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两款车,尊界S800和小米YU7,最近我跟一个修理工朋友聊了一句:你看这尊界S800,顶着华为光环,卖到70万起,真有人买?他说:卖得还真不赖,月头没几百辆?咱修车的偶尔碰到。
我是体感说的,8月份尊界S800月销才刚过1000辆,而小米YU7的8月销量猛涨到1.65万辆,暴增174%(数据来源懂车帝,体感数字,样本有限)。两头怪,一个走的是稳稳的豪华牌,另一个偏年轻市场拼销量,这差距感你懂嘛?我刚帮自己算了一下,尊界S800每辆得卖70万起步,也就是说单月销量对应的营收至少7亿,但实际市场认可度还不如小米YU7的便宜又新潮,这后者利润估计低得多,倒是非常考验供应链和生产效率的节奏。
说实话,尊界S800卖到这么高端的价格,和奔驰迈巴赫S级直接干架,但你细看它的车身质感,内饰工艺,那种沉稳厚重感明显差点火候。那天我在4S店看到一个销售说:这车主要靠华为科技撑场面,老顾客才放心掏钱。我反问他:那这些科技功能是不是都能落地?驾驶舒适感和安全性能保障能不能真做到跟迈巴赫匹配?他欲言又止。(我后来才发现,自己一开始真把华为光环想得太万能了,这段先按下不表)
供应链这块我其实蛮感兴趣的。就像做饭,材料新鲜不代表一道菜就好吃,还得厨师技艺棒。尊界S800的研发组显然想做的是高级大菜,硬件配到位了,但调味的火候和细节掌控还差一截。顶配空悬、变阻尼,听上去牛,但实际体验复杂得多,用户反馈里不少抱怨调教不够自然。相比之下,小米YU7走的淘宝快餐风格,量大且快,进料标准化、模块化,批量生产成本自然压下来。你说这供应链活儿哪个更难熬?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尊界S800的座椅据说是满配的,支持多向调节,可惜试驾那会儿坐感相比同价位的奥迪A6L略显生硬,感觉像穿了件没完全合身的羊毛衫,温度对不上。小米YU7虽然定位更亲民,座椅材料和舒适性没法跟尊界比,但它的智能辅助驾驶和座舱系统狠狠命中年轻消费者痛点,那是最容易拿客户心的入口。
尊界S800的销量波动为啥这几个月有上下起伏?6月我估算了销量约1449辆,7月骤降到367辆,再回升到8月的1006辆。是不是供应链出了点小问题?还是价格策略引发了买家犹豫?(样本少,估算有误差)说不定和经销商推广力度有关,你们觉得呢?
我还跟销售那边随口问了句,小米YU7能做成这样,下个月能不能冲破2万台?他笑笑,产能是关键,我们已经发力了,看能不能撑住。这让我想到,国产车市场的精品和爆款,供应链灵活度和制造弹性比谁都重要。这不,雷军的团队能把这台车卖这么火,靠的不光是品牌和营销,背后那工业流水线的效率非常值得同行借鉴。
说回来,同价位里对比小米YU7和尊界S800,你更关心啥?豪华感还是年轻气息?放在同一搅拌机里搅拌,感觉尊界更像稳重偏老派的西装革履,而小米YU7则是街头潮牌T恤,接地气得多。
我得承认,刚开始看这俩数据的时候,我有点小看了尊界S800,觉得它卖得应该没这么好,但越看越觉得,在今天70多万起步的自主豪华新能源车能月销破千,说明国产品牌的确有了不少硬货。只是,豪华和科技终究得和乘客的感受绑定,这部分尊界还得再打磨。
说到用户心理,这块我经常琢磨。买高端车,买的绝不仅是配置,更多是面子、信念与身份认同。年轻市场的钱更务实也更挑剔,像小米YU7这种产品,贴合年轻人生活方式+性价比,才会销量爆炸。尊界S800很显然是在跟老钱挤地盘,谁会买那些钱?是情怀?是品牌?还是想用华为的大招来拉拢圈层?(说到这突然卡壳了,有点复杂)
还有个细节没说,小米YU7的智能座舱系统搭载的是最新的自研芯片,具体性能我没细想过,可能不是最顶尖那种,但足够聪明让用户感觉这车懂他们,甚至还能和家里的智能设备互联,这点,让我挺羡慕那些年轻用户的。
走到这,我倒想问你,谁是你心里那个真正的国产豪华?尊界S800靠品牌和定价,你觉得实打实撑得住吗?还是说小米YU7这种实用主义才是未来?
说点儿更烦人的,保养上呢,据我跟几个修理工交流,尊界S800的保养成本比小米YU7高大约30%-40%(粗略算的,样本不足),平常油电混动也多用些进口零部件,修起来确实麻烦。小米YU7嘛,毕竟主打大众市场,零部件更标准更通用,保养还算轻松。大家愿意多花钱保养豪车还得看心情。
再给你做个心算:尊界S800,假设百公里电耗23kWh,电费0.8元/度,城市里一月跑1500公里,大概得花电费276元,加上偶尔发动机启动的油费,保守估算每公里成本比纯电车高出15%-20%。小米YU7作为纯电动车,百公里成本可能低一截,你觉得这是不是买家考虑的重要一环?
国产新能源车这两条路,豪华和年轻市场,各有也各有隐忧。尊界S800要稳健,但别忘了厚重感、舒适度和品质保障,那些细节会让卖梦想的大旗更有说服力。小米YU7火爆,也须时刻保质保量,不然销量再高也可能凉凉。
我突然想知道,你们周围有没有认识那种买了尊界S800的人?他们是怎么跟你说这车的真实感受?或者说,在你的朋友圈,谁最受小米YU7这种新锐车型吸引?
反正我这边,经常开着试驾车下地铁口,看着低调又不失科技感的外观,总觉得,这俩车都代表了中国新能源车不同的势力,他们到底能走多远,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但那曲线背后的故事,真值得慢慢扒。
说不定哪天,我能碰上个尊界车主,问他一句:开你这车,感觉跟老迈巴赫差几条街?他要一笑,我也就心服口服了。
先聊这么多,下回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