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汽车圈最热人物无疑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其一番访谈带来了多个话题;其中有一个话题是媒体们依然在激烈讨论中的“主流论,”电动汽车不会成为主流,但混动汽车可以是。
全球谁能把石油体系给变了?即便变了,中国的石油体系也不好变;东北电动车理论上不光是怕冷,还怕热,如果太热,电池衰减也厉害。所以多动力共同存在是理性的。
该观点是否可以认同?
观点1·电动汽车会是主流
任何人都可以表述自己的观点,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数据显示的结果与其观点相悖,目前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基石是电动汽车!也就是说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比超过插电混动类汽车。数据是不会带有情绪的,是可以足够客观的。所以不论个人主观上认为混动好还是电动好,选择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总是更多的。
当然其中包括一部分商用车辆,比如出租车、网约车和部分短途运输的客货车;其次则是一部分价格低廉的小、微型电动汽车助力其市场份额的增长,但是这些汽车消费者的选择也充分说明电动汽车在某些使用场景中的优越性。
家庭用车并不适合选择插混类汽车。
对于家用车用户而言,真正有里程焦虑的汽车一定是插混类汽车!因为家用车的主要用途是日常的短途通勤,以及偶尔的周边游;其需要的实际车辆续航能力是两三百公里,偶尔的长途驾驶也只是需要五六百公里而已。
可是插混类汽车的纯电续航里程是比较短的,一般只有一百余公里。
其标准可以满足日常通勤却难以满足周边游的用车需求,于是在这些用车场景中难免会有里程焦虑。当然此时可以切换为混动模式,理论上能加油则必然不会有焦虑;可是真正的插混汽车用户往往是不愿意用混动模式的,理由很充分:混动模式用车成本远高于纯电模式。选择此类车辆主要是为节省用车开支,于是大部分插混车辆用户都是将车辆当成纯电动汽车来使用。
结果是车辆的充电频率非常高,用车过程中难免会有里程焦虑,同时还会因高频率的充电而缩短电池使用寿命。
反之,真实的家用车是极少去跑长途的;所以最适合家用车的选项是纯电动汽车而非插电混动车,相信大部分使用过或正在使用插混车辆的车主都会认同该观点,除非是对综合续航里程和补能方式有高要求的越野车用户才会例外。
长城汽车主打越野车和轻越野,有这样的观点并不奇怪;但主流家用车是轿车和普通SUV ,并非越野车。
观点2·普通混动车适合出口
不是所有国家或地区的电力工业都很发达,即便是欧美的发达国家也有电力不发达的存在。制约电力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的核心因素是常规能源的储量,其次是地形地貌对风电、光伏、水电能清洁发电方式的限制。
客观上确实依然有许多国家的汽车市场需要用燃油车来支撑。
而能够替代燃油车的选项只能是混动车,不过肯定不是插电混动汽车;原因正是插电混动汽车的“日常用法”就是电动汽车的用法,对于对应的市场用户而言还是没有意义,所以只有普通混动汽车才最适合。
丰田、本田、通用等车企打造的非插电混动汽车依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这些车辆不具备长距离纯电驾驶能力;动力电池组容量很小,主要用于提升驻车用车体验;其次则是配合低功率驱动电机帮助内燃机减轻运行负荷,说白了就是为了省油——插混汽车(含增程)是尽量不用油的“双模电动车,”普通混动汽车只是省油的“双模燃油车。”对于依然需要燃油车的用户市场而言,用起来更简单,维护成本更低的普通混动车显然更具吸引力。
综上所述,插电混动汽车只是在全面实现电动化之前的过渡之选,其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被淘汰;如果一定要找出需要这种技术的车型,实际上也只有极少数的硬派越野车才需要。对于电力工业不够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汽车市场而言,插电混动汽车依然没有意义。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插电混动汽车都不会是主流。
国内市场需要加速乘用车纯电动化,海外市场依旧会是燃油车和普通混动车的天下。
就是这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