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预订小米YU7,车时间曝光!果断不买了

最近,关于小米汽车的话题可以说是热度爆表,身边不少朋友都在讨论。

就在大家为中国能造出这样的智能电动车感到自豪和兴奋的时候,一件发生在杭州的消费纠纷,也让很多人开始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场购车热潮背后的问题。

事情的主人公是杭州的许女士,她满心欢喜地预定了一辆小米SU7,可没过两天,她就坚决地表示这车她不想要了,希望能退还五千块钱的定金。

女子预订小米YU7,车时间曝光!果断不买了-有驾

这从抢着买到抢着退,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呢?

这事儿牵扯出来的,不仅仅是一笔定金,更关乎着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厂家的销售方式。

事情得从小米SU7那场万众瞩目的发布会说起。

2024年3月28日,小米汽车正式亮相,凭借着出色的设计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瞬间引爆了整个市场。

订单量如同潮水般涌来,系统一度都难以承受。

杭州的许女士也是被这股热潮吸引的消费者之一。

发布会第二天,她就迫不及待地去了小米之家杭州大悦城店,亲自试驾了心仪已久的SU7。

体验下来感觉非常不错,科技感、驾驶感都让她很满意,于是当场就下定了决心。

当天,她就在小米汽车的官方APP上,选择了一辆价值二十三万五千元的车型,并支付了五千元的定金,完成了锁单操作。

在选车配置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插曲。

销售人员看到当时订单火爆,就给了许女士一个建议,说现在订车的人太多,如果想早点提到车,可以考虑选择一些相对冷门的颜色,因为生产线上可能会优先安排。

许女士一听觉得有道理,为了能尽快开上新车,她听从了建议,选择了熔岩橙这个看起来比较个性的颜色。

当时,销售人员也给出了一个比较乐观的预估,说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能提车。

这个说法让许女士对年底开上新车充满了期待。

然而,这份期待仅仅维持了不到两天。

就在许女士锁单后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30号,小米汽车的APP系统在经历了巨大的订单冲击后,终于更新了详细的预计交付时间。

女子预订小米YU7,车时间曝光!果断不买了-有驾

许女士点开自己的订单一看,整个人都愣住了。

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预计交付周期为48到51周。

一年有52周,这意味着,她的这辆车,最快也要等上将近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要到明年,也就是2025年的春天甚至更晚才能拿到手。

这个结果,和她心里“年底提车”的预期,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从满心欢喜到一脸错愕,许女士的心情可以说是坐上了过山车。

如果仅仅是等待时间长一点,或许许女士还能接受,毕竟车子确实火爆,产能跟不上也可以理解。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一年的等待,可能直接导致她要多花一万多块钱的冤枉钱。

这就涉及到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的政策了。

根据最新的规定,在2024年1月1日到2025年12月31日这个时间段内,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是可以完全免征车辆购置税的。

但是,从2026年1月1日开始,这项政策就要调整了,会变成减半征收,并且每辆车的减税额度不能超过一万五千元。

我们来帮许女士算一笔账。

她购买的这辆车价格是23.5万元,按照购置税的计算方法,正常需要缴纳的税款大约是两万元出头。

如果她能在2025年年底前提车并完成上牌,那这笔钱就一分都不用花,国家全给免了。

可如果按照APP显示的近一年的等待期,万一生产或者物流再稍微耽搁一下,拖到了2026年才提到车,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她就需要自己承担一半的购置税,算下来就是一万多元。

平白无故要多花一万多,这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都不是一笔小钱。

许女士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我当初下决心买这个车,很大程度上就是觉得年底能提,能享受购置税全免的政策。现在不仅要等那么久,还要我自己多掏一万多块钱,这个车对我来说就没那么香了。”

女子预订小米YU7,车时间曝光!果断不买了-有驾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许女士提出了退还定金的要求。

她认为,自己是在一个错误或者说不完整的信息前提下做出的购买决定。

她说:“我觉得小米汽车的做法有问题。我们这些最早下单锁单的客户,在付定金的时候,根本看不到具体的排队要等多久。APP上只说首批交付从8月份开始,但具体到我个人要等多久,完全是未知数。直到我付了钱,锁了单,过了一天,这个漫长的等待时间才显示出来。这难道不算是‘重大误解’吗?如果是这样,这个合同应该是可以撤销的。”

为了解决问题,记者也陪同许女士来到了她订车的小米之家。

当时接待她的销售人员不在,但记者查看了他们之间的微信聊天记录。

记录显示,销售人员当时的原话是:“因为现在订车量很大,我个人没法预计,估计得等到年底或是明年年初,我也不敢做保证。”从文字上看,销售的话说得确实很谨慎,没有给出百分之百的承诺。

但是,对于急于购车的消费者来说,“年底”这个词无疑是具有强大诱惑力的,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个乐观的预期。

面对许女士的质疑,店长的回应也比较官方,表示只能记录情况,向上反馈,等待公司的处理意见。

而据了解,遇到类似情况的并非只有许女士一人。

另一位俞女士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她的等待周期甚至更长,达到了52到55周,最早也要明年六月份才能提车,同样面临着多交一万多购置税的风险。

这起事件的核心争议点,在于消费者在做出不可退款的锁单决定时,是否获得了充分且关键的信息。

小米汽车在发布会后订单量暴增,系统无法立即更新每个人的交付周期,这一点在技术上可以理解。

但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交付时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合同条款,它直接影响到购车成本和使用计划。

在这样一个关键信息缺失的情况下,让消费者先锁定一个不可退的定金,这个流程本身就值得商榷。

这就像去餐厅吃饭,菜单上没有价格,等你点完菜吃完了,店家才告诉你一个远超预期的账单,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此事。

这起纠纷也给所有消费者和企业提了个醒。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在购买类似的热门商品时,对于销售口头的任何承诺,都不能轻易相信,最好是能白纸黑字地写在合同里。

而对于企业来说,尤其像小米这样备受关注的品牌,在享受巨大流量带来的红利时,更应该把消费者的权益放在首位,用更透明、更公平的方式进行销售,这才是赢得用户长期信任的根本之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