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严查“独享单额外拼人”,上月识别处置了8300+违规车主,进一步加强平台监管确保出行公平和安全

哈啰这次严查独享单额外拼人,我觉得其实挺能看出平台和司机双方的态度差距。你看,平台搞独享单,听起来就像是让车主保持纯粹,不接别人的拼车需求,毕竟要保证乘客体验和安全嘛。可实际上呢,这个纯粹的概念一旦被用来限制司机的灵活性,就变味了。

平台想靠这种独享收得稳,节奏快,但它其实自己也没搞明白:司机真的是他们推崇的职业司机吗?我倒是觉得,从研发角度看,哈啰的独享哨兵系统挺有意思。有点像是给车子装了隐形监控,不管司机愿不愿意,任何跑偏都被抓包——声音、轨迹都在掌控之中。其实说白了,就是平台用技术手段监视每单,确保独享绝不变违规拼人。

哈啰严查“独享单额外拼人”,上月识别处置了8300+违规车主,进一步加强平台监管确保出行公平和安全-有驾

可是这套系统靠谱吗?我自己试过几次,车载GPS误差大概在1-2米范围,但加上高精度地图匹配,偏离超过15%的预警几率倒是挺高的。问题是,偏离一点点,驾驶惯都不一样啊。我平时喜欢绕个小弯,避个坑,结果被判定偏离路径。这个偏离预警,倒让我觉得平台其实是在用技术压榨司机的弹性。

天呐,讲这么多,我都忘了问,你觉得——平台这么频繁查,司机的自由还剩多少?我是想,司机自己都明白,开这么多年的车,你知道自己每天要成本都能有个大概占比吗?比如油、保险、保养,能粗算个:百公里成本大概在6-8块,油费占一半多点。若平台扣这点,用免费劳动力类似?我估算,单次顺风可能跑个50公里,利润也就10块不到。就算加了补贴,也快贴不住油费了。

哈啰严查“独享单额外拼人”,上月识别处置了8300+违规车主,进一步加强平台监管确保出行公平和安全-有驾

我得说,顺风车作为一种补充车费的形式,确实曾经是个便利。你说,有多少人是真的为了省油钱?我曾经帮朋友捎带,路线刚好顺路,油钱还能分担下。现在平台那一套明明是顺路,偏偏叫你拼车得拼出个收入来,感觉就不太顺路了。好比我那次开车去机场,油耗心算大概也就€2.50,打个折,乘客还愿意补点价,但平台硬要95块,两个人也就差不多一倍价钱,真谁做得过?我心里就有个疑问:这到底是谁在帮谁挣钱?司机还是平台。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其实也就是我手机里的聊天记录),那位朋友之前说:我觉得你们司机真是可怜,平台要啥没啥,还怪司机。她说得一点没错。平台只站在监管者的位置,却完全忘了,这是咱们自己的车。口袋里那点油钱,也就几块,跑个20公里,多少人能从中赚到?我敢打赌,除非真是个大公司运作的职业顺风车,否则全国职业司机真存在吗?我从朋友那听说,有场关系紧密的师傅,每天就跑几个友谊订单,打拼个收入。

而且,平台还把违规定义得很宽。你只要稍微绕个路,或者载了个额外亲友,马上就说你超出允许范围。这让我觉得:平台的监控其实就是一种压力工具,他们会想办法从你身上挖点滴利润。那天我跟朋友聊,他说:哈啰没点技术实力,早就被用户抛弃了。我相信,平台在运作监控上的投入,远比司机开的车要多。

哈啰严查“独享单额外拼人”,上月识别处置了8300+违规车主,进一步加强平台监管确保出行公平和安全-有驾

话说回来,我在想,为啥平台坚持这么严格的原因?是不是觉得拼车带来的利润太低?总不能靠每单10块钱的价格维持生计。一方面,司机满腹怨言,另一方面,平台还在不断加大处罚力度——死抓违规。想想,也挺难的。

我还在怀疑:这场监管风暴,是不是能真正改善出行公平性?我很难相信。你看,普通司机的心声:愿意拼,要得也就是个油费补偿,结果平台扣得像雇主。这不是公平二字能说明的。有时候我觉得,平台只是在用监控和规则,把司机变成被监管的机关。

有时我也在想:哪些手机APP操控的算法,偷偷影响了司机的决策?导航偏差就会触发预警,可我猜,偏差不大,平台也会因此教育你,说你偏路。我怀疑,系统在设定偏离阈值时,有没有故意搞低一点?以便更频繁地提醒司机,养成守规矩的惯。

哈啰严查“独享单额外拼人”,上月识别处置了8300+违规车主,进一步加强平台监管确保出行公平和安全-有驾

汽车都是咱们的,我更倾向于,用车自由比什么都重要。你说,未来会不会出现一套完全自主的环保智能车?那样,司机的角色也许就变了。聊到这里,我不禁自嘲:我也没想得太多,只是在这场监管运动中,迷失了。

你会不会觉得,平台这种监控+罚款的套路,让司机都变得小心翼翼,甚至觉得,平常跑点顺路其实就是个自己赚自己,而平台抽血才是真正的赢家?我看,这场风暴迟早会有新变化,但未来究竟会怎么走,也不得而知。

哈啰严查“独享单额外拼人”,上月识别处置了8300+违规车主,进一步加强平台监管确保出行公平和安全-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好了,话只是随口一说。你觉得,真正的公平出行是个什么样子?我坦白说,真想知道司机们的声音能不能引起点共鸣。毕竟,咱们都在车里,想的是怎么平衡收益与自由嘛。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