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时代下,虽然竞争非常激烈,但是传统车企依旧有着很强的竞争力,最近,有一家拥有70余年造车底蕴的传统车企,就以亮眼的销量成绩正在加速改写市场格局——它就是一汽奔腾。有数据显示;一汽奔腾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到87517台,同比增长43%,超行业增速近3倍。其中新能源产品达到72552台,销量实现接近3倍同比增长。
这一长串的数字并不简单——意味着传统车企正在开启破解之道——在技术底蕴与创新锐气的碰撞中,走出一条 "系统性转型" 的突围之路。
竞争的核心基础:技术
现在各大汽车品牌都在卷技术,实际上,新能源赛道上从来不是单一技术的比拼,而是系统能力的较量。一汽奔腾销量增长的原因,主要和它目前打造的:越影平台 + 逐日动力 + 如意座舱" 的新能源技术集群有关。这套技术体系的高明之处,在于将中国一汽 70 余年的造车底蕴转化为新能源时代的差异化竞争力 —— 并不是对成熟技术的直接挪用,而是基于传统制造经验的再创新。
就拿越影平台来说,它是融入了传统车企对底盘调校、车身安全的深刻理解,让基于这个平台打造的新能源汽车满足续航、空间的需求,又能保持传统燃油车时代积累的操控质感。这种 "新旧融合" 的技术路径,也让一汽奔腾旗下车型融合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优势,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用车喜好和习惯。
不仅如此,一汽奔腾的“生态协同”做的也很厉害——奔腾与华为、宁德时代的合作,并非浅层次的品牌联名,而是深入到智能座舱开发、电池管理系统优化等核心环节。这种 "巨头联盟" 模式,既弥补了传统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短板,又通过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加持,让 "装甲电池" 通过中汽中心 "超国标" 安全测试成为可能。当行业还在为电池安全标准争论不休时,奔腾已用实测数据建立起技术信任,这种 "用实力说话" 的策略,正是传统车企技术自信的展现。
破局原因:产品定位清晰+打造爆款
销量数据的背后,是一汽品牌对于市场的准备分析定位,从 7万级大大大纯电SUV的车型悦意 03,到重新定义中型电混 SUV 标杆的悦意 07,再到 B + 级双能旗舰轿车悦意 08,以及累计销量突破 10 万辆的微型纯电奔腾小马,构成从A0到B级、纯电、混动和增程并进的产品布局,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实力能打的车型。
悦意 03 的成功,意味着这个级别市场是很广阔的。在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当下,奔腾敏锐捕捉到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的消费升级需求 —— 这些用户既想要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便捷性,又对空间、续航有实用主义诉求。"大续航、大空间、大厂造" 的定位,精准击中了这部分用户的痛点,单月订单超过了5000台,证明了 "国民级新能源" 路线的正确性。
悦意 07 则展现了奔腾在技术溢价领域的突破。中汽中心实测 2517.2 公里的综合续航,不仅远超官方标定数据,更以 "反向虚标" 的姿态打破了行业对续航参数的信任危机。在用户对新能源汽车 "续航焦虑" 尚未完全缓解的当下,这种 "实测优于宣传" 的做法,看似反常识,实则精准拿捏了消费心理 —— 当多数品牌还在玩 "参数游戏" 时,奔腾用最朴素的方式重建了用户信任。这种 "真诚营销",比任何广告都更有穿透力。
可以说,一汽奔腾的产品矩阵是很丰富的,并且在各自的车型细分领域,都有能够迎合消费者需求的核心原因,这才能打造出一台有一台爆款车型。
实际上,新能源时代的竞争,早已超越产品本身,进入用户生态的较量。奔腾 "三终身、两计划、一个家" 的服务权益体系,表面看是服务政策的升级,实则是用户思维的深度落地 —— 从 "卖一台车" 到 "服务一个家",完成了从产品交易到生活陪伴的角色转变。
传统车企该如何转型:一汽奔腾给出正确案例
从一汽奔腾的销量来看,传统车企如何破局,或许已经找到了范本。传统车企面临转型并不需要推倒重来,而是需要“新旧融合”。传统车企的优势在于——制造经验、供应链管理能力、渠道网络优势等,与新能源技术、智能化趋势相结合,就将走出一条成本更低、风险更小、效率更高的转型之路。
一汽奔腾的销量增长,是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服务优化形成的价值竞争。这种 "以价值取胜" 的路径,打破了 "新能源转型就是低价内卷" 的行业迷思,证明传统车企完全可以凭借体系能力,在新能源赛道实现高质量增长。
总结:奔腾上半年的成绩单,不仅是个标志,也是一个起点。当新能源竞争进入深水区,考验的不仅是创新能力,还有品牌底蕴。一汽奔腾用技术筑基、产品破局、用户重构的协同策略,为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作为国产品牌,也在当下飞速发展的新能源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