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这个老同志,最近有点藏不住了,谍照满天飞,最后干脆不装了,摊牌了,直接把全新X5的原型车拉出来遛弯。
单点爆破一个新闻,宝马官方说,新X5要搞五个能源版本。
汽油、柴油、插混、纯电,甚至还有氢燃料。
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宝马牛逼,而是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如果说之前理想是把蛋糕切走了,小米是把蛋糕连盘子端走了,那宝马这次的操作,是直接冲进厨房,把面粉、鸡蛋、奶油、燃气罐甚至厨子本人,全部打包带走。
这不是产品规划,这是心态爆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思维:我不过了,你们谁也别想活。
讲真,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什么红海蓝海了,是黑暗森林,是三体人看了都想递根烟的修罗场。所有人都杀红了眼,所有的体面都是装的,底下全是伏地魔。在这种环境里,你跟别人讲长期主义,别人只会觉得你脑子有问题。
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一起回家吃泡面。
宝马这次就是,悟了。
它想明白了,与其去猜未来到底是电的天下还是油的天下,不如我全都要。你喜欢加油的轰鸣?有。你想要绿牌的从容?有。你追求极致的环保,想为地球做贡献?诶,我连氢这种修仙级别的能源都给你准备了,就问你怕不怕?
这哪是造车,这是在开自助餐,还是不限量的那种。
这种行为艺术的背后,是一种深刻的战略焦虑。就像一个站在十字路口的人,不知道往哪走,于是他把自己劈成了五片,朝着五个方向同时爬过去。每一个方向都留下了血路,主打一个只要我爬得够分散,风险就追不上我。
尤其是那个氢燃料电池版,说2028年落地。
坏了菜了,这操作真的太玄幻了。2028年,那是什么概念?那时候可能我们连开车都不需要了,出门直接任意门。在一个连充电桩都还没铺满天下的时代,去聊加氢站的布局,这跟一个刚学会用算盘的人,去畅想量子计算的未来一样,充满了行为艺术的荒诞感。
这玩意儿就不是造出来卖的,是造出来放在博物馆里,用来证明“老子祖上也阔过”的。是典型的“技术图腾”,用来稳住股东和给PPT增加亮点的。就好像修仙小说里,每个门派都得有个镇派法宝,虽然几百年没人能用,但只要它在,门派的逼格就在。宝马的氢能源,就是这个法宝。
我们再来看它的设计,所谓的Neue Klasse新世代设计语言。
说白了,就是把之前被人吐槽的猪鼻子,强行给压缩了一下,然后把车身拍得更扁,线条更直。这是一种很偷懒但很有效的设计思路,就像是压缩毛巾,平时看着皱巴巴一坨,泡点水,就觉得自己焕然一新了。
内饰呢,搞了个什么地平线抬头显示(P-HUD),一整块大玻璃。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到这种设计就头疼。真的。科技感不是靠屏幕大,是靠体验好。我开车的时候,需要的是稳定可靠的实体按键,而不是在一个反光的玻璃上,用我那因为常年敲键盘而颤抖的手指,去戳一个虚拟的空调开关。
搞这么多版本,感觉比我楼下便利店的饭团口味还多,每天早上选饭团都够我纠结的了,现在选车也要这样?
但你别说,宝马这一手“我全都要”的王八拳,可能还真能打死老师傅。
因为汽车消费,很多时候它不讲道理。你以为大家买车是看参数、看配置、看性价比?错了。很多人买车,买的是一种“感觉”,一种“玄学”。
会买奔驰的人,就是觉得那个三叉星标能给自己镶金边。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马斯克那种“人类未来”的叙事。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而会买宝马的人,尤其是X5这个级别的,他们要的是什么?他们要的是一种“掌控感”,一种“我虽然可以有很多选择,但我偏偏选了你”的从容。宝马现在把五个选择题直接拍你脸上,相当于把这种掌控感直接拉满了。
它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你:无论时代怎么变,无论能源怎么换,宝马,永远是那个让你有得选的宝马。
这是一种信仰的维护。
纯电iX5说要搞到1000公里续航,充电10分钟补能300公里。这数据,加大加大加大,已经是在用造手机的思路来造车了,参数直接拉满,先不管你用不用得上,反正我得有。同行看了都得傻,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简直就是把金钟罩铁布衫练到了极致,管你什么刀枪剑戟,我自岿然不动。
写到这,我发现我把宝马形容成一个精神不稳定的中年赌徒。嗯,好像还挺贴切的,就这么写吧。
你看,宝马这个老同志说,到2027年底,要推出至少40款新车。
四十款!这哪里是产品焕新,这分明是开启了细胞分裂模式,整个军火库都要翻新一遍。这是一种歇斯底里的呐喊,一种对不确定未来的疯狂下注。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你看,到最后,决定宝马生死的,可能不是什么新世代平台,也不是那五个听起来像天书一样的能源选项,而是那个中国市场专属的“加长”策略,是它的后排到底能不能让老板们舒服地翘起二郎腿,并且在堵车的时候,那个所谓的地平线大屏能不能流畅地播放《甄嬛传》。
这才是真正的用户需求,这才是真正的品牌玄学。不服?不服你也得憋着,因为市场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