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至10月新势力车企销量目标完成率数据,小鹏汽车累计销量已达35.5万辆,提前超额完成目标显示出其强劲的增长势头

我们看这份2025年前十个月的销量数据,确实挺有趣的。

小鹏汽车的成绩惊人,累计销量达到了35.5万辆,同比暴涨190%。我还特意翻了下之前的统计资料,去年这个时候差不多20万辆左右,增长这么快,估算百分比当然是大幅增长,但真比想象中还猛。这背后,可能跟它一直在推性价比和实用路线关系不大。你试过身边的朋友吗?好多搭载高配的车型,价格还挺能让人接受,不是那种只埋头搞豪华的风格。我猜,至少在一部分消费者心里,小鹏去年给人的感觉是车用材靠谱,开着顺手,价格合理,这不是吹牛,好用就行。

然后,刚才我翻了下零跑的销量统计,46.6万辆,同比增长120.7%,这成绩出来真让人瞠目。零跑的品牌定位,在我看来,确实挺性价比优先。之前也跟一修车工聊过,他说:零跑这种价钱,车身够用,配置也不错,比起一些合资入门款,保值率还高。我自己试驾过几次,觉得它的用料没有想象中差,车辆内部空间挺大,操控也顺滑。唯一让我疑问的,是它的品牌认知还不够深化,可能还得时间打磨。

零跑出彩,感觉跟它的供应链管理有关系。不像传统大厂那样复杂繁琐,零跑的供应链更灵活,物料采购、生产调度也更轻。我想,或许可以比喻成:很多人在买日用品,买个生活用品,要去超市还得研究成分、品牌,像买洗发水、洗衣液一样。而零跑,好像把供应链 streamlined,生产效率提升了几倍,质量也比以前要稳定。这点让我觉得它的成本控制更有优势。

2025年1至10月新势力车企销量目标完成率数据,小鹏汽车累计销量已达35.5万辆,提前超额完成目标显示出其强劲的增长势头-有驾

再看看比起来,小米汽车。30.6万辆,目标35万辆,完成87.5%。还算能接受吧?最近我在朋友圈看到很多人评论:小米车就是看中那个价格,配置还不错,但质量上还能更精细。你别误会,我不是贬低的意思,这车的确挺亲民,用了不少成本控制的策略,比如材料上比较讲究节约,内饰做得省心省力。它的米线策略,或者说只做对消费者最实用的东西,我觉得还挺聪明。不像传统车企,想着多花点钱做个豪华,结果多出很多花里胡哨设计,消费者其实更关心用车体验。

我还注意到,之前有人跟我说,零跑销量这么高,优势挺明显,但也有声音说品牌还没打到消费者心里去。我倒觉得,这是个拔苗助长的说法。它的销量涨这么快,不是单纯拼价格,而是有技术和成本优势在支撑。不然怎么可能在短短几个月这么快就突破百万辆?当然啦,也有可能是市场的观望期逐步结束,大家开始买车了。

再讲个个人感觉:去年我跟一个朋友聊天,他是一线维修工,他说:现在的车,最重要的还是耐不耐用。我当时一笑,他补充,不是所有的车都值得买,质量不好,几年下来,花的钱比买车贵。你看这些新势力,像小鹏、零跑,刻意强调用料与配置,不能一味压低价格到极点,否则售后麻烦会多一大堆。

说到供应链的影响,我突然想到,去年我看到一篇文章说,比如丰田的供应链稳、成本低,但会更贵一点。反观理想、零跑,他们把供应链水涨船高的压力,部分压在了国内生产链上,成本弹性就是不一样。用个粗糙的例子:比如生产一台车,贵的零件用进口的,而零跑更多的是用国产优质替代品,整体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对比一下,深蓝今年也是高速增长,26.9万辆,同比60%以上,估计也是供应链搞得不错。只是,目标还是远未完成,它想冲到36万辆,还得再努力。

2025年1至10月新势力车企销量目标完成率数据,小鹏汽车累计销量已达35.5万辆,提前超额完成目标显示出其强劲的增长势头-有驾

像鸿蒙智行、腾势这样的品牌,完成率都还偏低,打个比方,它们像是拼了命在跑,目标定得太高了点。我估计,他们的市场策略还是试水的阶段,不能太苛责,但确实压力大。

还有个细节,你知道吗?我一朋友做销售,他说:诚实地说,现在车市局势变了,目标定得太高,价格战和补贴变少,品牌还能不能站得住?这是个无限博弈——估计也得看消费者的心理,买不买账,还是得看心里价。

我查资料发现,零跑每个月的销量都在持续增长,按目前的趋势,能不能突破50万,差不多就在唰唰中完成。问题是,这是否意味着,今后几个月,价格会有波动,甚至是不是一些新车会被消费者踩在脚底下?

不知不觉,又跑题了。你还记得去年那个续航焦虑没那么严重的时段吗?现在大厂开始推出续航达700公里的车型,像零跑就宣称续航达650公里,是不是一种真心实意的提升?

我还是想问:你觉得,像零跑这种性价比的品牌,能一直做得好到明年?或者,只能吃短暂红利?

(这段先按下不表)

想想,买车终究还是要看个性,关注用车体验,比起简单看销量、品牌认知,还不如走出去试试车、问问用过的人。你知道吗?我以前听说,选车最重要的指标,不是在明面上的参数,而是买你心里舒坦的那一台。倒让我想起一次促销现场,一个销售告诉我:这个配置,绝对实用,价格你别担心。那一瞬,我决定试试这车。

2025年1至10月新势力车企销量目标完成率数据,小鹏汽车累计销量已达35.5万辆,提前超额完成目标显示出其强劲的增长势头-有驾

话说回来,汽车的似乎真不少变数。你觉得,新势力品牌还能撑多久?还是会慢慢被那些传统大厂蚕食?就像我刚才翻的那份销量数据,还真挺能折射出,开车人心里最关心的,其实就是买得起、用得顺手,对吧?

【这完全是我的猜测,没啥科学依据,纯属聊聊。】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