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这个场子,是越来越有意思了。比亚迪又搞了个秦L和宋L的加推版,说是130多项升级,车都到店了,一副“不装了,我摊牌了”的架势。但讲真,这哪是升级,这分明是比亚迪感觉自己头顶的王冠有点松,开始用一种近乎“发疯”的方式,给自己脑袋上加固几圈铁丝。
这套操作,典中典。熟悉比亚迪的都知道,它最擅长的不是造车,是搞心态。它不跟你玩什么技术对标,也不跟你讲什么品牌故事,它直接把牌桌上的规则给改了。你说你要智能化,好,我给你堆满天神之眼;你说你要舒适性,行,云辇C给你安排上;你说你要续航,可以,DM-i直接给你干到200km以上。然后用一个让你闭嘴的价格,问你一句:就问你怕不怕?
这已经不是产品竞争了,这是修仙小说里的“资源碾压”。你是个天纵奇才,单灵根,天赋异禀,但架不住对面那个家伙是个资源咖,开局就有个神仙爹,丹药当饭吃,法宝论斤囤。比亚迪现在就是那个神仙爹,它不跟你比谁的功法更精妙,它直接用海量的“丹药”和“法宝”——也就是各种配置,把你活活堆死。什么怀档、什么新配色,这些都是小事,是障眼法。核心就一个:在每一个你能想到的价位,都给你一个“我全都要”的选项,让友商无路可走。这简直就是精神上的原子弹!
我作为一个开了几年电车的中年人,看得是越来越迷惑。车企们天天在那喊智能驾驶,吹嘘自己的AI能处理多么复杂的路况。什么激光雷达,什么高精地图,听起来都像是三体人派来拯救地球的。但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决定中国道路通行效率上限的,根本不是你那几颗英伟达的芯片,而是路口突然窜出来的老头乐。
你那价值几十万的“天神之眼”,在一位戴着草帽、眼神坚毅、对红绿灯有自己独到理解的大爷面前,算力瞬间归零。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特斯拉的FSD,而在山东聊城的老头乐产业园。那里的工程师,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他们早就看透了,技术参数的尽头,是朴素的人性博弈。所以你看,比亚迪疯狂堆砌这些智能辅助,在很多人眼里,就属于不务正业,属于整那些花里胡哨的。
讲真,有时候开车走神,我脑子里想的都是中午吃啥,而不是前面那辆车会不会突然刹车。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AI代驾”,而是一个能让我们彻底忘记加油站存在的“压缩毛巾”——续航里程。
原文里那个朋友说的太对了,宁愿不要那些先进的智能辅助,换更长的续航和更低的价格。这话简直是说出了我的心声。现在这帮车企,一个个都魔怔了,非要证明自己是科技公司。求求了,做个人吧!用户买个十几万的家用车,核心诉求就是省钱、省心。你给我搞个能自动泊车的,结果小区里车位划线乱七八糟,它自己在那儿反复拉扯,最后心态崩了,还得我自己来。图啥呢?
比亚迪说自己有130多项升级,这听起来就像是我妈去超市买东西,送了一大堆赠品。什么牙刷、毛巾、塑料盆,看着挺热闹,其实我最想要的,就是那袋米能便宜两块钱。现在的消费者,精得跟猴儿一样,他们会算账。他们一旦体验过纯电的快乐,那种对加油站的生理性厌恶是回不去的。所以他们会本能地渴望更长的纯电续航,最好是300km起步,能一周充一次电,那才是真正的解放。
写到这我感觉自己有点像个怨妇,对着空气输出。但这就是市场的真实声音。比亚迪今年上半年的“一口价”活动,为什么那么成功?就是因为它剥离了所有花里胡哨的东西,直接用价格这把最锋利的刀,捅在了所有人的心巴上。现在搞这个加推,又是加配置又是加续航,价格估计也不会便宜,就有点走偏了。它好像又想穿上西装,跟大家体面地打一架了。
但现在的市场,根本不存在体面。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里,谁跟你讲武德?最好的防守,就是把整个餐厅都给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比亚迪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能有今天,靠的不是技术有多么神乎其神,而是它敢于“掀桌子”的勇气。它的根基,是那些对价格极度敏感,但又渴望新体验的广大人民群众。
所以,这130多项升级,更像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它真正的目的,可能不是为了让已经想买比亚迪的人更满意,而是为了让那些还在犹豫的、想买友商的人,心态彻底爆炸。通过把自己的军火库又扩充了一遍,把所有可能的组合都占满,让对手连差异化的空间都没有。你看,最终的结论又回到了那个流氓式的起点:我可能没有完全搞懂你需要什么,但我能确保一件事,就是我的对手,绝对活得很难受。这,或许才是这场“升级”背后,真正的阳谋。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状态已经不存在了。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