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跑8000公里还能赚钱的网约车司机,车库里清一色1.4T和2.0T,那些1.5L省油车去哪了?长春老张的账本藏着答案
老张去年在长春到沈阳这条线上跑了整整53趟,车是台2021年的速腾1.4T。他给我翻开那个破旧的记账本,密密麻麻记着每次出车的油耗——4.9L、5.3L、5.1L、5.4L,最低的一次是满载四个人跑高速,全程90码巡航,表显5.2个油。按去年平均油价算下来,这一趟两百多公里的路程,油钱37块8。
“你算算,一个月跑26趟,光油费就比那些开卡罗拉的省出四千多。”老张把烟掐灭,“都说小排量省油,跑两年你就明白了,真正吃油的是那种走走停停、频繁起步的开法。这台1.4T的机器,转速1700多就能把250牛米全给你,市区跟车根本不用深踩,自然就省下来了。”
网约车这圈子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跑满两年的司机,基本不会再去碰那些账面油耗好看的小排量车。东北这边有位跑滴滴的刘师傅,之前开过一台1.5L自吸的紧凑型轿车,冬天零下二十几度,每天早上光是热车就得烧掉两三块钱的油。后来换了天籁2.0T,冷启动三秒多就着火,机油温度还没完全上来,车已经能正常跑了。他说这一年下来,光冬天这几个月省的油钱,就够多交两个月车贷。
去年冬天在漠河,见过一台DQ381湿式双离合的速腾,零下35度的环境里,变速箱冷启动后30秒就完成了自学习。那些开干式双离合的车主,还在车里哆嗦着等变速箱缓过来。油液循环做得好,工作温度稳定在90到100度之间,跑个三十万公里大概率不会出什么大毛病。
底盘这东西,真不是什么玄学。上个月陪朋友去浙江的赛道玩了一圈,他那台325Li长轴版,过弯的时候车身姿态稳得出奇。前面双球节悬挂配合后面五连杆,连续过那种高速弯,车尾跟得很紧,没有那种拖沓感。同场还有几台奥迪A4L,弯道里明显就慢半拍。回来路上问他感受,他就说了四个字:底子不一样。
天籁这车在静音上确实舍得下本钱。三层隔音玻璃配上那套主动降噪,60码的时候车里噪音54分贝左右,基本就是两个人正常说话的音量。之前有次在广州市区开,连着过了十几个减速带,车里噪音波动始终很小,不会有那种突然炸耳朵的感觉。120码在高速上拉,风噪也不至于让人心烦。
中保研去年那次侧面柱碰测试,速腾的B柱被挤进去8公分。这数字单看可能没感觉,但同批测试的几台车,这个数值普遍在13到17公分之间。热成型钢占比越来越高,车身强度上去了,重量反而还在往下降。50码的速度遇到行人,AEB能在18米外就开始介入刹车,这种保命的配置,关键时刻或许就是那么几米的差距。
转向手感这事儿,开过的人自然懂。速腾那套电动助力,低速轻盈,高速沉稳,该给你路感的时候一点不含糊。上次在珠海金卡纳赛道跑圈,装了可变转向比的版本,方向盘转角比普通版少20多度,车头就灵活多了。这种细节上的功夫,光看配置表可能体会不出来。
天籁那套零重力座椅,三层缓冲材料的设计,长途开下来腰不会难受。去年杭州到温州跑了一趟,五百公里下来,脖子也没什么酸痛感。十向电动调节加腰托功能,身高从一米六到一米九的人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座椅舒适度这东西,跑长途的时候特别能感觉出来差距。
天籁那台VC-Turbo发动机,压缩比能在8:1到14:1之间自己调整,城市里堵车7个多油,高速拉到120也就不到6个。这种技术听着挺复杂,但落到实际使用上,就是市区省油、高速有劲。跑过几万公里之后,你会发现账面数据和实际体验之间,有时候差距挺大。
那些在路上跑了十几万公里的司机,选车从来不看网上那些评论。他们更在意这车能不能稳定地陪自己跑完一年又一年,油耗是不是真的省,坐着舒不舒服,开起来顺不顺手,出了事故能不能保命。技术进步最终还是要落到实际使用上,再花哨的配置,如果用起来别扭,那也只是个摆设。
老张那个账本还在继续记着,每一笔油费,每一次保养,每一公里路程。这些数字或许比任何评测文章都更接近真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