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次登榜《财富》500强,上汽如何炼成车界“常青藤”?
假如你每年都能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找到自己的名字,而且一登就是21年,是不是也会感到一种“年年体检都健康”的安心?上汽集团就是这样一颗深植车界的常青藤。2025年,它以872亿美元营收再次刷榜,排在第138位。别看汽车行业有时风雨飘摇,上汽却每年如约而至。问题随之而来:凭什么,上汽“长青”?
自立、自强、出海——三根擎天柱
说到上汽的“基因编辑”,那就不能不提自主品牌的壮大。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达到63.5%,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这不是“爱国产”的空响,而是荣威、名爵、智己等品牌渐成顶梁柱。其中,上汽通用五菱一骑绝尘,75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32.2%。这是什么?这是消费者扎扎实实地用钱包给自主品牌投了信任票。
要长青,还得把视野投向地球另一边。上汽的国际化堪称业界教科书。欧洲街头,五辆中国车里有一辆姓MG;欧洲市场半年就卖出15万辆——这叫“出海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且不是卖整车那么简单,上汽早就开始“Glocal战略”——全球协同+本土运营,泰国工厂生产右舵车反哺全球。别人还在拼命应对关税红利挑战,上汽已经用在地化生产消化风险。这种思路,正是国际化的最高段位。
第三柱——技术护城河。刚过去的Tech Show上,第二代固态电池、超强智驾大模型等新技术纷纷亮相。固态电池让续航和安全双赢,而智己L6上的智驾系统号称安全性比人类高六倍多。MG4、智己L6等新车都马上量产搭载。这不是某些车企光说不做般的“技术噱头”,而是能上路“卷”对手的真家伙。
大象跳舞:上汽的体制自我刷新
多数巨头的麻烦是“动作慢半拍”,但上汽敢于向自己“开刀”。让乘用车和商用车一体化,一口气砍掉流程臃肿,把新产品开发的周期压缩到18个月,比大部分企业快一年。这种改变,在“部门墙”坚实的传统车企极为罕见。
还有更“潮”的事。上汽提出“平权驱动进阶”,不让技术生态“单打一”。智驾系统不仅对接华为、地平线,大疆、Momenta等主流技术流派,银河座舱与九成手机品牌兼容。王晓秋说得直白:我们希望能像生态系统那样多样化。和华为联手孵化新品牌“SAIC尚界”,9月就要出一台续航1300公里的H5。谁说传统车企不能和科技新贵玩“双城记”?
超越商业的价值观——平权与共创
走进上汽的发布会,除了高科技,还有一句话耐人寻味。“平权不是‘你有我也有’,而是‘我好你好大家好’。”技术不只是炫技,还得落地到用户身上。比如线控底盘保障行车安全、AI座舱让交互门槛降低、智驾推荐不分年龄圈层。当“用户基因”合入企业血液,才有了那500万海外车主、累计9400万用户的忠诚度。
归根结底,顶尖企业不单靠规模。上汽常青密码在于:用技术平权推动行业升级;用共生生态激活组织潜能;用全球视野重塑竞争格局。这正是中国制造从代工到原创、从追赶到引领的缩影。
尾声:常青的谜底
回看70年,上汽如一棵藤蔓,从上海内燃机零件厂一路“爬”向世界舞台。21次稳居500强,他的底气不是一味扩张,而在于能打破旧格局、持续进化。正如王晓秋所说:“我们永远在路上。”上汽向前的每一步,都是整个民族制造业成长的见证。谁说老树不能发新芽?上汽用车轮写下答案。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