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这款车单次充电跑1205公里,新能源汽车续航天花板实锤?

Lucid Air Grand Touring:续航新王者诞生

惊!这款车单次充电跑1205公里,新能源汽车续航天花板实锤?-有驾

在电动汽车的赛道上,续航里程一直是各大车企激烈角逐的关键指标。而最近,一则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汽车行业乃至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 ——Lucid Air Grand Touring 单次充电行驶 1205 公里,成功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跃成为全球续航王!

想象一下,驾驶着一辆电动汽车,无需频繁寻找充电桩,就能从瑞士圣莫里茨一路畅行至德国慕尼黑,这在以往或许只是许多电动汽车爱好者的美好憧憬,如今却被 Lucid Air Grand Touring 变为现实。这一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它标志着电动汽车续航领域迎来了一次重大突破,也让人们对电动汽车的未来充满了更多期待 。此前,美国环保署(EPA)估算的 2025 款 Lucid Air Grand Touring 续航里程为 512 英里(约 823.98 公里),已然处于行业顶尖水平,而此次挑战成功将续航里程延长了惊人的 237 英里(约 381.41 公里),着实令人惊叹。

破纪录背后的技术实力

Lucid Air Grand Touring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续航成绩,背后离不开一系列顶尖的技术支撑,每一项技术都凝聚着 Lucid 公司的智慧与创新,共同铸就了这一续航传奇。

自研动力总成,优化尺寸重量

Lucid 的第一款纯电动车型 Lucid Air 堪称效率的典范 ,该公司自主研发了所有动力总成部件,这在汽车行业中是一项极为难得的成就。从电池组到电机,再到各种关键零部件,Lucid 都亲力亲为,进行精心设计与制造。这种自主研发的模式,使得 Lucid 能够对动力总成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精准把控。通过不断优化尺寸和重量,Lucid 成功实现了在有限电池容量下最大化续航里程的目标 。就拿电池组来说,Lucid 在保证电池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通过改进电池内部结构和材料,减轻了电池组的整体重量,使其能量密度得到提升,从而为车辆提供更持久的动力。

先进能源效率技术

一年前,Lucid 宣布其价格最低的 2025 款 Air Pure 能源效率为每千瓦时行驶 5 英里(约 8.05 公里) ,这一数据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高效的汽车。这种先进的能源效率技术并非只应用于 Air Pure 车型,而是贯穿于 Lucid Air 的四款现有车型中,包括刚刚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 Grand Touring 版本。在 Grand Touring 版本中,先进的能源回收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当车辆减速或制动时,电机能够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实现能量的回收再利用。这不仅减少了能量的浪费,还为车辆的续航里程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车辆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也经过了精心优化,流畅的车身线条有效降低了风阻系数,减少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使得车辆在行驶时更加 “轻盈”,进一步提升了能源效率。

与其他电动汽车续航对比

同级别车型续航表现

在电动汽车市场中,Lucid Air Grand Touring 所处的豪华电动轿车领域竞争可谓异常激烈 ,众多品牌都在续航、性能和科技配置等方面各显神通。其中,特斯拉 Model S 作为该领域的明星车型,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以长续航版为例,其工信部续航里程可达 660 公里 ,这个数据在以往已经足够亮眼,能够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日常通勤以及中短途出行需求。在实际使用中,若驾驶习惯较为温和,且行驶路况良好,Model S 的续航达成率表现也较为稳定。宝马 i7 同样是一款极具竞争力的豪华电动轿车,其续航里程也在不断提升,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然而,当这些同级别车型与 Lucid Air Grand Touring 的 1205 公里续航成绩放在一起比较时,差距便一目了然。Lucid Air Grand Touring 的超长续航,意味着用户在长途旅行时可以大大减少充电次数,节省时间成本,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这种续航优势,无疑使其在同级别车型中脱颖而出,成为追求极致续航和长途出行便利性消费者的首选。

国产新能源续航情况

近年来,国产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在续航里程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像广汽埃安 AION LX Plus,凭借其大容量的三元锂电池组,NEDC 工况下续航里程达到了 1008 公里 ,在国内市场中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比亚迪汉 EV 的部分车型续航里程也能达到 700 公里以上,通过不断优化电池技术和能量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可靠的续航保障。然而,当前国产新能源汽车在续航测试标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国内常用的续航测试标准主要有 CLTC(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 、NEDC(新标欧洲循环测试)等 。CLTC 虽然使用了大量中国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数据,增加了更广泛的路况信息,包括城市、郊区和高速 3 种行驶工况,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标称里程与实际行驶里程仍存在较大差距 。NEDC 作为欧洲标准,由于我国的道路情况、驾驶习惯、气候条件等都与欧洲有很大区别,且测试方法与实际驾驶路况相比过于简单,测试结果往往存在一定水分 。这就导致消费者在购车时,看到的续航里程数据与实际使用中的续航表现可能存在较大偏差,容易产生续航焦虑,影响购车决策。相比之下,Lucid Air Grand Touring 此次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在实际行驶中取得的成绩,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更高,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直观、可信的续航参考。

续航里程背后的实际意义与局限性

缓解续航焦虑

Lucid Air Grand Touring 的 1205 公里续航成绩,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大的 “续航焦虑缓解剂” 。在日常通勤场景中,大多数上班族的通勤距离相对较短,每天往返路程可能在 50 公里以内,按照这个数据计算,充满一次电,车辆可满足近一个月的日常通勤需求,这大大减少了充电的频率,让用户无需再为每天上下班途中电量不足而担忧。对于那些喜欢自驾游的用户来说,长续航更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以往驾驶电动汽车进行长途旅行,需要频繁规划充电站点,而现在,Lucid Air Grand Touring 超长续航使得用户在旅途中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路线,减少对充电桩的依赖,尽情享受沿途的风景,不必再因为担心电量耗尽而匆忙赶路。这种续航能力的提升,不仅提高了出行的便利性,还让用户在心理上更加放松,真正实现了 “说走就走” 的旅行梦想 。

实际使用场景差异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际驾驶场景与破纪录时的条件存在着诸多差异 。在实际驾驶中,速度对续航里程有着显著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车速的增加,车辆的风阻会急剧增大,从而导致能耗大幅上升。以常见的电动汽车为例,当车速从 60 公里 / 小时提升到 120 公里 / 小时时,续航里程可能会降低 30% - 50% 左右 。这是因为车速越快,电机需要输出更大的功率来克服风阻,从而消耗更多的电能。此外,路况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在城市拥堵路况下,车辆频繁启停,电机需要不断地进行加减速操作,这会导致能量的浪费,使得续航里程大打折扣。而在山区道路行驶时,频繁的爬坡和下坡同样会对续航产生不利影响。爬坡时,车辆需要克服重力做功,能耗大幅增加;下坡时,虽然部分车型配备了能量回收系统,但回收效率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无法完全弥补能量的消耗 。轮毂轮胎型号也会对续航产生一定影响,不同的轮毂尺寸和轮胎宽度、花纹等,会导致车辆的滚动阻力不同,进而影响续航里程。通常情况下,大尺寸轮毂和宽轮胎会增加滚动阻力,使车辆能耗上升,续航里程缩短 。因此,Lucid Air Grand Touring 此次破纪录的 1205 公里续航成绩,虽然在技术层面上具有重大意义,但在日常使用中,消费者很难完全达到这一续航水平,不过,即便考虑到实际使用场景的差异,其续航能力依然远超大多数电动汽车,在实际使用中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

未来电动汽车续航发展趋势

电池技术突破方向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动汽车续航技术正朝着多个方向进行突破,其中固态电池的研发备受瞩目 。固态电池与传统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相比,具有诸多显著优势。在能量密度方面,固态电池有着巨大的提升潜力。目前一些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突破 400Wh/kg ,像太蓝新能源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更是高达 720Wh/kg 。如此高的能量密度,使得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能轻松超 1000 公里,若配合先进能量回收系统,甚至有突破 2000 公里的可能 。从理论上来说,若能量密度达 720Wh/kg,理论续航里程可达 1800 公里;提升至 800Wh/kg ,则能到 2000 公里 。新一代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若能提升至 400Wh/kg,将实现充电 10 分钟续航 500 公里的目标 。这意味着,一旦固态电池技术成熟并实现量产,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将得到质的飞跃,充电时间也将大幅缩短,用户在长途出行时的等待时间将大大减少,这将极大地提升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 。

安全性也是固态电池的一大亮点 。由于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不易燃、无腐蚀、不挥发、不漏液,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池漏液、起火等安全风险 。传统液态锂电池在高温、碰撞等极端情况下,存在电解液泄漏引发火灾甚至爆炸的隐患,而固态电池则有效避免了这些问题,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出行保障 。此外,固态电解质机械强度高,能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防止电池内部短路,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 。

尽管固态电池优势明显,但目前其研发仍面临一些挑战 。电解质材料成本高是制约固态电池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制备工艺复杂,原材料稀缺,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界面阻抗大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固态电解质与电极材料之间的界面接触不够理想,会导致电荷传输受阻,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规模化生产工艺不成熟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固态电池的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大规模市场需求 。不过,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正在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攻克这些难题 。据预测,2027 - 2028 年全固态电池有望开始产业化,实现电池比能量 400Wh/kg 的目标 ;到 2030 - 2035 年,500Wh/kg 的全固态电池也将进入产业化阶段 。届时,固态电池将逐渐取代传统液态锂电池,成为电动汽车的主流电池技术,为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

车企技术竞争态势

在电动汽车续航技术这场激烈的竞赛中,各大车企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全球范围内,众多车企都在积极布局续航技术研发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力求在这场技术竞争中抢占先机 。

以国内车企为例,奇瑞宣布造出了全固态电池,并计划 2027 年大规模上市 。其鲲鹏电池分液态和固态两种,固态电池在 2024 年能量密度达到 400 瓦时 / 公斤,2025 年进一步提升到 600 瓦时 / 公斤 。按照计划,2026 年开始测试车,2027 年正式推向市场,若能实现 1500 公里续航,将在市场上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长安汽车联手赣锋锂业,计划 2025 年底推出功能样车,2027 年量产能量密度 400Wh/kg 的全固态电池,续航突破 1500 公里 。上汽集团的 “光启电池” 采用聚合物 - 无机物复合电解质,同样瞄准 2027 年量产,其低温性能表现出色 。比亚迪也在积极研发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将于 2026 年登陆新纯电平台,2030 年目标装车 4 万台 。二线阵营同样不甘落后,广汽昊铂计划 2026 年量产全固态电池,蔚来 ET9 搭载 360Wh/kg 半固态电池,东风汽车已量产 405Wh/kg 固态电芯 。

国际车企也在续航技术研发上全力以赴 。丰田祭出硫化物 + 氧化物复合技术,能量密度直指 1000Wh/L,计划 2027 年量产 1200 公里续航车型 。宝马绑定 Solid Power 推进硫化物路线,全球首辆搭载全固态电池 (ASSB) 的 BMW i7 测试车型已在慕尼黑正式启动道路实测 。大众则双线押注,既投资 QuantumScape 开发 500Wh/kg 固态电池,又与国轩高科合作半固态技术 。日产与现代也加入战局,分别计划 2028 年和 2027 年推出全固态车型 。

这种激烈的技术竞争态势,将对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续航水平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各大车企在研发过程中,不断创新和突破,推动电池技术、能量回收技术、空气动力学设计等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 。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将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还将改善车辆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逐步降低,续航能力更强、性能更优的电动汽车将逐渐普及,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同时,车企之间的竞争也将促使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和规范,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

总结

Lucid Air Grand Touring 创下单次充电行驶 1205 公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无疑为电动汽车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它不仅彰显了 Lucid 公司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深厚实力和卓越创新能力,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续航标杆,激发了更多车企在续航技术研发上的热情与投入 。从长远来看,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以及各大车企在续航技术上的激烈竞争,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必将持续提升,续航焦虑这一长期困扰消费者的难题也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动汽车将凭借其出色的续航能力、环保性能和先进科技,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为构建绿色、便捷的出行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

对于电动汽车续航的未来发展,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期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让我们一起分享对电动汽车美好未来的畅想 。

#图文打卡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