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余承东带队干车这事,那绝对是一场大型逆风翻盘现场。华为车BU从2021年开局一路摸爬滚打,短短五年里,把智能汽车这摊浑水搅得跟滚油锅一样热。谁能想到啊,曾经被友商看不上,没人愿意搭档,结果愣是靠着“自己卷自己”把传统豪强逼到了墙角。你以为只是换个赛道卷一卷?其实一出场就奔着奔驰、宝马、奥迪来的,不服就干!
余承东大刀阔斧,上任就是定目标:“奔驰宝马奥迪三十万到五十万的价位,一把干翻。”这话放在以前,估计会被人当成“空口说白话”。2021年华为找了不少车厂合作,全被婉拒,只有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一拍即合,干成了最初的合作,算是点亮了鸿蒙智行的煤油灯。就像“初生牛犊不怕虎”,团队气势上来了,喊出“做世界第一”,当时看着像自信,事后回头看确实干出了不一般的成绩。
等到2022年,压力堪比下火线打仗。问界M5、M7陆续上市,数据不算太亮眼,全年累积交付7.5万辆,还是被“蔚小理”压着打。余承东晚上睡不着觉,天天在外面溜达到天亮就进公司,心里憋着一股劲。手机业务一天不如一天,鸿蒙智行急需撑起一片天。他嘴上说得最直接:“智能汽车拼的是体验和智能,底盘不在话下。”就是渠道、口碑、用户体验一样一样死磕。
这一年,问界艰难起步、销量平平,但话说回来,没人把他们当回事,所有人等着看好戏。3月、8月分别开启第一批全国交付,余承东亲自给用户递车钥匙,多少人见证了一把“万事开头难”。
转到2023年,鸿蒙智行的“剧本”直接一波三折。年头余承东还试图让问界挂上华为商标,没想到任正非拍了板,不造车、不挂华为牌子,这下给他添了不少堵。他自己都忍不住发朋友圈喊话,这日子难过,过几年回头再看看谁笑到最后。不过嘴上抱怨,心里还是对技术有信心。开发布会的时候说“无图智驾”,把特斯拉FSD怼得体无完肤。底气何来?人家华为通信、人工智能这些硬家底可不是吹的,智能驾驶体验也开始有模有样。
2023年行情直接逆转。9月新M7一上市,25天大定突破5万台,“起死回生”这口号终于不再是精神口粮。这波操作不仅让问界活过来了,还让“鸿蒙智行”正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开始有资本跟一众对手叫板。
年底,问界M9发布,余承东当面说“这是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外界质疑纷至沓来,但销量和交付数据实打实摆在那。产品力、智能体验、配置一把拉满,“中国十年最好的车型”这说法虽然夸,但的确卖得俏。
到了2024年,鸿蒙智行彻底开始往高端站位,余承东面对马东都聊得豪气:“我们要做30万以上绝对的王者,四十万、五十万、甚至百万级都第一。”不是随口说说,销量不断创新高,五天大定三万台,累计交付超五十万,力压新势力,车型销量也疯狂冲榜。重庆下线仪式上,余承东、张兴海和副市长同框“庆功”,感觉这戏码一年上一回都不嫌多。
更有意思的是,到了年底,鸿蒙智行把“四界”老总全叫到一起直播,一个个大厂董事长齐聚一台,好像动车组一样拼劲。余承东的说法也直接:“我们不是一个火车头,大家都是火车头,谁都能拉动车。”这种合作模式,也让其他友商看得目瞪口呆。多家车企合作,技术优势和规模资源一拍即合,市场就是这么铺开的。
2025年,华为车BU和引望联合出击,前三季度新订单11万辆,国庆期间一周就能定出4.13万辆。鸿蒙智行五界十车把月交付拉到8到10万辆的新常态,奔驰宝马的销量开始被猛烈冲击。余承东公开评论行业乱象,说一些友商的车照华为标准一辆都不能出厂,完全就是“标准守门员”。和上汽集团一起直播,贾健旭直接给华为技术下定义:“顶天立地”,上汽“铺天盖地”,分工明了。安全这事也不含糊,城市漂移那种“花活”直接被炮轰,车不能拿用户安全开玩笑。
这一年,华为还特别成立了引望智能技术,联合多家车企,角度越来越像“智能汽车的博世”,主打大脑和神经系统,把核心技术铺向全国。
余承东能够把手机业务的打法复制到车圈,不仅靠团队、技术、市场渠道,全流程都在华为原有的体系里重新组盘。五年时间,压着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一路跑,非得把被美国打掉的那三万亿硬生生赚回来才罢休。
最后,2025年9月29日,任正非发文件,让余承东当华为IRB主任,全面接管AI,这相当于传了把“接力棒”,把未来十年华为的大方向交给他。这不仅是对余承东四年带队干车的认可,也是为华为十年AI“打天下”贮备家底。
要说这事怎么总结?从被人看不上到销量吊打豪强,鸿蒙智行这一路真是凤凰涅槃。能把技术、体验、合作、销量、标准、生态搞到一条线上,余承东算是把“死马”活生生做成了“千里马”。
真是应了那句话: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