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元买一辆家用车,值不值?这是一个近年来不断“卷”向顶级热度的问题。而就在近期,一组疑似新款理想L9的路试谍照被曝光,这款定位大型SUV的新车,似乎又要刷新我们对国产高端汽车的认知。您可能会问,新车不就是在现款基础上改一改外观、修修配置,能有多大变化?且慢下。随着谍照逐渐揭开,这辆被伪装得十分隐秘的L9,透露出了几个让人颇感好奇的亮点。一台六座SUV,售价逼近中高级豪华车水平,究竟靠什么站稳脚跟?我们不妨一探究竟。
在汽车圈,总有两种声音此起彼伏。一方认为,国产车还能有什么花样,无非是在现有技术框架下左右打补丁,想跳过合资品牌变成豪华代名词?痴人说梦!另一方却激动地反驳,理想汽车的成功正是在于重新定义了“家用”。此次新款理想L9,似乎仍然走在这样的争议之中。
从我们掌握的消息来新车依旧延续了现款设计,轮廓、前脸几乎没有太大改变。但耐心观察细节会发现,后轮竟然出现了转向角度!有点像那些售价百万的豪华旗舰轿车中常见的后轮转向技术。这一功能的引入,将使它在狭小城市街区或停车场变得更灵活。可,后轮转向加上去,成本能低多少?40万元的家用车,为了这个“操作自由度”值不值?留着疑问,我们继续往下看。
让我们先从数据层面了解这款车。现款理想L9使用的是1.5T四缸发动机,搭配电动增程系统,电机总功率449马力,最大扭矩620牛·米。换句话说,它内燃机的职责仅仅是充电,而车辆行驶的真正动力来源于电机和电池。这样的设计,在能源效率、驾驶体验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目前这款车的主要竞争者——无论是特斯拉Model X,还是同样定位高的蔚来ES8,大多主推纯电模式。一辆混动SUV,会是更符合中国用户实际需求的选择吗?
数据是冷冰冰的,消费者关心的是开起来怎么样,停起来怎么样,用起来方便不方便。从目前谍照透露的信息来新车或将搭载更大容量的电池组,CLTC工况下的纯电续航里程有望提升至400公里,要知道现款仅为280公里,增加了一百多公里,这可不是小数目。有了出门不用经常“找充电桩”的保障,很多消费者恐怕会从“纠结”走向“下单”。
普通消费者又是怎么想的呢?社交媒体上一位网友的评论让人忍俊不禁。他写道:“说理想L9太贵的,家里是不是0个孩子?有俩孩子以后你就会发现,我不是买车,是买‘移动奶爸’。”还有家长调侃:“这车20年前家里窄巷子绕不开,现在给我带娃单开补习班的城市生活多轻松!”家庭场景被贴满标签,但随即也有人质疑:“没有钱的二胎家庭怎么买?40万还号称实用?”就理想的新款SUV,到底是理性“工具车”,还是品牌追求度的“奢侈品”,争议依然如火如荼。
当我们仔细看看当前的市场环境,会发现热度背后危机四伏。尽管理想L9大打“增程式混动”牌试图撕出一片天地,但业内也有不少“挑刺”的观点。高端化定位在“40万元”这一价位档上可并不好做文章。这个价格区间站满了像奔驰GLB、宝马X5这样的豪华品牌车型,它们强大的品牌溢价、信赖度对理想构成了巨大的无形压力;另随着纯电动车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电动车自身动力与零碳排放性能,而不是纠结这一“中间带”的选择。再加上市场中诸如比亚迪唐DM、大众ID.6等车型以实惠性价比杀入赛场,理想的优势也远谈不上独一无二。
增程式技术本身也并非无懈可击。虽然声称“解决续航焦虑”,但从技术角度来增程器的工况效率较低,二次转化过程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能量损耗,这在注重节能的未来汽车趋势中,隐约成了一个“不合群”的存在。有新能源汽车博主笑称:“以减碳为旗号,却绕了个圈子比纯电效率还低,这就像说要健康饮食然后点了一大份减脂炸鸡一样矛盾。”
但剧情反转往往就在你以为看到全局的瞬间。新车曝光的后轮转向系统,其实远不只是为了城市停车方便这一点点空间优势。据汽车工程专家分析,该功能恰恰体现了L9对驾驶体验及舒适度提升的野心。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后轮转向能够智能调整,使车辆的横向稳定性大幅提高。换句话说,这种技术并非噱头,而是确保大型SUV既能承载“大”而不失对灵活操控的追求。
新款车电池容量扩大所带来的纯电续航能力升级,也可能对整个市场格局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回顾国内市场,四驱、舒适、超长续航一直是高端新能源汽车引以为傲的三要素,而理想这次对续航的突破,也或将为增程式技术路线争取到更多话语权。我们不妨若真能实现零下20摄氏度仍达标的续航数据,再结合SUV尺寸对消费者心理上产生的“安全感”赋能,理想未尝不能找到一条既与合资品牌抗衡,又从纯电动车群中突围的第三条道路。
现实问题显然多得让人焦头烂额。要实现上述愿景,理想L9面临着一连串亟待破解的困局。最明显的是,40万元的价格无论如何不算便宜。定位在这一消费层级的买家,要么更青睐紧凑的中小型纯电豪华车,要么对燃油豪车的品牌号召力丝毫不减。再者,理想L9想要以其“增程式混动”概念争取到足够用户,但国内市场仍是以纯电动趋势为主。国家政策的一边倒,让增程式技术路线看起来像一个“不受宠的孩子”。
雪上加霜的是,全球供应链的持续波动,加之人民币汇率变动造成的零部件成本上涨,也使得像理想L9这样高效能车型的生产成本承压。而理想汽车在用户间“信心池”的积累,恐怕还不如特斯拉、比亚迪等“老油条”来得深厚。换句话说,时间对它并非站在有利的一边。
理想L9或许会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一条不同的“40万选项”,但它所面临的挑战、科技与成本的博弈、品牌与市场定位的摇摆,注定让它走在一条不平坦的道路上。有人说它是“家庭用车之王”,也有人喊它是“40万的豪赌”,但冷静来不也是一种充满冒险和愿景的国产探索吗?如果成功,说不定它真的可以伫立在国内车市的高端之巅;如果失败,那无疑也会再次证明一个道理:40万元的国产车,再豪华,也无法完全迎合消费者挑剔的胃口。
到底是纯电动的未来更值得期待,还是增程式混动会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折中之选”?40万元预算,你会选择理想L9,还是去看看同价位的“BBA”或者特斯拉?你怎么看这种“家庭旗舰”?欢迎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