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雷军在直播中推荐了3次的全新小鹏G7,上市9分钟,大定突破10000辆,虽然没有隔壁小米YU7惊人,但在细分市场也称得上顶尖。
与小鹏G7上市即爆火的销售趋势相对应,小鹏汽车上半年的销量和经营能力也走上了快车道。
2025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197,189辆,仅用半年时间就超越了2024年全年的交付总量,并且成为近期唯一连续8个月交付量突破3万辆的新势力品牌。今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总收入为158.1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加141.5%;毛利率达15.6%,较2024年同期增长2.7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左)与小鹏SUV产品线负责人Nick(右)接受媒体采访
“小鹏汽车的经营能力每个季度都在提高,从今年四季度开始,小鹏汽车会进入快速发展期。”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采访中自信地表示,“今年四季度盈利,对小鹏来说不是一个有挑战性的目标。”
品质是基础,情绪是高度
回望2016年11月16日,小鹏汽车首款车型小鹏G3在广州车展推出。为了一上来就对标特斯拉,何小鹏为小鹏G3赋予了极致的产品力。
时隔9年,小鹏G7上市,特斯拉依然是那个最醒目的对标靶心。这一次,小鹏G7同样展现了碾压式的产品力,比Model Y做得更好的智能化、更大的空间、更优化的配置,但依然匹配了更优惠的价格:小鹏G7起售价19.58万元,相比之下,Model Y售价为26.35万元。
提到定价的逻辑,何小鹏认为自己主要考虑到用户的“情绪价值”。以3分钟订单量超过20万辆的小米YU7做案例,何小鹏表达了他对情绪价值的理解:“这是从神话到童话的故事,是情绪价值巨大的成功。”
“做车的左手要有科技,右手要有艺术,品质是基础,情绪是高度。”何小鹏这样阐述他的产品哲学,“从产品经理变成超级产品经理,就要把情绪价值做好。”
为了照顾用户的情绪价值,小鹏G7推出了602公里和702公里两个续航版本。对此,小鹏SUV产品线负责人Nick介绍:“我们接到很多用户的反馈,他们希望有一个更有冲击力的价格,享受到G7超级舒适和智能驾驶的体验。同时我们也收到了很多用户的反馈意见,他们认为小鹏续航非常扎实,在城市代步,600多公里就够了,我们在评估后才把这个版本拿出来。”
不过Nick也强调,小鹏G7 UItra的用户反馈也非常好,近80%的用户表示会选择UItra版本:“我们认为小鹏G7 UItra能够占整体订单销量的60%。”
智能化是小鹏G7的长板
伴随着小米YU7和小鹏G7相继上市,纯电中型SUV市场的混战打响。竞争趋向白热化之际,何小鹏点明竞争关键:“无短板”是入场券,“有长板”才是决胜点。
那么,小鹏G7的长板究竟是什么?答案是——智能化。
2016年,何小鹏在接受《汽车观察》独家专访时曾明确表示:“小鹏想做的是在电动车的基础上增加内容和服务,做成一个深度智能的产品。”
时隔9年,小鹏的智能化做成什么样了?
以小鹏G7 Ultra为例,这款新车首发搭载了3颗小鹏汽车自研的图灵芯片,何小鹏称其“有效算力一颗顶三颗”,整车有效算力高达2250 TOPS。其中,两颗图灵芯片服务于VLA-OL智能辅助驾驶大模型,另一颗图灵芯片搭配骁龙829芯片服务于VLM大模型。
VLA-OL模型打造了“运动型大脑+小脑”架构,不仅能像人类驾驶员般预判路况、规划路线,还拥有持续强化学习能力,就像一位老司机,在每一次行驶中积累经验,不断突破智驾能力上限。这种自我进化的特性,为小鹏向L4/L5级无人驾驶的终极目标铺设了技术高速路。
VLM大模型则为座舱注入“情感灵魂”。作为车辆理解世界的AI中枢,VLM大模型这个“智慧管家”不仅能听懂指令,更能读懂需求——记住你常听的歌单、偏好的空调温度,甚至预判你想去的餐厅。VLM大模型带领智能座舱进化到“主动服务”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全线产品都搭载了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有Max、有UItra,后面有双Orin方案,也有单图灵方案。”何小鹏认为这条路非常值得做,“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同时在2000 TOPS自研芯片硬件+芯片软件+芯片生态的路上越走越远,这是一个难,但有必要的事。”
除了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小鹏在其他智能科技板块也倾注颇多。小鹏汽车内部在讨论如何让云上基座模型VLA通过蒸馏方式部署到Max 版本,让Ultra和Max车主都能享受到云端超大模型带来的性能升级。针对自动紧急刹车系统AEB,小鹏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袁婷婷立下军令状,承诺“比现在更有惊喜和更强大的AEB”。
三年脱胎换骨,修炼四项能力
技术实力是小鹏体系能力提升的表现之一。“在过去,包括组织、战略、规划、经营、供应链等所有企业要做的调整,我们都做过了。”何小鹏介绍,“从2022年底到今年四季度前,这三年时间,小鹏经历了涅槃式、脱胎换骨式的变化。”
这种向内的变革,并没有因为取得阶段性的成果而终止,何小鹏表示,接下来,小鹏汽车将着重提高四项能力。
首先,是更全面的技术能力。何小鹏介绍:“过去,很多车企都是在做纵向开发,比如自动驾驶纵向全域开发,未来汽车需要具备纵横全域开发能力。以前叫全栈,以后叫全域,这个开发一旦做好,所有汽车厂商都会受到巨大冲击。”
其次,是组织能力。从2022年10月起,小鹏汽车就开始进行组织架构调整。2023年1月,王凤英加入小鹏汽车,任职二把手,王凤英在小鹏汽车体系能力的强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也是基于这段经历,何小鹏强调,优秀的人才和优秀的管理方式对车企来说至关重要。
接着,何小鹏强调了提升商业化能力的重要性:“不光是省钱,更多是赚钱;不光是品牌,还要有情绪;不光是质量,还要有品位,我觉得这都是商业。”
最后,全球性的综合能力也是小鹏汽车未来发力的重点。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海外累计销量突破18701辆,同比猛增217%。“小鹏汽车从数年前进行产品规划时,就不仅考虑中国市场。”何小鹏规划,小鹏未来将有更多智能技术产品推向海外,小鹏汽车也会努力深化与全球伙伴的合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