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
这是2021年一台威马EX5的起售价,而在今天的二手车市场上,车况尚可的同款车型标价大约是4万元。
仅仅四年,一台曾被寄予厚望的“智能电动SUV”价值就跌去了近八成。二手车平台上,有威马车主在车窗上贴着手写的纸条“全车原版原漆,就是公司没了”。
有意思的是,当原车主们还在为“终身质保”无处兑现而奔走维权时,一群年轻人悄悄将这些烂尾新能源车奉为“性价比之王”。
他们对一台车的价值有自己的算法:智能电动车跟“DIY组装电脑”没什么两样,车企只是帮你“攒机”的电脑城老板,宁德时代是电源,高通是CPU,博世是悬挂......如今“攒机”的老板跑路了,但这堆由头部供应商制造的硬件,价值并未
于是,一种全新的购车逻辑诞生了,品牌信仰、售后承诺、智能生态,这些都被暂时搁置,唯一的衡量标准回归到了冰冷的配置单上:电池是谁家的?三元锂还是磷酸铁锂?芯片是8155还是8295?悬挂是双叉臂还是麦弗逊?
“我赌的不是这个品牌能复活,我赌的是这些大牌供应商,比车企活得久”,一位在闲鱼上淘二手高合的年轻人道破了真相。尽管车企服务器关闭了,智能驾驶也可能失效了,但对于这群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而言,这并不是问题。
在一些专业的车友论坛上,置顶的帖子往往不是官方的用车指南,而是一份由“大神”编写的《车机离线破解与第三方桌面安装教程》,帖子里,从如何拆解中控面板、到如何通过OBD接口刷入“民间固件”、再到如何安装高德地图和网易云音乐的“车机定制版”,每一个步骤都配有详细的图文说明。
至于高阶智能驾驶,在这群务实的玩家眼中,更像是一个昂贵但非必要的“付费选装配置”。
当然,看似精明的淘车行为并非没有代价。以某款烂尾车为例,其搭载的100度三元锂电池包如果出现严重衰减需要更换,自费的价格普遍在10万元以上,这个数字可能比当初“抄底”的价格还要高。
保险的歧视则直接体现在保费上。一位高合车主透露,他的HiPhi X在主流保险公司的报价一年在5位数以上,几乎是同价位奔驰、宝马的两倍。 万一某些冷门配件坏了,可能你跑遍全国的汽配城都一无所获。
“别的车主找4S店,而我们是全国各地找零件”,一位烂尾车主的自嘲精准概括了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
更深层次的风险来自技术绞杀,宁德时代计划在2027年量产的全固态电池,其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都将对现有的液态锂电池形成性能碾压。这意味着,今天你花18万捡漏的高合,三年后车里那块三元锂电池可能就真的成了一块“电子垃圾”了。
当各大汽车厂商在新车发布会上为“零百加速”和“AI大模型”布道时,这群在坟场里淘宝的年轻人,用一种务实但又很极端的方式向整个行业提出了一个问题:剥离掉所有关于品牌、服务和智能的元素后,一台智能汽车到底还值多少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