
2. 2026 年买车必看:新能源车购置税变化藏关键 - 车家号
3. 调查:今年购买新能源车最划算吗?- 中国仙桃网
4.2025年买车还是2026年买车好 - 今日头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