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百万小老板买问界M8,亲戚只回“哦”,老司机误认是小米车

50万买辆问界M8,不到一分钟,被亲戚一个“哦”字秒成凡人。

你说这世界荒唐不荒唐?

年入百万的小老板,车钥匙一晃,本以为能在家族群聊里掀点浪花,结果波澜不惊,扎心程度堪比深夜刷视频被算法精准投喂到失眠故事。

谁能想到,炫耀新车的最高境界,竟然是被亲戚当成路边摊,顺手撩拨一句:“这是小米的车?”

其实当时场面比现在讲出来还尴尬。

丰田RAV4,十五年手动挡,亲戚对着它修修补补能念出全套保养经。

我这边刚下车,余光瞄见他盯着问界M8前脸研究。

气氛像冬天工地的风,冷不丁的。

他问价,我心虚报了个“40万左右”,还没等我多吹两句,他“哦”了一声,低头继续鼓捣自己的老丰田,仿佛刚才那点新鲜感和我无关。

年入百万小老板买问界M8,亲戚只回“哦”,老司机误认是小米车-有驾

后来他盯着LOGO,认真地问:“这是小米的?”

我差点笑出来。

你见过谁把华为当小米?

但这事真不能怪他,毕竟现在新能源品牌满天飞,广告语比春晚还魔性,谁还分得清?

雷军和余承东都开始跨界卷参数,连我都差点被性价比洗脑。

可说到底,买M8不是冲着省钱去的,是赌华为的智驾。

成年人买车,和小孩选玩具差不多,都是冲着“看谁更酷”去的。

插个小场景,那天我拉他上车体验自动泊车。

M8自己转来转去,停得比我还溜。

他看着屏幕,第一次笑得像个孩子。

可下一秒就问:“家里能不能让它自己开到公司?”

年入百万小老板买问界M8,亲戚只回“哦”,老司机误认是小米车-有驾

我只能实话实说,城区自动驾驶真不敢,命只有一条,宁愿自己抓方向盘。

高速上用智驾确实香,城市里遇上电瓶车、横冲直撞的外卖哥,智能系统再牛也救不了我这颗小心脏。

你说科技是为人服务的,不如说是让人心跳加速的。

亲戚不爱换车,真不是不识货。

行业里都知道,老丰田皮实,电瓶、机油、雨刮器,换着玩都不心疼。

新能源车现在渗透率高没错,2024年都快一半了,可真天天用自动驾驶的,数据一查,撑死就一成多。

智能驾驶在高速上能当司机,城里一多事儿,立马变成祖传“人工干预”。

有时候我觉得,买新能源像买彩票,中了是未来,没中就成了试验品。

年入百万小老板买问界M8,亲戚只回“哦”,老司机误认是小米车-有驾

说到家庭消费观,这事搅得比春运火车站还热闹。

新一代追科技,老一代信机械。

你跟他说品牌,他跟你谈保值。

你聊体验,他就算你省油钱。

像极了足球场上C罗和梅西粉丝互怼,谁也吵不明白谁厉害,最后都抱着自家球衣过年。

其实我买M8,也不是一拍脑门的决定。

比亚迪、理想、小鹏,小米都看了,最后还是想赌华为那口气——技术、口碑、感觉靠谱。

就像做工程,别的我不懂,质量和服务才是真正的刚需。

你说盲目跟风?

倒不如说是成年人默默打怪升级的仪式感。

年入百万小老板买问界M8,亲戚只回“哦”,老司机误认是小米车-有驾

哪有那么多风口,更多是夜里翻参数、白天看论坛的自我较劲。

亲戚那一声“哦”,我越琢磨越有味。

小时候觉得家人一句话是温暖,长大了才懂,有时候比陌生人还冷静。

你以为买个高端新能源能拉近距离,其实大家的生活都在各忙各的,谁都不是谁的主角。

你说我在装?

有点。

你说我真心想炫耀?

也不是。

成年人说话,半句真心半句试探,剩下的交给时间和算法。

最近看了一场体育比赛,CBA球员换了新鞋,评论区全是:“这是不是耐克的最新款?”

“国产不香吗?”

笑死我了。

年入百万小老板买问界M8,亲戚只回“哦”,老司机误认是小米车-有驾

买车、买鞋、买手机,谁没被网友的放大镜照过?

你说舆论其实就是一面哈哈镜,自己家西瓜烂成泥,非要去盯别人碗里那颗芝麻。

消费升级、品牌认同、社交优越感,搅在一起,才是中国式家庭的真实现场。

说回新能源车,别看广告吹得天花乱坠,真到用的时候,城区自动驾驶用一次就知道,市面上哪有什么“解放双手”,都是“时刻准备人工抢救”。

我有时候也想,科技的尽头不会是“无人驾驶”,而是“无人敢信”。

你说亲戚信机械,我信AI,最后大家都得靠自己那双手。

如果你也正打算换车,不妨来聊聊,是科技带给你安全感,还是老车带来的熟悉味道更安心?

别让一个“哦”就把你的人生拍成黑白片。

下次亲戚再问我新车是不是小米的,估计我也只能回他一句:“你猜啊!”

人生嘛,偶尔让悬念多一点,也未尝不是种乐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