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跟朋友唠嗑,他一边喝茶一边抱怨:我跟你讲,这几个月买车真是看得我晕。尤其是像宝马X5这样,去年还得40多万,现在竟然能找到六十万以内的落地价。我当时还以为听错了。前几年买这车,绝对算是一种身份象征,豪气冲天,现在竟然变成了买得起才是硬道理。
我翻了翻相册,又看到一些店内的价格牌 ——全款落地竟然不到六十万,比我年前看的一多便宜。最搞笑的是,连新能源豪华SUV都开始卖得热火朝天,把传统燃油豪车也逼到降价这步,真没想到。要说他们,价格比起去年下降三十万,有点夸张吧,但我亲眼看到的。每个月四千多台成交,还不是市场的全部,渠道竞争厉害得很。
这波降价其实也能理解。你去店里坐着试驾,屏幕的轮廓比手机还要细腻,动力数据秒杀之前的燃油车。高速上开个宝马,120就觉得挺费劲,但电动车可以猛踩电门直奔而去,反应快得溜。这个区别,说实话,真让人感叹:变化比我们想象得快。
但说回来,坐在后排的体验就完全不同。新势力车,后排都备了大屏幕、冷热杯架和各种便利配置,宝马这老式按键控制空调的设计,显得有点落后。更别说,真皮座椅的豪华感似乎也在减弱,至少在优惠车型上,皮料有时候都变得普通了。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宝马为了低价入市,真皮都成了选择性配置。期望提高配置的消费者,还得额外掏钱。
你会不会觉得这有点像小时候买手机,刚起来科技感吃鸡时,厂商就开始拼价格战?这场还持续,宝马一些门店销售告诉我:现在分两派。一派是保销量的低价车,另一派则是追求高价、高利润的新品牌,比如XM Lab之类的。这让人想起,以前宝马的身份象征如同一个硬通货,可现在年轻人更喜欢的小鹏、蔚来,反而觉得更酷。这点让我想问:是不是豪华品牌的形象正在慢慢被稀释?
我还特别留意到,二手车市场也在变,有人趁着价格低抄底,看能不能快点出手。他们心里都清楚,二手车的保值率,尤其是像宝马这种品牌,明显下滑了。不知道明年行情会不会反弹?这不免让我心里有点打鼓:投进去的钱,什么时候能收回来?反正我也没想过,未来涨价的时间点在哪里,但目前的价格洼地倒是挺诱惑。
销售人员每天被问的头号问题:现在买传统豪车究竟划不划算?他们倒也很实在,说:早晚会涨,但哪个时点没人知道。所以,现在想趁低价入手,绝对是个要拼了的决策。
我在店里还翻了下笔记,看了几位销售的话:他们说,现在市场形势很复杂,豪华车降价其实是二手市场压力和新能源浪潮共同作用的结果。像宝马X5这种,差不多可以算是测试市场的样本。未来如果竞争更激烈,可能还会持续打价格战。有个小插曲,老板在转告我:有时候善意的促销其实也在净化客户结构,留住真正买车的那帮铁粉。
不过我在意的是,下一阶段豪华车还能怎么玩?价格的底部到底在哪儿?这段时间,大概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变数。你说,比如明年新能源补贴可能会收紧,传统燃油车的价格会不会反弹?这真是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这场降价大戏,像不像一场重组——传统豪车在搅局,新势力在崛起。我们普通消费者,站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心里会不会其实也在暗暗打鼓?毕竟买车,除了价格之外,那个值得的感受难道就那么容易把握吗?下次再去看车,或许会不会试试那些曾经炙手可热的豪车配置,带点试驾感再说。
你觉得,未来豪车还能坚挺多久?我倒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像一颗钉子,嵌在期待和现实的缝隙里。
---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