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家轿朗逸的真心话,优点戳中家用痛点,缺点也很真实

要说起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有一款车可以说是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大众朗逸。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上网一看,聊到朗逸,总能看到不少批评的声音,说它内饰用料太省,动力表现平平无奇,配置也不如咱们的国产车来得丰富。

但奇怪的是,你再去看每个月的汽车销量排行榜,朗逸就像个雷打不动的优等生,总是稳稳地排在前面。

国民家轿朗逸的真心话,优点戳中家用痛点,缺点也很真实-有驾

这就让很多人纳闷了,这车一边被大家念叨着各种不是,一边又被成千上万的家庭用真金白银买回家,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道理?

难道真是买的人都不懂车吗?

其实不然,朗逸之所以能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国民家轿”,恰恰是因为它非常精准地抓住了大多数普通家庭买车时最看重的那几个点,它的优点和缺点,都显得特别真实和接地气。

咱们先来说说朗逸的长处,这些地方可以说实打实地解决了家庭用车的核心需求。

首先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空间表现。

对于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来说,买车很多时候是为了全家出行,空间够不够大,坐着舒不舒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朗逸作为一款紧凑型轿车,却在内部空间利用上做到了极致,堪称同级别里的一个标杆。

举个很实际的例子,一个身高一米八的成年男性坐到驾驶位,调整好舒服的坐姿后,头顶离车顶往往还有一拳左右的空余,完全不会有压抑感。

而更让人惊喜的是它的后排,同样是这位一米八的乘客坐到后排,他的膝盖离前排座椅的靠背还能有两拳左右的距离,别说正常坐着了,就是想稍微伸展一下,跷个二郎腿都毫无压力。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周末带上父母孩子出门,后排的家人不会觉得憋屈,长途乘坐的舒适性有了基本保障。

就算后排偶尔需要坐三位成年人,虽然中间位置会因为地台凸起有些不便,但横向的宽度还是能应付的,不至于肩膀挤着肩膀。

除了乘坐空间,后备箱的装载能力也是一大亮点。

官方数据显示它有510升的容积,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没概念,换成生活场景就是,日常去超市采购的大包小包,一家人短途旅行的几个行李箱,甚至像折叠起来的婴儿车、儿童自行车这类大件物品,都能轻松放进去。

如果遇到需要搬运更大件物品的特殊情况,它的后排座椅还能按比例放倒,进一步拓展储物空间。

这种在有限车身尺寸里创造出最大化实用空间的能力,对于一个讲究实用的家庭来说,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其次,就是经济耐用,后期省心。

国民家轿朗逸的真心话,优点戳中家用痛点,缺点也很真实-有驾

这可以说是大众品牌,尤其是朗逸这款车最深入人心的标签。

过日子总要精打细算,买车只是第一步,后续的油费、保养、维修才是一笔长期的开支。

朗逸的1.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版本,在燃油经济性上表现得相当不错。

根据大量车主的反馈,在城市里上下班通勤,路况有好有坏,综合油耗大致在百公里六七升的水平。

如果是在路况较好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油耗甚至可以低到五升以下。

按照现在的油价来算,平均下来每公里的花费也就五六毛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是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养车成本。

除了省油,省心也同样重要。

大众这套1.e5L发动机配上爱信6AT变速箱的动力组合,技术非常成熟,在国内市场上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很多开了三五年的朗逸车主都表示,除了常规的更换机油、滤芯这些保养项目,车辆的三大件基本没出过任何问题,开起来很踏实。

而且,大众在国内的售后服务网络非常完善,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基本都能找到维修保养的站点,零配件的供应也很充足,价格相对透明,这就意味着后期维护起来非常方便,不会有太多的后顾之忧。

再加上它在二手车市场里相对不错的保值率,开个几年再换车,也不会亏损太多,这些都让朗逸的综合使用成本显得很有优势。

再有就是它那种沉稳扎实的驾驶感受。

很多人说德系车开起来稳,朗逸就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点。

它的方向盘手感偏重,指向精准,不会有那种轻飘飘的感觉,对于驾驶者来说,能建立起足够的信心,即便是新手也能很快适应。

底盘的调校风格也是偏向稳重和舒适,在日常城市道路上行驶,能过滤掉大部分细碎的颠簸,保证一定的舒适性。

而在高速公路上,当车速提到每小时120公里的时候,车身依然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不会有发飘的感觉,给人一种很强的安全感。

在过弯道的时候,悬挂的支撑也比较到位,车身侧倾控制得不错。

国民家轿朗逸的真心话,优点戳中家用痛点,缺点也很真实-有驾

这种不追求极致操控,但处处透着稳健的驾驶风格,正是一个家庭用车所需要的,它不求给你带来多少驾驶乐趣,但能保证每一次出行都安安稳稳。

当然,车无完车,朗逸的优点有多突出,它的缺点也就有多么明显,这也是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时会犹豫的地方。

最受大家诟病的一点,就是内饰的质感。

当你坐进车内,环顾四周,中控台、车门板等大部分区域,手能触摸到的地方,基本都是硬邦邦的塑料材质,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廉价,缺乏档次感。

这在几年前可能还不太显眼,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同价位的国产车在内饰用料和设计上已经卷出了新高度,各种软性材质包裹、精致的缝线、炫酷的大屏幕和氛围灯,营造出的豪华感和科技感,是朗逸完全无法比拟的。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朗逸的内饰短板显得格外刺眼。

而且,一些车主反映,车辆在行驶一定里程后,内饰在经过颠簸路面或者高速行驶时,偶尔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异响,虽然不影响安全,但确实会影响驾乘的心情和体验。

其次,1.5L版本的动力表现确实只能用“够用”来形容。

在城市里不急不躁地开,起步、跟车都还算平顺,满足日常代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是,一旦遇到需要急加速的场景,比如满载爬坡、高速上想要快速超越前方的慢车,这台发动机就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你把油门踩到底,只能听到发动机转速的嘶吼,但车速的提升却比较缓慢,需要驾驶者提前做出预判,留出足够的时间和距离才能完成超车动作。

对于一些对动力有要求,或者经常跑高速的驾驶者来说,这种“肉”的感觉会让人有些着急。

因此,很多选择了1.5L版本的车主后来都表示,如果再选一次,可能会考虑加钱上动力更强的1.5T版本。

最后,在一些细节和舒适性配置上,朗逸也存在一些遗憾。

比如车辆的隔音水平就很一般,当车速快起来之后,风噪声和轮胎噪声会比较明显地传入车内,影响车内乘客的交谈和乘坐的静谧性,长途驾驶容易让人感到疲劳。

后排中间位置的地台凸起非常高,如果后排需要坐三个人,中间的乘客就只能岔开双腿,坐姿非常不舒服,基本不适合长时间乘坐。

此外,在一些实用性配置上,朗ika也显得有些“吝啬”,比如在低配车型上,像倒车影像、无钥匙进入和启动这些如今已经很普及的功能都没有配备,胎压监测也只是报警提示,而不能显示具体的胎压数值,这些都需要消费者后期自行加装或者选择更高配置的车型,也让它的性价比在某些方面打了折扣。

综合来看,大众朗逸并非一台追求面面俱到的完美座驾,它更像是一个目标明确、特点鲜明的“实用主义者”。

它没有华丽的外观内饰,没有丰富的智能科技配置,也没有强劲的动力性能,但它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空间、油耗、可靠性这些中国家庭最核心、最基础的需求上,并且在这些方面都做到了均衡和可靠。

它就像一个朴实无华但踏实能干的伙伴,虽然不能给你带来激情和惊喜,但却能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给你带来省心和安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