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销量上升,零跑突破新高,问界稳步增长

如果你在上周的某个午后路过京津冀某座汽车园区,大概率会听到某家车企生产线内,串流带和机械臂鼓噪不停,焊枪电流密集如雷,每一台下线的新车都像是赶着开学的孩子,催促着监理员递过合格证。风声传来一字排开的崭新车身,有些还残留着胶带的味道。一名工装褪色的师傅小心地把最新批次的尾标贴好,像完成一桩秘密仪式。假如你靠近,小米logo反光在工厂昏黄灯光下,显得比手机上的更张扬。1.19万辆——这个数字本身带着一种“恐怖”味道,就像加班表上一夜之间多出的红勾,悄然渗透了产业链的神经末梢。

如果换作你是那个从业者,刚在食堂扒拉完中午的盒饭,就看到单位群里销售又在喜报频发:“恭喜零跑、问界与小米携手登顶……”你不免嘀咕,汽车业的下半场,门槛真的已经降到只剩“拼体力”了吗?

小米销量上升,零跑突破新高,问界稳步增长-有驾

从表面看,8月最后一周新能源销冠排行榜长这样:零跑第一、小米第二、问界第三。零跑持续八个月销量上涨,8月突破5.7万辆,正往6万辆目标怒吼着冲刺。问界也不甘示弱,M8与M9合力,竟把单周销量拉上了1.09万。但这一切光鲜数字之中,最让人咂舌的还是小米:上周它的“成绩单”直接跳到1.19万,环比增长3650台,在围观群众还在讨论“首期产能7000”的传说时,现实已经甩出一记“产能超1.2万”的耳光,精准而不留情面。

猜数字当然永远是旁观者的一半乐趣。根据小米官方说法,8月销量“3万+”,行业爆料又说实际交付3.6万,眼看着9月可能要突破4万。这里的数字背后,其实藏着一串挺有味道的问题:产线是怎么扩的?二线供应是怎么撑住的?终端订单哪来这么多?说实话,汽车业的夜以继日早就让“狼来了”失去恐怖,真吓人的,是这群“狼”狼狈为奸跑得还贼快。

我对这些数字的个人态度很简单:成长,用调侃来说,是“割韭菜”的速度又刷新了新纪录。用专业术语,那叫“产能爬坡显著”,或“市场承压能力增强”。对厂商,是产能释放的工业奇迹;对用户,其实只是换手机变成了换车,一个愿者上钩的游戏。新能源时代,销量已然成了最大的正义——谁能快速把钢铁、电子、供应链和用户信仰绑成一根绳,谁就是赢家。问题是,这根绳子,看着光滑,其实山路十八弯,一个不留神,谁都可能掉进竞争的山涧。

细看零跑,人称“黑马”,八个月持续上涨,8月卖出5.7万,连续两月超过5万。这不是“小阳春”,是工厂昼夜不停的真实写照。零跑能这么高调,靠的是产品线多、价格战凶狠、渠道铺得深。零跑的执行力像极了早年的快递小哥,哪有订单钻哪去,甚至可以上门送车。有人说这像打价格战,其实是比谁心黑,够不够拼。

轮到小米,最初业内一致看衰,毕竟“造车”不是拍手机广告。但雷军的打法是,手机流水线玩剩下的那点极致效率,照搬到汽车组装也行得通。产能突然跳到1.2万,表面看仅仅是调拨零部件与加班,但本质是整个小米工厂体系完成了一次制度升级。它像极了赛道上插队的选手,原有工厂还在“跑步”,小米已经装上了助推器。早有人断言小米SU7没戏,现在却发现,需求侧:用户愿意买单;供给侧:产能能跟上——新物种诞生没什么神秘,只不过是动静太大让人难以适应罢了。

问界的步调比较老辣,靠着一群传统车企老炮儿经验,切入“高端新能源”市场。M8、M9稳步爬升,M7蓄势待发,数据看着不燥,但胜在谋定而后动。按现在的上升轨道,问界下月周销量稳定1.5万不是空话。只是对手走的是高烧快进,问界更像个耐心盘棋手,步步为营。

说到这里,忍不住自嘲一句,从业这么多年,见证了汽车“传动轴”到“电驱动”的巨大变革。前些年,谁家老总带着厂牌出现在新能源论坛上,都会被视为“弯道超车”的笑料。现在没点销量神话、工厂产能扩张、供应链奇迹,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炫耀“站在风口”。看似硝烟弥漫,实则产业自有一套疏风静流的节奏——你以为在打仗,内行人其实早已排兵布阵,调兵遣将。

当然,黑色幽默也藏在这些数字里。去年新能源市场血雨腥风,工友还在反复“赌”谁能挺过明年。结果今年一批工厂还没熬过三伏天,“恐怖飙涨”的厂家已经开始担心订单排不满。要说最魔幻的,是“产业信仰”总能把熬夜和加班包装成“奋斗美学”;而对很多家庭来说,可能今年的换手机预算已经静悄悄地变成了“首付”。

小米销量上升,零跑突破新高,问界稳步增长-有驾
小米销量上升,零跑突破新高,问界稳步增长-有驾
小米销量上升,零跑突破新高,问界稳步增长-有驾

所以,数据面前没有绝对的赢家,也不全是功劳簿。数字能骗人,产业不会。接下来这几个月,到底是持续繁荣,还是滞涨断崖,没人能铁嘴断言。有一点可以肯定:赢家的故事还没写完,竞技场上,位置随时会变。

如果你也是那个看表盘、算订单的汽厂人,面对这一连串的“恐怖”数字,究竟是兴奋多一点,还是惶恐多一点?你相信飞速扩张的故事能一直持续下去,还是担心某一天,“产能”会变成“产能过剩”?这场没有尽头的冲刺比赛,会不会在某个拐弯处,忽然就只剩下前方无路的孤独?

或许,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我们到底是在“造车”,还是在被“销量”宰割?你怎么看。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