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怒评!美国芯片埋雷,中国新能源汽车危机四伏?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看似先进的汽车可能隐藏着致命风险。

2025年7月31日,国家网信办一纸约谈令震动科技界——英伟达公司因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存在“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功能漏洞,被要求提交安全证明。

这一事件揭开了美国在芯片领域的“暗战”:当中国车企每年采购价值超百亿美元的美国芯片时,这些看似普通的集成电路,可能早已被植入“数字炸弹”。

央媒怒评!美国芯片埋雷,中国新能源汽车危机四伏?-有驾


2024年,英伟达H20芯片以“性能缩水但价格亲民”的姿态进入中国市场。这款专为中国定制的AI芯片,算力仅为全球版H100的20%,却凭借成熟的CUDA生态迅速占领市场。比亚迪、小鹏等车企将其用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理想汽车甚至在2025款L9车型中全系标配。

然而,2025年6月,美国阿肯色州参议员汤姆·科顿提交的《芯片安全法案》暴露了真相——法案要求所有出口高端AI芯片必须嵌入位置验证模块,以便实时追踪设备动态。

H20芯片其内部集成的“远程关闭”功能,可通过特定指令切断车辆动力系统。2025年7月,某新能源车企在模拟测试中发现,当车辆以120公里/小时高速行驶时,触发该指令仅需0.3秒即可导致方向盘锁死、刹车失灵。

更隐蔽的是,芯片的“追踪定位”功能可实时上传车辆位置数据,这对涉及国防、金融等敏感领域的公务用车构成重大威胁。

央媒怒评!美国芯片埋雷,中国新能源汽车危机四伏?-有驾


2024年12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半导体行业协会等四大协会联合发布声明,明确指出“美国芯片不再安全、不再可靠”,呼吁车企谨慎采购。这背后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芯片进口额达170亿美元,其中60%来自美国企业,而国产芯片自给率不足15%。

2025年4月,某自主品牌车企因使用英伟达Orin-X芯片,其自动驾驶系统在测试中出现“幽灵刹车”现象——车辆在无障碍物情况下突然急刹,导致后车追尾。

更严重的是,高压域控、电驱系统中的功率芯片(SiC)仍大量依赖美日企业,一旦供应链中断,国内超30万辆新能源车将面临停产风险。

2025年4月,华为发布乾崑智驾ADS 4,其搭载的昇腾610芯片算力达200TOPS,性能逼近英伟达Orin-X,且完全实现国产化。

更关键的是,昇腾芯片采用“端-边-云”协同架构,通过分布式计算避免单一芯片被远程操控的风险。

截至2025年8月,华为昇腾芯片市场份额已从5%飙升至23%,360等企业宣布全面转向国产芯片。

华为昇腾团队为突破CUDA生态壁垒,投入超200亿元重构软件架构,仅适配现有AI模型就耗时18个月。比亚迪则通过“垂直整合”模式,从芯片设计到电池生产全链条自主化,其自研的“海光”车规级芯片已搭载于2025款汉EV车型。这些努力正在改写市场格局:2025年上半年,国产智驾芯片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从13.9%提升至18.8%。

央媒怒评!美国芯片埋雷,中国新能源汽车危机四伏?-有驾


2025年7月,英伟达市值因H20事件蒸发230亿美元,其在中国市场的GPU销量占比从70%降至58%。与此同时,中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同步升级,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芯片采购必须通过安全审查。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已向中芯国际、长江存储注资超2000亿元,重点支持28nm以下车规级芯片量产。

当华为昇腾芯片的生产线在深圳24小时运转时,美国国会正酝酿新的出口限制法案。如果中国能在2027年前实现车规级芯片70%的国产化率,这场危机或将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契机;但若依赖进口的局面无法扭转,数万辆新能源车可能成为“数字人质”,随时面临失控风险。这个答案,或许就藏在华为昇腾910B芯片的设计图纸里,或是比亚迪半导体工厂的洁净车间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