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不装了,摊牌了。
讲真,当比亚迪汉那个价格砸出来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整个中大型电车市场所有友商心里“咯噔”一声,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已经不是什么市场竞争了,这是直接往所有B级C级车企的饭锅里扔压缩饼干,然后疯狂往里灌水,看你炸不炸。属于典型的“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式竞争。
以前大家是怎么玩的?你出个新电池,我搞个智能座舱;你续航六百,我悄悄咪咪弄个六百零五。大家都在一个桌子上吃饭,虽然互相夹对方的菜,但至少还维持着一种“体面”。什么技术升级,什么成本优化,都是在规则内的表演。对,就是表演,一种给资本和消费者看的行为艺术,主打一个“我们很努力,产品很高级”。
结果比亚迪干了什么?它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当所有人都还在讨论这道菜用什么火候炒才好吃的时候,比亚迪选择直接拔了厨房的液化气罐。你跟我谈智能底盘?我直接把底盘价格给你干穿。你跟我聊科技感?我直接用价格让你感受什么叫现实感。这就叫不务正业,这就叫降维打击。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越来越觉得,商业竞争的本质,跟修仙小说里写的一样,根本不是什么切磋道法,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最好的防御不是金钟罩铁布衫,而是趁对方不注意,一板砖直接拍他天灵盖上。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比亚迪现在就是那个悟了的修士,他发现与其辛辛苦苦炼丹,不如直接去把对手的丹炉给砸了,效率最高。
你说汉这次给了什么?长续航、智能座舱、电子怀挡,是是是,这些都有。但这些重要吗?在那个价格面前,这些东西都只是赠品。真正的核心产品,是那个价格本身,是那个让所有竞品市场部连夜开会、销售哭晕过去的数字。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比亚迪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吹熄了还要揣兜里带走。
而且我们必须解构一个迷思,就是所谓的技术崇拜。很多人天天喊自动驾驶,喊智能交互,觉得这玩意儿是决胜的关键。坏了菜了,大错特错。我告诉你,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终极考验,根本不在特斯拉的FSD,而在于城乡结合部那些神出鬼没的“老头乐”。你所有的激光雷达、所有的AI算法,最后都得面对一个开着老头乐、戴着草帽、在机动车道上画龙的大爷。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技术再牛逼,能算到大爷下一步想去哪吗?算不到吧?所以,抛开场景谈技术,都是在整花里胡哨的。
比亚迪就想明白了,与其去卷那些虚无缥缈的“技术玄学”,不如把用户最关心的东西给你拉满。什么叫最关心的?便宜,大碗,耐用。这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消费观。你跟他说智能驾驶能解放双手,他想的是万一撞了算谁的;你跟他说零百加速机你太美,他想的是一个月电费多少钱。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奔驰,比如特斯拉。这些品牌卖的不是车,是一种“品牌玄学”,一种信仰。会买奔驰的人,他不是为了那个发动机,他是为了那个三叉星徽带给他的社交价值。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就算告诉他这车悬挂硬得像板车,内饰简陋得像毛坯房,他也会说“这叫极简主义,你们不懂”。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的核心需求不是性价比,而是维护这种信仰不被打破。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不当人,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比亚迪的玩法,就是不去碰这些“信仰玩家”,而是精准打击那些还在犹豫、还在对比、还在计算性价比的中间地带。它用一个你无法拒绝的价格告诉你:别想了,别比了,闭着眼买我,省下的钱干点啥不好?这简直就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所以,别跟我扯什么“推动行业向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也别提什么“从价格竞争到价值创造的本质转变”。这都是场面话。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战争升级了。当一个巨头开始不计成本地进行极限施压,所有人都得被卷进这个漩涡。说起来,最近楼下新开的兰州拉面,那个宽面就特别有嚼劲,竞争真是无处不在。
最终,这种打法其实挺没劲的,就是纯粹的资本和供应链的碾压,毫无美感可言。但商业就是这样,不讲武德,只讲输赢。所以别再问什么技术路线、品牌调性了,现在车圈的主题就一个:活下去。当别人都在谈论诗和远方的时候,你只需要确保自己的船还在,哪怕上面全是补丁。因为,能过,就是能过。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