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秦Plus都跌至7万以内了,今年买车的用户真幸福啊。
我和朋友聊天,他说:老李,你看,这价格,能想到以前烧油壶锅的钱,现在买辆车,真是走到哪儿都省心。我一边点头,一边翻了翻他的微信截图,确实入门最低配只要6.98万——对,六千多块的裸车价,落地也就七万多点。这个价格,放在十年前,连想都不敢想。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想象一下这个配置。55km纯电最低配,基本够一天通勤。别说我,不用每天充电,我每天上下班就二十公里左右,感觉这个续航没压力。尤其是现在充电桩多了,站点也明显多了起来。朋友笑着打趣:不行,我得装个快充桩,要不真的难做到每天都充满。但我估摸着大部分人,买这个最低配版,早中晚可能只充一次就够了。
这价格买的还是纯电车,品质比传统燃油车强太多。你说为什么?因为这个价格,可以换来一台有大电池、独立悬挂,开起来明显平顺。而且,配置堆得真不少。天神之眼C、大屏、全景天窗,总结算下来比同价合资燃油车要实在得多。
其实我一直觉得,像比亚迪这类国产车,拼的不是配置多高,而是性价比——当然也是后来心里借点你看我们车技术不是摆设这种自豪感。之前觉得国产车油耗不行,动力不够,但看看比亚迪最近的表现,能把油耗降到极致,真是让我刮目相看。有句朋友的话让我印象深刻:油耗比摩托车还低。这句话我猜可能有点夸张,但也反映了他们的研发水平跟上了大路。
说到续航,我注意到,520km的纯电版价格只要9.98万,而420km的不到9万,实际上比起合资燃油车还香。你知道我为什么觉得香?因为用料、配置、续航水平都不差了。去年我帮我爸看车,他一直不信国产,嫌国产还不如合资。我带他去试驾,比亚迪的车一跑,他居然一脸惊讶:这车行得挺顺,油耗还低,关键是价格,能不能便宜点?。以后他问我:啥时候订车?我都嘴角抽抽,心想:这国产车,真是逆袭啊。
说到实用,很多小细节让我觉得阳光下打磨的感觉更真了。比如我刚才翻了相册,看到我朋友新提的QinPlus,车内空间还挺大,座椅软硬适中,开一段时间不用担心腰疼。倒车影像和辅助系统也挺实用。这个价位,配置里都有一些惊喜。
没细想过的问题是:在这种白菜价里,后续的电池容量和质保能不能保证到位?我知道,去年那波电池事件还在坊间流传,但比亚迪的技术在国产车里还算可以。你猜,百公里电耗大概在13kWh左右,算算成本也就几块钱,亏电状态下,一个月油钱可能少了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
你觉得呢?对大部分刚需用户来说,这款车的吸引力在哪里?是续航,还是价格,抑或是配置的够用?
说到另外一件事,我又想到,国内很多维修点都在扩展,能否保证品质还是个未知数。我问了本地修理厂的人,他说:比亚迪现在的服务水平不错,OTA升级也是方便。但心里还是打个问号:万一出了问题,责任谁来背?好在价格和配置实在让人忽略了这点。
回到我自己,如果手头没那么紧,纯电还是优先考虑吧,但要是预算在7万多点,拿下这款最低配,真的是很香。你觉得呢?未来几年,电动车会不会变得更加便宜、更普及?还是说,现在这个点,其实也挺到位了。
这中间,可能最大的悬念就是:你每天手头充电怎么搞?我想起朋友说:我家楼下就一个充电桩,还得预约,挺麻烦。揣测这个问题,可能会成为刚需用户考虑的核心因素吧。
(这段先按下不表)反正我觉得,比亚迪这次真是给市场投了个重磅炸弹。买车还是得多比较。你觉得,未来几年国产车还能不能再降价,达到更广泛的普及?感觉这个问题,不光我一个人琢磨着。
我就在想,70万买的车能享受什么?这个价格,几乎是要拼配置,要拼续航,还要拼未来用户体验。
总之啊,这价格,真让人觉得,早买早享受,不像以前年纪轻轻就觉得油车才正道。你说,这波国产车是不是正在逆袭?还是我太乐观了点?果然,国产车这几年的变化,已经在无声中把很多老的认知打破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