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汽车智能化领先,老牌车企寻合作,市场格局正重塑

中国汽车圈最近有点热闹,连“老大哥”们都开始坐不住了。要知道,以前德国的奔驰、宝马、奥迪那一套供应链和技术体系,压得中国品牌喘不上气。谁能想到,如今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干到60%多,昔日就靠“以市场换技术”养大的合资厂现在正拼命找新路,日子真是不像以前那样好过了。

华为汽车智能化领先,老牌车企寻合作,市场格局正重塑-有驾

这里得说个大事:华为,是这波变化的主角。几年前,要不是美国政府下狠手打压华为,今天可能已经没人会专门去琢磨它到底赚了多少钱。但也正是因为被逼得转型,华为一脚跨进了汽车圈,直接搅得这个池子活了起来。从2020年余承东下场造车,到现在那些问界、智界、尊界什么界的车型一车接一车地往路上撒,不止把国产品牌的大旗举得更高,连BBA都肉眼可见地紧张起来。

很简单,这场仗不只是在造铁皮壳子和拼发动机,关键是华为带来的“智能化”,尤其在自动驾驶领域,可以说是断崖式地甩开了绝大部分老牌厂商。原来Mobileye、特斯拉这些玩自动驾驶说得头头是道,现在一看华为问界M9、享界S9T这些挂着ADS 3.0甚至ADS 4的车型,基本上就是“砍瓜切菜”,在国内市场开起来就跟“开外挂”一样。有的人还不信,余承东亲自直播上路,零接管跑千公里,央视记者在旁边见证,大家才真切明白华为这一套有多能打。

华为汽车智能化领先,老牌车企寻合作,市场格局正重塑-有驾

智能化摆在明面上,比试的不是谁发动机转得快,而是谁的软件、芯片、雷达用得更顺手。华为这个“全栈自研”的配置,5G、AI芯片、激光雷达全都自己做,供应链牢牢地把控在手里,谁想分杯羹都得掂量掂量。你看北京奔驰想学华为那一套,也只能依靠中国本地供应链工厂,想要跟华为共享那些核心技术,专利卡得死死的。供应商举着许可证,只能跟华为玩“只此一家 别无分店”。这下好了,不仅老外跑不快,自家的老牌国企(比如一汽、东风、北汽、广汽这些传统“央国企”)也一下子觉得身体被掏空:以前靠合资奔驰、宝马、奥迪赚了大钱,现在这套玩法已经落后于时代,还不抓住华为的“救命稻草”,怕是ICU都排不上号了。

这种变化不是一朝一夕。2021年ADS 1.0上车,还需要高精地图才能用。两年后2.0一出,直接让高精地图靠边站,无图智驾成了标配。问界M5带着这套系统一开,路人都得多看两眼。2024年,ADS 3.0让自动驾驶进一步升级,新一代的问界、享界车型全员上阵,智能化卖点越发扎实。到2025年,ADS 4连高速L3都解决了,合作的大厂名单一长串,连丰田、大众这种国外巨头也得用华为的智能方案。经过几轮升级,“软件定义汽车”真正不是嘴上说说,谁家智驾是谁家拳头,发动机、底盘那些老三件都快要靠边站了。

华为的崛起还拉动了整个新能源行业的你追我赶。本来特斯拉稳坐全球新能源龙头,比亚迪就是国产骄傲,两家互掐成常态。比亚迪几年前销量突破300万辆,现在已经冲到400多万辆,特斯拉只能紧紧跟在后面。电动部分,比亚迪称王;智能化部分,华为说了算。这阵势,有点像“三分天下”:特斯拉、比亚迪、华为各自占地为王。但实际上,在中国市场,比亚迪和华为一南一北,把老外压得没脾气。

至于那些创业小厂,蔚小理、零跑、埃安什么的,虽然能掀点水花,终归还是要靠比亚迪、长安、上汽这些老牌家底才能把盘子做大。余承东嘴上说“降龙十八掌”,大家一开始还当段子听,如今看问界新M7和M9,真一车打败BBA,效果出奇。主机厂们也开始跟风,央企国企集团全都挑华为这门技术。广汽董事会上连着投了两次票,把自己从ICU里拉了出来,北汽更别提:奔驰合资那套已经不再管用,转身靠华为的新品牌,落地就是回血。近日湖北省领导亲自站台东风和华为签深度合作,也算是不装了,谁都要搭上这条“智能快车”。

行业大佬也坐不住了,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直接公开表态:谁扭转中国汽车工业,华为才是那个“弄潮儿”。客观说,不管你是不是华为铁粉,这点谁都得服气。

华为成今天这样,不是“运气”,也不是只会砸钱。顶级供应链、芯片、传感器,甚至雷达从底层做起。许多关键零件与技术,专利绑定得铁板一块,外面的车企再牛也难以绕开。中国要造车,不是只拼“铁皮肉”,更关键是拼谁家的“大脑”聪明。5G、AI、麒麟芯片、鸿蒙系统、星闪,再加上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华为几乎把整个汽车智能技术链都覆盖了。别人在跑分的时候,华为直接用自己的“全栈方案”治病救人。

华为汽车智能化领先,老牌车企寻合作,市场格局正重塑-有驾

过去几十年,中国依靠合资、靠外企技术,把市场做大做强。如今自主品牌真正抬头,行业核心早已经从机械三大件变成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互联平台这套新三件。要说技术壁垒,过去是发动机、变速箱,如今是算法、芯片、硬件一条龙。华为用硬桥硬马的技术把全球强企都拉进自己的“朋友圈”,行业每一个主流玩家都绕不过去。

今年、明年,甚至今后几年,这场“智能电动化”大战的决胜点就在谁能把新技术落到实处。问界、智界不断拉高销量,均价也开始稳稳压过老牌BBA,圈内谁不承认已经“换人做主”?甚至有行业预测,2025年第四季度,鸿蒙智行和问界销量就能把BBA全盘超越,成为中国第一豪车品牌。那可不是嘴上说说,单车均价已经提前一年领先,市场份额也逼近过去的“高端阵营”。

中国其它自主品牌也不是吃素的。比亚迪、吉利控股、上汽、长安、奇瑞、长城这六大老牌,不光是世界500强,营收和利润都能跟世界顶级比肩。但在智能化上,华为的横空出世等于给大家补了“关键一刀”,让老厂也能翻身。更别提一汽、东风、北汽、广汽这些传统巨头,“合资车时代”曾经是躺着赚二三十年,如今智能化来了,不变就只有等进ICU了。

行业转机就在这里。以前谁新的、谁破局谁死,现在大家都在等“华为上船”。一汽红旗、奥迪一汽也全面拥抱华为ADS和智能汽车方案,谁不赶紧转型谁就掉队。这不是谁家“曲线救国”,而是中国制造自己主导的转型升级大潮。

有句话叫做“时势造英雄”,但有时英雄干脆就是时势本身。华为把硬件和软件、算法和生态自研到骨头里,技术栅栏建得铁板一块,全球市场谁都得掂量掂量中国这台“智慧铁牛”的分量。老牌合资厂、国际品牌,不管多硬气,都必须主动回头找中国供应链站队。在这场智能化大潮里,谁能拿到华为最核心的“船票”,谁都有希望翻过老牌巨头那座“墙”。

中国汽车产业的DNA正在重启。软件定义汽车,硬件再牛都得拼谁家的APP多,会不会跟手机、家电互联,能不能一天升级两回。华为在操作系统、芯片、雷达和传感器这些“基础设施”上都搭好班底,这种垒砖式打法让整个行业吃下了“定心丸”。中国车企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拘泥于“铁皮壳”,而是走上了软硬件一体化、生态深度融合玩转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路子。

外企惊讶的不是中国车价便宜,而是这套智能化让他们望尘莫及。奔驰、宝马、奥迪依靠自己老底子工厂和供应链,三年造不出一辆“尊界S800”,而国内的北京奔驰完全依赖中国本地工厂和华为专利,搭起来一点不含糊——可是那套核心供应链不共享,专利技术只华为能用,别人连打擦边球都费劲。

华为汽车智能化领先,老牌车企寻合作,市场格局正重塑-有驾

传统汽车时代有发动机、变速箱自研三大件,智能电动化时代则是“智慧大脑”加持。比亚迪电芯稳居全球,吉利控股出Cosmos生态,高端自主新车全都往智能化上靠。要说搞电动,特斯拉比不上比亚迪;想玩智能,特斯拉又被华为按在地上摩擦。一南一北,两家分工明确,把中国汽车市场卷进了智能化的浪潮里。

华为汽车智能化领先,老牌车企寻合作,市场格局正重塑-有驾

过去几年蔚来、小鹏、理想、埃安这些新创厂商,虽然声势不小但终归是产业补充。大蛋糕还是被比亚迪、长安、上汽、华为这些主力军分了去,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就是智能电动化。央国企巨头变革的关键,就是华为带来的技术“降维打击”。

如今中国汽车行业已然进入了新的跑道,传统“发动机三件套”成为了副菜,“智能驾驶、车机生态、全场景互联”才是主料。行业里谁都明白,华为的技术壁垒最大,供应链把控最牢,专利密度最高。谁家想转型,得看华为“摆桌”;想抢市场份额,更得入了华为的“智慧朋友圈”。

行业大格局看得很明白,单车均价、销量版图、专利布局,包括各大央国企合资新车,全都参照华为这套体系打造。要玩电动,比亚迪在前;要比智能,华为领头;要抓老底子销量,主机厂掂量自己跑得有多快。新时代的中国车,从造车到卖车,从研发到体验,全线升级迭代,谁不跟上智能电动浪潮,谁就落伍。

一句话,中国汽车这盘棋,华为已经在场中间坐稳了当家,把自家的“智慧大脑”装进了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里,成为行业真正的变革者。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