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火灾要上报,比亚迪吉利主动召回,软件升级全流程监管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近出了一招,直接把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摆上了台面。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过去大家都当新闻热点看,现在你要是造车,火要是烧了起来,想装傻不报?没门儿,企业必须主动报告。话说回来,这不是说说而已,这可是官方在2025世界智能汽车大会上敲定的硬核措施。全国范围,监管部门已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管你是特斯拉还是国产热门车企,都跑不掉。

新能源汽车火灾要上报,比亚迪吉利主动召回,软件升级全流程监管-有驾

过去大家都以为新能源汽车天生环保,省油还体面,结果用着用着就发现,“电池着火”成了最大隐患。数据摆出来,九成的新能源汽车火灾都跟电池有关系。要是燃起来,那可不是一句“火辣”能形容,火势猛、扑救难,还特别容易连环烧。这时候监管部门就开始琢磨新玩法了,要上报,要远程升级管理,还要试点沙盒监管,要的就是让企业不敢掉以轻心。

其实关于汽车召回这事儿,监管总局这些年一直没闲着。截至今年9月,汽车召回次数已经突破三千两百次,涉及车辆多达1.2亿辆。谁推动的?超过一半都是监管总局调查直接搞出来的。特别是眼下辅助驾驶系统也开始被盯上了,今年就因为这个原因召回了两百多万辆车。发布会上还透露,光是这个月,比亚迪和吉利两家大厂,主动上报后就召回了将近16万辆车,比亚迪“唐”和“元Pro”两个系列,被召回原因是零部件选型和制造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吉利则被发现机油型号提示不够明确,怕用户搞错了导致发动机出问题,差点惹出不合理排放的麻烦。

再说新能源汽车火灾,监管总局把企业“主动报告”的要求摆明了,就是不许藏着掖着。以后,只要出现火灾事故,企业必须第一时间上报,不能等着媒体爆料才慢腾腾回应。不光如此,远程升级也得成系统地汇报,谁敢偷偷摸摸改软件补漏洞,分分钟被叫去喝茶。沙盒监管也是个新试点,说白了就是模拟各种极端安全场景,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暴露出来,让企业被“关进小黑屋”好好查查隐患,再拿出来见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监管还不只是针对安全,虚假宣传和夸大式推广也得管。不少车企广告打得天花乱坠,结果半瓶醋还没倒满,用户一用就遭遇“车没烧广告烧”的尴尬。监管机构跟工信部也联合发文,要对这些乱象下狠手,从产品召回到生产一致性,从宣传规范到行业竞争,都要严格起来。

新能源汽车普及快,火灾话题也跟着升温。电池做得越来越大,一旦出事,连锁反应让人防不胜防。有网友直言支持,说这回终于不用怕买新车被“自燃”吓到,企业不敢再瞒报或掩盖事实。人人都是安全员,那些“躲在技术堆里藏问题”的套路玩不下去了。

新能源汽车火灾要上报,比亚迪吉利主动召回,软件升级全流程监管-有驾

不过说到底,这种管理方式其实是逼着整个行业长本事。过去有些车企一看出事了就急着堵消息,不管是小毛病还是大隐患,能拖一天是一天。现在可不行,监管部门一出手,谁还敢闷头干?企业要是有火灾、软件升级、零部件出错,统统得第一时间汇报官方,做不到就等着被问责。这样一来,用户买车也多了一份底气,碰到问题再不怕对方躲猫猫。

新能源汽车火灾要上报,比亚迪吉利主动召回,软件升级全流程监管-有驾

其实召回这个事儿,看起来是坏消息,其实对用户来说反而是保障。比亚迪上万台唐、元Pro电动汽车说召回就召回,宁愿影响销量,也要把安全问题查清楚。吉利也不含糊,直接把机油型号提示不清的问题摊开讲,有问题就修补,不藏着也不绕着。过去大家都是“出事了才召回”,现在有了主动上报机制,等于倒逼整个行业自我净化。

对于远程升级,很多企业开始志在高远,把“在线更新”当成产品卖点。可如果操作不当,升级后出问题,客户分分钟就成小白鼠。监管总局这回定下规矩,就是要求企业每次升级都要上报流程、影响范围。用户将来打开手机一查,也能看到这辆车最近都动了哪些“手脚”。

沙盒监管这个新玩法,其实类似“过家家”的风险实验。企业把新车、新技术在密闭环境里先模拟测试,看看碰到极端状况会不会出乱子。结果一旦成型,大家就能知道哪些看起来风风火火的创新,实际可能暗含雷区,不至于让消费者背“黑锅”。

过去宣传夸大乱象也是大问题。很多厂家把车说得天上有地下无,一用就炸雷。监管部门这下有话讲了,要求企业宣传不能吹牛,不许用漏洞包装成“黑科技”,也不允许搞非理性竞争。以后大家买车不用担心被广告“画饼”,多一份真实,少一份忽悠。

整个来看,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过去是拼技术、拼速度,现在开始拼透明度和责任感。监管总局从源头盯住企业,工信部协同发力,整个市场的规则一下子变得敞亮了。不管你是造车企业还是技术供应商,只要车出了安全问题,你就得第一时间把情况汇报上来,出了严重事故再想“躲猫猫”已然不现实。

对于用户,这其实是“解渴”的好消息。买车不再像买彩票,遇到问题少了糊涂账。安全隐患、召回流程、升级记录,都在阳光下跑。企业没了敷衍的空间,也没人能靠耍小聪明躲监管。有了新制度,用户、市场和监管,三方面都得不断适应,谁也不是“初出茅庐”的小白,大家都得补补课。

一直以来,电动车“跑得快”“充得猛”,但电池安全就是绕不过去的坎。现在车企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分分钟被“温故知新”。老是出事还瞒着不说?你好意思,官方都不好意思了。以后谁敢造假、瞒报、拖延,都可能被点名通报。“沙盒监管”也让行业多了一道防线,提前暴露风险,减少临场应对的尴尬。

顺便说一句,现在查召回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去年一年召回自动驾驶系统相关车辆就有两百五十多万辆。辅助驾驶的噱头固然多,但安全才是王道。以后这些高科技升级动静,全都得报官,谁也别想偷偷摸摸把问题藏起来。不管是比亚迪、吉利还是其他车企,全行业都得照章办事,谁敢“偷梁换柱”就小心走“老路变窄路”。

对于新用户来说,这样的监管方式甚至能提升购买信心。毕竟,买车早就不是看广告下单,用户都精明得很。现在监管机构盯得紧,企业要么老老实实解决隐患,要么捏把汗等着被追问。消费者遇到问题能第一时间跑监管部门告状,谁还敢糊弄用户?

无人不知,新能源汽车又贵又流行,遇上安全问题一点也不得马虎。电池、软件、零部件、宣传,全方面都被纳入“管控范围”。企业老总们估计都在琢磨,该留言还是该上报,不然半夜梦里都得挨批。至于行业竞赛嘛,大家都在明处跑赛道,谁跑得快谁安全,谁敢“脚下抹油”就被揪出来罚站。

网友看热闹也是眼明心亮,说白了大家期待的就是安全第一,别让“火灾、召回、升级”成为每天的早餐新闻。新制度到来,谁还敢做“甩手掌柜”?再想用花花绿绿的广告骗用户,估计都难了。一句话:汽车不是纸糊的,安全也是铁打的。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