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L太贵,A4L还涨价,想抄底再等等

A5L太贵,A4L还涨价,想抄底再等等-有驾
A4L要是换套内饰,再战个几年问题不大。

一、价格
你说这事闹的。
想买奥迪A4L的兄弟,最近是不是有点懵。
隔壁A5L帅是帅,那价格,啧啧啧,低配落地都要奔着30万去了,钱包属实顶不住。
回头看看A4L吧,嘿,发现它竟然涨价了。
A5L太贵,A4L还涨价,想抄底再等等-有驾
6月份,40动感豪华的落地价在23万左右。
7月份,没了高息高反,落地得要24万多,涨的还挺多。
抄底?现在冲进去,怕不是“49年入国军”。

二、销量
实话讲,A4L卖的并不好。
传统的34C,奥迪明显掉队了。
以上半年为例:
3系,卖了79849辆,位列第一。
C级,卖了69693辆,也不差。
A4L,只卖出40970辆,差不多也就是3系的一半。
就这,还是靠着接近骨折的售价换来的,低配的40时尚裸车价早就跌破20万了,落地也就21万左右。
究其原因,可能就是太老了,这套内饰用了都快小十年了,严重审美疲劳且跟不上时代了。

三、底盘和动态
开过就知道,论底盘功底,A4L在同级产品里确实有拿得出手的硬货。
先看结构和用料——
前后五连杆独立悬架、大面积的铝合金摆臂、就连变速箱托架都是铝的。
单论底盘硬件,A4L确实不虚同级竞品,能挺直腰杆说话。
A5L太贵,A4L还涨价,想抄底再等等-有驾
开起来的感觉,总结起来就三字:硬、韧、稳。
硬:过个减速带、压个井盖,干脆的体感能清晰且直接的传到屁股上,路感一点不含糊。喜欢软绵绵舒适感的,这车不适合。
韧:硬归硬,但不是死硬。过大起伏抛跳路面,悬架很快能拉得住车身,没有多余的晃动,收放很得体。
稳:高速巡航稳如老狗,变线超车车身跟随性好,侧倾抑制到位,给人很强的信心。这车跑高速,真的一把好手。
代价就是牺牲了部分舒适性,尤其是烂路上,那个颠簸感直接传进车内,对于后排乘客很不友好。
A5L太贵,A4L还涨价,想抄底再等等-有驾
被吐槽最多的就是前驱平台+7速湿式双离合。放在BBA里,确实独一份。(3系和C级都是后驱)
这套组合其实没那么不堪。
除了走走停停的拥堵路况,变速箱在1-3档切换时会有一丝犹豫和轻微拉扯感。一旦跑起来,双离合的优势就来了,换挡快、动力衔接更直接,开起来相当爽朗,还更省油。
前段扭矩来的猛,中段加速有力,后段再加速就有些平淡了。日常开,40版本的190匹马力肯定是够用的,至于45,那是A4L的版本真核,不过4S店货源很少,买它要等挺长时间的。
前驱布局,急加速时方向盘会有轻微拽手感,劈弯推头也比后驱要明显。但话说回来,90%的人根本探不到它的极限。
日常驾驶,40完全够用,甚至算得上好开。

四、写在最后
A4L,涨价了,还值不值?
在当下这个偏魔幻的20万级家用市场,真要打个问号。
论品牌光环,被奔驰宝马略压一头;论操控乐趣,比不过3系;论豪华氛围和新科技,C级和3系都能玩得开。
A4L最大的牌就是终端价格(虽然现在涨了,但大家都涨了啊)和扎实的底盘用料。
A5L太贵,A4L还涨价,想抄底再等等-有驾
如果你就认奥迪这个标,图个相对低调和稳重,又对驾驶质感有要求,能接受前驱和略硬的底盘,那么现款A4L凑合也能买。
但,真想抄底,建议再等等。
高息高反的政策才刚停,着什么急呢。
换代的新A5L也才刚刚上市,还没开始降价呢。现在这价格,纯粹是换代前的“硬撑期”,除非你是着急用车,否则捂紧钱包,做个等等党才是上策。
新车上市、老车降价、车市信息汇总,讲真话不说假话,喜欢请点点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