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豪华品牌集体撤离成都车展,场面可以说是有点“冷清”,把原来熙熙攘攘的豪车馆硬生生让给了小米、红旗和一众新能源新秀。以往车展门口那些看劳斯莱斯、法拉利的热闹场面,今年一刀切没了踪影,这在成都这个西部汽车圈里自带烟火气的大场合,可真是少有。
别说啥外国老大哥们脾气大,这回真不是耍大牌。去年成都车展,豪车们排队亮相,都恨不得把自己挂上最大号牌匾。结果2025年刚过半年,超豪华车市场直接跌了一半。卖出来的车,比起去年腰斩还有余,豪车经销商的夜确实不太好睡。而真正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7月国家发布的新政,把超豪华小汽车的消费税门槛从130万直接下调到了90万,覆盖所有动力车型,买个百来万的车突然就要多掏十多万,这谁心情能好?
品牌们当然第一时间自救。保时捷直接帮老客户补税;路虎干脆头几天车价稳住,税费统统包圆;奔驰还打出限时买赠加金融杠杆。看似慷慨,其实也是无奈,只是给早已下单尚未提车的“犹豫党”最后的安慰。不出所料,这些举动撑不住市场大盘。新政执行第一周,90万以上高端车型销量直接跳水,展厅门可罗雀。仅以保时捷的百万级车为例,单周成交不到四十台,比前一周掉了八成,这还不算急剧下滑的咨询量。
背后的原因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表面上看是纳税线掉头,实则贯穿着消费降级、国产新势力登顶和豪华老炮转型不力。中国新兴品牌高歌猛进,在30万以上市场份额一举突破35%,进口老牌的技术“高地”根本没有缩小内卷的空间。至于进口高价豪车,纯靠“牌面”撑场子的打法也被理性消费环境扼住了喉咙。本土新能源凭借供应链、智能化乃至感知体验方面的优势,已经让外国“车轮子贵族”们头疼。
从数据能看出端倪:2025年上半年,奔驰占据超豪华市场近半数份额,销量却下滑13%;路虎、保时捷同样一路走低,跌幅超过25%。而国产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却风头正劲,像比亚迪仰望、极氪9X等直接把成都车展当成进军顶流阵营的“擂台”。
消费税新政对超豪华汽车打击相当直接,尤其是90-130万区间的车型一下变成“奢侈品”,客户要额外掏出几乎一辆A级车的税费。以往买进口宝马、奔驰S这种单纯的“身份之选”,现在多了十几万税,买家明显要多琢磨琢磨。品牌方试图靠补贴维稳,但大家都知道,这只是短期“兑付”,想长期“贴血”根本没指望。
另一个亮点,纯电超豪华,表现很有意思。按照新政,纯电动车只需要零售环节缴10%税费,比燃油车低3%。这让保时捷Taycan销量在新政下意外增长,门店出现“现车秒光”现象。可惜这条救命绳也不长,毕竟电动化赛道国产正在对外国品牌“降维打击”,保时捷的光环很快就要被自家邻居“卷”没了。
说起来,这场变革,既有政策推动,也是市场大势所趋。“技术平权”替代“品牌溢价”正在加速实现,豪车这个圈子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贵族专场”。新消费人群对传统品牌的那点情怀早已没法撑起十几万税费的心理落差,大家越来越重视用车体验和智能配置,这就给了小米、极氪这样的新贵亮眼的出场机会。
走在最前面的国产品牌们不再满足于“平替”,直接做高端,推出百万元级别的新车。仰望U8L推豪华旗舰,连轴距都能加长200毫米,还带24K黄金LOGO玩细节,明晃晃地瞄准了曾经奔驰大G和路虎的用户群体。极氪9X也借着成都车展预售造势,带动极氪009及高端系列集体“亮灯”。不少高净值人群也开始把目光从进口转向国产——反正都是“身份象征”,何必多让自己为税单心塞?
行业分析师的话也很扎心。现在车圈大佬们再玩老一套“堆料=豪华”的思路,效果逐渐拉胯。用户开始追求技术、体验和参与感,甚至产品定义力都被从总工那间办公室拉回用户手中。如果老品牌还不“与时俱进”,迟早会像某些手机品牌一样被拍在沙滩上。
成都车展此番豪车集体消失,不是偶然,而是一次行业大“洗牌”。谁跟不上市场脉搏,谁就会被动。新消费时代,传统超豪华品牌的“躺着挣钱”好日子彻底过去了。中国品牌的高端化也不会只是喊口号,毕竟如今连做车的姿态都不同了。
时代变了,这次是真变了。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