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这回可真狠! 汉智驾版直接把纯电续航从125公里拉到245公里,油耗还压到3.49升,这数据,别说传统燃油车,连混动圈的老玩家都得倒吸一口凉气。
这套操作居然没换平台,就在现有框架下把续航几乎翻了个倍,堪称“技术魔术”。
10月8日,比亚迪正式宣布汉智驾领航加推版定档10月11日上市(部分渠道透露可能提前至10月10日)。 这次升级节奏紧跟着唐、秦系列的焕新步伐,明显是比亚迪针对中高端市场的一记重拳。
核心变化全在硬指标上。 DM-i车型用上第五代DM技术,纯电续航从125公里跳涨到245公里,综合油耗降到3.49升/百公里。 EV版续航则冲到635公里,百公里电耗只要10.6度电。 这意味着日常通勤基本能当纯电车用,长途出行成本也大幅拉低。
外观设计走了减法路线。 前脸去掉复杂装饰,底部加装运动前铲,整体线条更干净利落。
新增的“雾凇金”和“松影绿”车漆,名字听着就带高级感,实车谍照里金属质感明显,估计是想抢一波年轻精英的眼球。
内饰改动全是实用派。 钢琴烤漆材质被换成了耐划材料,电子怀挡取代传统挡把,中央通道腾出空间塞进了车载冰箱。
无线充电模块位置重新调整,手机随手一放就能充电。 这些细节堆起来,明显是针对用户日常吐槽的精准回应。
底盘和智驾才是隐藏大招。 云辇-C智能底盘系统能实时调节悬架软硬,过弯支撑和颠簸过滤都有提升。
全系标配的“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支持高速领航和自动泊车,高配版甚至能实现城市道路智能驾驶。 特别加入的防晕车系统和TBC爆胎稳行黑科技,算是把安全性和舒适性打包升级了。
动力参数也有悬念。 现有1.5T发动机保留,但前电机可能升级到200千瓦,扭矩表现值得期待。 不过具体数据要等上市当天才揭晓,这波操作吊足了胃口。
价格策略一直是比亚迪的杀手锏。
参考2月上市的汉智驾版16.88万起售价,这次加推版如果维持“加配不加价”的思路,很可能在20万级市场掀起新一波价格战。 毕竟245公里纯电续航已经摸到某些增程车型的尾巴,油耗还低一截。
智能配置的普及速度惊人。 从2月全系标配“天神之眼”开始,比亚迪半年内就把高阶智驾下放到20万以下车型。
这次连防晕车、爆胎稳行这类小众功能都变成标配,明显是想用技术碾压建立护城河。
用户最关心的充电效率问题,EV版虽然没提电压平台细节,但10.6度电的低能耗暗示了三电系统优化。 参考老款汉EV的800V平台技术,新款快充表现应该不会拖后腿。
混动市场的内卷被比亚迪带出新高度。 之前DM-i车型125公里纯电续航已是行业标杆,现在直接翻倍到245公里,几乎覆盖了城市用户一周的通勤需求。
3.49升油耗数据更是逼近日系混动的天花板,技术迭代速度让对手难以招架。
设计团队这次克制了不少。 没有跟风浮夸的灯组或复杂线条,反而回归简洁风格,用运动前铲和双色车漆强调质感。
内饰取消钢琴烤漆这种“指纹收集器”,换成耐磨材质,说明比亚迪开始认真听用户反馈了。
智能驾驶的落地场景越来越具体。 高速领航支持自动上下匝道、施工避障,城市领航能处理红绿灯识别、环岛通行。 泊车系统覆盖300多种场景,窄车位还能手机遥控泊入,这些功能名字听起来花哨,但确实戳中日常用车痛点。
电池安全的老话题有新解法。 TBC爆胎稳行系统针对高速突发状况,云辇-C底盘调整阻尼的速度比传统悬架快十倍。 再加上刀片电池本身耐撞的特性,安全牌打得比以往更扎实。
市场反应几乎可以预见。 8月汉系列销量跌到8000台以下,这次升级明显是救场动作。 如果定价守住16万-23万区间,凭借续航和智驾两张牌,很可能会抢回被新势力分流的中产家庭用户。
技术细节的微妙调整值得玩味。 比如无线充电模块位置改动,看似小事,但实际用车时免去弯腰找手机的麻烦;怀挡设计释放中控台空间,冰箱饮料随手可取。 这些改动成本不高,体验提升却立竿见影。
颜色命名也暗藏心思。 “雾凇金”带点东方美学,“松影绿”偏向低调奢华,明显是想吸引不同审美偏好的客户。 毕竟在中高端市场,情感价值有时候比参数更重要。
竞品对比已经悄悄展开。 245公里纯电续航比多数增程车都长,3.49升油耗则碾压同价位混动车型。 更别说635公里纯电续航直接叫板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参数上确实有叫板的底气。
智能系统迭代透露出野心。 从2月发布天神之眼到10月全系标配,比亚迪八个月内把智驾硬件铺开到全系车型。 这种速度传统车企很难跟上,新势力则要面临成本压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