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端车市变天,15万以上车型暴利,车企疯狂收割

最近大家走在路上或者逛汽车论坛的时候,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咱们自己国家生产的汽车,好像越来越贵了,也越来越常见了。

过去一提到国产车,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还是十万块钱左右的经济型家用车,主打一个实惠、配置高。

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理想、蔚来、问界、小米这些新品牌,推出的车动辄就要二三十万,甚至卖到三四十万以上,而且销量还相当不错。

很多人心里可能会犯嘀咕,这是不是国产车有点不接地气了?

中高端车市变天,15万以上车型暴利,车企疯狂收割-有驾

还是说汽车市场里发生了什么我们普通人没太注意到的深刻变革?

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整个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的一场结构性的大调整,一场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和利润的静悄悄的革命。

而这场革命的核心战场,已经从过去薄利多销的低端市场,转移到了利润更丰厚的中高端市场。

要理解这场变革,我们得先算一笔经济账,这笔账能非常直观地告诉我们,为什么所有汽车厂家都削尖了脑袋想要往上走。

我们可以把整个汽车市场粗略地分成三个不同的价格区间,每个区间的生意经都完全不一样。

第一个区间,是价格在15万元以下的入门级市场。

这个市场可以说是规模最大的,每年能卖出一千多万辆车,几乎占了总销量的一半,一年的总销售额能达到一万多亿。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厉害?

但问题就出在利润上。

因为这个价位的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大家都在拼价格,你便宜五千,我就敢便宜八千,各种促销、优惠满天飞,最后的结果就是“增收不增利”。

忙活一年,卖了那么多车,整个市场的净利润加起来可能也就五六百个亿。

分摊到每个厂家、每辆车上,利润就像刀片一样薄。

车企在这里面,基本上就是赚个辛苦钱,维持工厂运转和工人工资。

中高端车市变天,15万以上车型暴利,车企疯狂收割-有驾

接着我们看第二个区间,也就是15万到25万元的中端市场。

这个市场的年销量大概是入门级市场的一半,差不多在六百万辆左右。

但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虽然销量少了一半,可它的年销售额也同样能达到一万多亿。

最关键的是,这个市场的净利润却出现了惊人的增长,能达到五六千个亿,差不多是入门级市场的十倍。

这意味着,车企用一半的销量,赚到了十倍的钱。

这里的消费者,不再是只看价格,他们开始对车辆的设计、品质、乘坐舒适度、智能化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愿意为更好的产品体验支付一定的溢价。

对于车企来说,只要产品做得有特色、有亮点,就能获得非常可观的回报。

所以,这个区间就像一块含金量极高的“肥肉”,是所有品牌都想争夺的战略要地。

最后是25万元以上的豪华市场。

这个市场的销量规模更小,一年大概四百万辆。

但它的盈利能力堪称恐怖。

我们保守地估算一下,如果一辆豪华车平均能有两万元的净利润,那么这个市场一年就能创造出八百亿的利润空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前两个市场利润的总和。

这就是为什么奔驰、宝马、奥迪这些传统豪华品牌能够长盛不衰,过得非常滋润的原因。

它们卖的不仅仅是一台交通工具,更是一种品牌价值、一种身份的象征和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中高端车市变天,15万以上车型暴利,车企疯狂收割-有驾

这三笔账一算,道理就非常清楚了。

任何一个有长远追求的汽车企业,都不可能永远满足于在低价市场里进行残酷的肉搏战。

向上突破,进入利润更丰厚的中高端市场,不仅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更是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技术研发和品牌形象的提升。

这正是我们看到自主品牌近年来集体发力向上的根本原因。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高端市场一直被外国品牌牢牢把控着。

他们有着自己的一套成熟打法。

像法拉利、劳斯莱斯这样的顶级品牌,它们卖的其实是稀缺性和顶级性能,走的是奢侈品的路线,普通消费者接触不到。

而我们更熟悉的奔驰、宝马、奥迪,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百年来建立的强大品牌形象和豪华体验。

开一辆奔驰出门,可能代表着商务和成功;选择一辆宝马,可能意味着对驾驶乐趣的追求。

这种深入人心的品牌标签,构筑了它们坚固的护城河。

然而,新能源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这就好比以前大家比赛的是谁的发动机技术更成熟、变速箱换挡更平顺,这些都是传统燃油车巨头们积累了上百年的看家本领,自主品牌想要追赶非常困难。

但现在,赛道变了,新的比赛项目变成了电池续航、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

中高端车市变天,15万以上车型暴利,车企疯狂收割-有驾

在这些全新的领域,大家几乎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中国品牌因为有庞大的互联网产业和电子科技产业链作为支撑,还具备了后发优势。

我们的自主品牌非常聪明,它们没有去硬碰硬地和传统豪华品牌比拼所谓的“历史底蕴”,而是选择了一条“换道超车”的智慧之路。

比如说理想汽车,它没有过多地去强调自己的操控性或者机械素质,而是精准地抓住了中国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

它把车打造成了一个“移动的家”,在车里配备了大屏幕、冰箱和舒适的座椅,让全家人出行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顾。

这种对使用场景的深刻洞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家庭豪华”体验,成功地打动了市场。

再比如华为深度赋能的问界系列和新入局的小米汽车,它们充分发挥了自身在信息技术和智能生态领域的优势,把汽车的智能化体验做到了极致。

它们的车机系统像智能手机一样流畅好用,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驾驶疲劳,这些实实在在的科技体验,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科技豪华”。

自主品牌通过这种方式,正在重新定义“豪华”的内涵。

过去的豪华,更多是由品牌方来定义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而新时代的豪华,则更多是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是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用户痛点,提供更高品质、更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这种变化,让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合资品牌和传统豪华品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尤其是在15万到25万这个竞争最激烈的核心地带,过去这里是大众、丰田、本田等合资品牌的天下,它们凭借着省油、耐用的口碑,日子过得很安逸。

但现在,消费者会发现,花同样的钱,可以买到设计更前卫、内饰更精致、科技配置更高、使用成本更低的国产新能源车。

面对这样的产品力差距,所谓的品牌光环正在逐渐褪色。

消费者的选择是理性的,当有更好、更具价值的产品出现时,市场格局的改变就成了必然。

所以,我们看到的国产车价格在上涨,这并不是简单的涨价,而是产品力、品牌力全面提升之后,向更高价值市场迈进的必然结果,这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整体实力的一次飞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