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业绩逆转夺销量冠军,小鹏服务利润创新高,新能源车企博弈升

2025年8月,一场罕见的“喜报双响炮”在新势力车企之间点燃。零跑与小鹏这两位主角,各自带着最新的半年报亮相舞台,不仅让资本市场精神一振,更是在新能源车的修罗场中各显神通,展示出属于自己的破局密码。

零跑业绩逆转夺销量冠军,小鹏服务利润创新高,新能源车企博弈升-有驾
零跑业绩逆转夺销量冠军,小鹏服务利润创新高,新能源车企博弈升-有驾

先说零跑,曾几何时被视作造车新势力边缘人的它,如今用数字给所有“看衰论”结结实实地扇了一巴掌。2024年第四季度,零跑已提前完成年度盈利目标,成为第一个在计划时间前突破单季度盈利的玩家。至2025年第二季度,零跑净利润同比转正,半年共赚得0.3亿元。而交付量更是突破了天花板,仅上半年就卖出22万辆,甩开了理想和小鹏,独占鳌头。7月单月,零跑一举成为月销过5万辆的唯一新势力。

零跑业绩逆转夺销量冠军,小鹏服务利润创新高,新能源车企博弈升-有驾
零跑业绩逆转夺销量冠军,小鹏服务利润创新高,新能源车企博弈升-有驾

财报之下,严苛的市场逻辑和算术也站在了零跑一边。上半年营收暴增174%,达到242.5亿元,毛利率也升至14.1%。其中二季度毛利率13.6%,扣除一汽授权之后实则环比增长,充分体现了产品组合优化和成本管理的威力。零跑还手握295.8亿元现金,面对激烈竞争,这简直像是在战场上带了一仓库的弹药。

零跑业绩逆转夺销量冠军,小鹏服务利润创新高,新能源车企博弈升-有驾
零跑业绩逆转夺销量冠军,小鹏服务利润创新高,新能源车企博弈升-有驾

但零跑并未自醉于眼前荣光。他们调高了交付预期,把全年销量目标从最多60万辆抬高到65万辆,甚至扬言2026年冲击100万辆。资本合作也在加速,首个与中国一汽联合开发的车型已落地,还要探讨深化合作,试图向行业高阶晋级。

只是,“卖得多”不代表“卖得贵”。零跑的均价只有10.6万元,不及高端品牌一半。虽然高性价比SUV B10一个月就交付过万,但想依靠更高的D系列旗舰车型实现向高端突围,显然并不容易。同样,出海虽然漂亮,上半年出口2万辆,也要面对海外市场对品牌力的长期考验。不过,零跑的野心很清楚:不是做瞬间销冠,而是让普通人以合理价钱体验技术与豪华。

再看小鹏,惯于“慢半拍”的它,正用新一轮狂奔刷新认知。上半年交付19.7万辆,同比猛增279%,创下纪录。公司半年营收340.9亿元,毛利率达到16.5%。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单车利润变厚,服务利润率高达60%,现金储备暴涨至475.7亿元,连亏损都在迅速收窄。小鹏明确“2025年四季度盈利”目标,已将亏损从去年同期的26.5亿锐减至11.4亿元,且还有自动驾驶、Robotaxi等多重筹码等待兑现。

谈到自动驾驶,何小鹏似乎特别爱制造悬疑。他宣布2026年将在国内部分区域正式运营L4级Robotaxi。这些车与量产车同源,只是科技硬件更“壕”,甚至摆脱了对高精度地图的依赖,开创“无地图模式”。只有等到小鹏自己“亲自下场”做Robotaxi,市场才可能明白,不依赖地图的Robotaxi究竟能走多远。

产品技术方面,小鹏将四季度推出“鲲鹏超级电动”X9,主打增程动力和超强续航,用平台化保证技术护城河。与此同时,小鹏与大众的合作也扩大至PHEV和油车,实现深度绑定,让“中国芯”在全球舞台强势抬头。

不过,小鹏也有烦恼:单车均价虽提升至16.3万元,但比起传统豪华品牌还有距离。何小鹏把解题办法归纳为四条:推30万元的P7、40万元的X9,用硬科技加持设计,把品牌搞得更国际化,再用AI自研芯片拉开技术代差。这一套餐饭,既要兼顾毛利,又要讲究品牌长线溢价。当然,全球化才是最大赌桌,上半年海外交付1.8万辆,稳坐欧洲纯电市场头把交椅,并在东南亚落地本地化生产,意图明显——下盘棋,布局未来。

零跑业绩逆转夺销量冠军,小鹏服务利润创新高,新能源车企博弈升-有驾

站在2025年的分水岭,零跑和小鹏以不同路径诠释出中国智能电车的两种野心。一个用“销量普惠”和全域自研,要做中国普罗大众的豪华车;一个倚科技和国际合纵,志在跨越高端门槛和全球化。如果说昨天还是“新势力混战”,今天则已变成“谁能站着把钱赚”。

未来扑朔迷离,品牌向上的天花板仍旧坚硬如铁,盈利之路暗藏崎岖。无论Robotaxi能否如期落地,无论百万销量是否得偿所愿,这一场智能电车竞技,刚刚拉开序章。谁主沉浮,且看明年分晓。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