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复活消息,深圳企业全面接管,宝能系神秘接盘方曝光

2025年9月6日的下午,威马汽车的公众号突然放出一份白皮书,瞬间把温州那座曾经热闹的工厂推回媒体镜头里,气氛像被一盆冷水泼醒,紧张得有点刺眼。

白皮书写得很正式,宣称深圳翔飞公司接手威马四家公司,并会推动EX5与E5在温州基地尽快复产,初期投10亿元用于设备升级和供应链恢复,目标是2025年9月复产并争取年产销两万辆,2026年冲量到10万台,这组数字读来有冲劲,也有种“赌一把”的味道。

威马汽车复活消息,深圳企业全面接管,宝能系神秘接盘方曝光-有驾

在温州厂的现场,工人还在清点设备,有人低声说“零件还缺,不过生产线的控制柜还在”,有供应商代表打来电话问“付款什么时候到位”,翔飞承诺对不同债权人采取分级清偿,15万元以内普通债权在法院批准后6个月内偿付,超过部分按比例清偿——这套规则里藏着法律路径,也藏着现实风险,诺言需要现金流支撑,缺口一旦出现,链条马上就会松动。

举个小细节:白皮书提到的温州复产时间是“9月”,并没具体到哪一天,供应商群里有人发了张照片,是晚上还亮着的厂区灯,旁边写着“希望别又是空欢喜一场”,这种既怀疑又期待的情绪,比任何官方语气都真实。

把视线拉远一点,翔飞宣称要在泰国布局KD工厂,开拓东南亚与中东市场,这一步听起来像是在用海外订单和分散市场的想象来稳固国内生产线,但海外建厂需要本地合规、供应链匹配和销售网络,这些都不是一夜之间能补上的短板;换个角度看,设定外销目标也是为了给债权人和员工一个“未来可期”的叙事,这点很常见。

威马汽车复活消息,深圳企业全面接管,宝能系神秘接盘方曝光-有驾

债务端也不是小数目,公开记录里宝能体系下的公司有多次被列为失信和执行对象,涉案金额累计有数字可查,这成为市场对接盘方背景猜测的燃料,意思很简单:谁来接盘,不只是企业能力问题,也关乎债务认定、法院安排和供应链信任重建。

我与一位匿名供应链经理对话,他直言“给钱是硬道理,没钱就算有合同也是空文”,随后补充“他们说10亿投向设备升级,那只是开始,零部件恢复到稳定供应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他说话简单,结论扎心,也正是多数中小供应商的算盘。

说到中小债权人,翔飞的分级偿付方案里,15万元以下优先,这个设定在司法重整里有逻辑——小额债权人面临现金压力更大,但规模较小的群体若被忽视会引发社会口碑问题,翔飞显然在权衡法律可行与社会稳定之间做选择,问题在于,这类安排能否在实际执行中不打折,没人能保证。

威马汽车复活消息,深圳企业全面接管,宝能系神秘接盘方曝光-有驾

再谈生产端的现实,EX5和E5的复产不是简单按图装线,涉及电池供应、整车、软件升级、质检体系的再校准,这些环节任何一处卡住就会导致良品率下降,短时间冲产会带来质量波动,这在汽车行业里不是小事,消费者一个差评会在媒体和二手市场里放大,复产的节奏必须既快又稳,这本身就是一道难题。

对话再来一段,厂区一线工程师说了句不经意的话:“我们需要的是订单确认和配套的付款承诺,不是漂亮方案书”,这句话像一根针,扎在所有看似光鲜的计划书上,提醒人们关注执行端的细枝末节——人员到位、技术资质、试产数据,这些都是能被核查的“硬指标”。

威马汽车复活消息,深圳企业全面接管,宝能系神秘接盘方曝光-有驾

提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威马曾在产品上有过亮点,比如早年在智能座舱上的尝试,这些技术积累是复活的重要资本,但技术需要资金和市场验证,若复产只是靠压低成本拉产量,长远看难以为继,换句话说,技术资产要变现,需要的是稳健运营,而不是短期的销量冲刺。

回到时间线上的关键节点:2025年4月法院批准重整计划,9月翔飞宣布接管并承诺复产,这段时间里没有魔法,只有谈判、资金调度和现场改造,若任何一环出问题,时间点就会被重新书写,读者不妨把目光放到接下来三个月的付款记录与物料到货明细,那将是判断复产是否可信的风向标。

威马汽车复活消息,深圳企业全面接管,宝能系神秘接盘方曝光-有驾

这一事件的对立在于表面的乐观与隐秘的风险,官方叙事里有目标、有数字、有规划,可基层的声音和法律文书里的条款却不完全吻合——这是常态,也正是观察者应敏感捕捉的地方。

处要留个悬念:如果翔飞在接下来90天内能够把首批关键零部件、质检数据和支付凭证公开透明化,复产就有实锤的可能;反过来,若只是继续用愿景和路演式的目标来安抚市场,没人能保证温州工厂不会再一次陷入“开了停、停了开”的循环,事情看似理性,但情绪从不买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