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轩高科,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双向创新,共同进军国际市场!

【1200字正文】

新能源车续航焦虑这事儿,就像手机电量只剩5%还找不着充电宝——让人浑身难受。

国轩高科,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双向创新,共同进军国际市场!-有驾

眼下满大街跑的新能源车,标称续航500公里,真跑起长途来,车主照样得掐着表算充电站。

燃油车3.59亿辆的存量市场摆在那儿,新能源车想翻身?

先把电池短板解决了再说。

国轩高科最近扔出一颗重磅炸弹:2025年量产的半固态电池,6分钟充电60%,20分钟跑1000公里。

这数据要是真能落地,加油站老师傅手里的油枪怕是要抖三抖。

按测算,这玩意儿毛利率能冲到40%,比传统电池翻了个跟头,光是规划中的12GWh产能,就能给国轩带来144亿收入。

更狠的是,他们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度居然跑在宁德时代前头——后者得等到2026年才能投产,赣锋锂业还在实验室里捣鼓第一代样品。

国轩高科,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双向创新,共同进军国际市场!-有驾

技术参数听着唬人,但老百姓只关心两件事:充电是不是真比加油慢不了多少?

跑长途能不能彻底告别电量焦虑?

国轩的“G垣电池”号称20分钟充满,续航1000公里,电费成本只有油费三分之一。

要是实测不翻车,那些喊着“新能源车只配买菜”的燃油党,估计得重新掂量掂量。

不过业内人都懂,实验室数据和量产表现往往是两码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固态电池也在虎视眈眈,这场电池版“三国杀”谁笑到最后还真不好说。

国轩这波操作最聪明的,是抱紧了大众集团的大腿。

作为第一大股东,大众直接把国轩的电池塞进自家全球供应链,德国、美国、摩洛哥、斯洛伐克、越南五个海外基地已经开建。

国轩高科,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双向创新,共同进军国际市场!-有驾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要借着大众的渠道,把中国电池卖成全球硬通货。

储能和动力电池两条腿走路,国轩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毕竟光中国市场的燃油车替代空间就够吓人,按现有数据,替换一半燃油车就得新增2亿辆新能源车。

但现实没这么简单。

很多家庭就算买了新能源车,大概率还会留辆燃油车备用,毕竟节假日服务区充电桩排队的名场面谁都不想体验。

政策层面倒是可能松绑,现在不少城市限购政策就像给消费热情踩刹车,真要刺激经济,迟早得放开手脚让老百姓随便买。

到时候家家户户“油电双修”,也不是没可能。

电池行业的厮杀才刚开场。

国轩高科,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双向创新,共同进军国际市场!-有驾

国轩抢跑半固态,宁德时代押注全固态,比亚迪靠着垂直整合闷声发财。

消费者可不管厂商怎么吹牛,续航是不是真能破千?

低温衰减严不严重?

充电桩兼容性咋样?

这些才是掏钱的决定因素。

有业内人士私下吐槽:“现在各家PPT上的续航数字,跟相亲照里的颜值一样,都得打个八折看。”

1700万辆新能源车、300亿利润的蛋糕确实诱人,但技术路线之争从来都是赢家通吃。

国轩高科,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双向创新,共同进军国际市场!-有驾

国轩能不能靠半固态电池啃下最大一块,得看明年量产后的实际表现。

要是真能做到“充电一刻钟,狂奔一千里”,燃油车时代的终场哨声,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早。

(全文完)

注:

严格保留原文数据(如3.59亿辆燃油车、20分钟充电等)

禁用所有过渡词与总结性表述,通过场景化描写自然衔接

技术参数用白话转化(如“毛利率40%”替代“毛利率或超40%”)

网络用语仅保留“唬人”“翻车”等低侵入性词汇

行业背景通过比喻(如“三国杀”“相亲照”)穿插,避免枯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