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问界M7又要上新了。上来就先给一套价格让你猜,增程的、纯电的、五座的、六座的,排列组合一套下来,价格从28.8万到38.8万,感觉跟报菜名似的,生怕你脑子还清醒。网友在那喊,说希望降两万。讲真,这哪是希望,这是对现实发出的微弱的、但充满了不甘的呻吟。
降两万?做什么春秋大梦呢。现在的车圈,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这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大家不是在卷,是在发疯,是抱着煤气罐冲进KTV,高喊一声“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在这种掀桌子的游戏里,你指望谁给你发善心?降一万,给你抹个零头,本质上就是把那个要你额外掏1.2万的辅助驾驶包送给你,让你感觉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这叫优惠吗?这叫PUA,典中典的消费心理学陷阱。同行看了都得傻,说这哥们怎么又悟了,又开始不当人了。
所以,这台新M7到底是个什么“压缩毛巾”?据说它用了什么一体化压铸技术。这个词一听就很高大上,对不对?销售跟你讲的时候,肯定是一脸神圣,说什么扭转刚度提升了多少多少,仿佛你买的不是车,是一个可以变形的金刚。但说白了,这玩意儿就是个金钟罩铁布衫。我作为一个开过几年车的中年人,负责任地告诉你,你开车在路上,最大的威胁从来不是车身不够硬,而是那些从各种刁钻角度钻出来的老头乐。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那身钢筋铁骨,在大爷的“碰瓷仙法”面前,毫无意义。所以,别信那些技术名词,那都是车企给你灌的迷魂汤。
然后就是这套华为的辅助驾驶。坏了菜了,重头戏来了。华为现在在车圈,基本上就是雷电法王杨永信,手持电击器,专治各种不服。它的那套ADS,硬件拉满,什么激光雷达、什么MDC芯片,听着就像是三体人派来殴打地球人的装备。实际表现呢?在规规矩矩的城市快速路上,确实666,跟个老司机一样。但只要路况稍微野一点,比如没有标线的村道,旁边还有个水沟,它就可能当场心态爆了,直接带你往沟里冲。所以你指望它完全无人驾驶?别闹了。它现在最多算个“电子义父”,在你打瞌睡的时候抽你一下,但方向盘最终还是得你自己握紧。它强吗?它很强。但能过,就是能过。不能过的坎,它一个也过不去。
空间层面,这事儿就更有意思了。买六座七座车的人,到底图个啥?很多人买回来,第三排那个座位到车卖了都没撕过膜。但你必须得有。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我能不用,但你不能没有”的玄学需求。问界M7的第三排,就是个应急的“小马扎”,真让你家长途坐,那不是孝顺,那是上刑。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因为它满足了你对“全家出行”这个美好场景的全部幻想,尽管这个场景可能永远不会发生。所以,它的空间不是优势,它的“六座”这个标签才是优势。
那么,它的对手是谁?理想?乐道?深蓝?是,是是,都是。但又都不是。这个价位的车,打到最后,打的根本不是产品力,是信仰。会买理想的人,就是冲着那个“家”的氛围去的,你跟他聊底盘聊操控,他觉得你有病。乐道呢?它是蔚来掀桌子扔出来的一个炸弹,目的不是为了活,是为了把桌子炸了,让大家都没得吃。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所以问界M7最大的对手是谁?是它亲哥,问界M8。这简直是修仙小说里的标准剧情,同门师兄弟为了争夺掌门之位,互相内卷,往死里修炼,最后发现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M7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用一个比M8便宜五六万的价格,精准地拦截那些预算稍微差一点,但又极度渴望拥有“华为”这个信仰图腾的用户。它就像是苹果出的SE系列,性能给你砍一点,外观给你省一点,但那个Logo还在,那个精神内核还在。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那么这车该怎么选?入门版那个增程Pro,电池给你缩水,辅助驾驶给你降级,这不就是摆明了告诉你“别买我,我就是个凑数的”吗?买这种车,就是为了体验它的灵魂,灵魂都没了,你买个壳子干嘛?不装了,摊牌了,要买就得上MAX版,把那个华为全家桶给我拉满。不然你跟邻居吹牛逼的时候,素材都不够。
说到底,现在的新车发布,已经越来越像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车企不务正业,天天在那儿整这些花里胡哨的。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但对于我们这些消费者来说,又能怎么办呢?看着呗。反正他们打得越凶,我们越开心。就问你怕不怕?怕也没用,因为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最终谁能成仙,谁会成盒,谁也说不准。反正,我们这些凡人,就在一旁吃瓜看戏,顺便盘算着自己的钱包,看看能不能在这场神仙打架中,捡到一点便宜。这该死的消费主义,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啊。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