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中国摩托在东南亚碾压市场占据八成份额,如今因价格战质量下降几乎消失,重蹈过去日本摩托的覆辙让市场陷入混乱

谁能想到,以前中国摩托在东南亚还是碾压级的存在?20年前,那时候的场景我还记得特别清楚。中国摩托吊打日本车,占了差不多八成的市场份额。坦白说,那个时候,主流的印尼、越南、泰国等国的摩托车,基本就是中国品牌的天下。要不是当年品牌多、价格低、产能大,恐怕日本车早就被挤出局。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印尼市场上,97年左右,国产摩托占比预计至少在80%以上。原因很简单:中国车便宜、量大、款式多。那年代的日本摩托,主要偏向耐用和品质,但价格还挺硬,没中国的便宜。有一家本地经销商曾跟我打趣:你们的国产车就像是打折的快递快餐,能量爆棚,便宜又快。其实也对,大家都知道,低价入场后,市场就被抢得差不多了。

曾经中国摩托在东南亚碾压市场占据八成份额,如今因价格战质量下降几乎消失,重蹈过去日本摩托的覆辙让市场陷入混乱-有驾

但问题也很快来了——质量问题。这一切的钢铁洪流,结果造出了短命车。车架用钢省一点、厚度减一点,本来看着流线漂亮,实际用起来变脆了。通常一年两年,车子就要大修,五年左右,大部分车都得报废。除了维修、保养成本高出日本车一大截,实际看得见的花销远比买辆日系车贵。也就是说,买便宜车的那点钱,掏得比买高品质车还多——自己觉得亏。

更糟糕的是,售后跟不上。厂家出货越多,是迈向辉煌的一部分,没想到,售后网点跟不上,零配件都成问题。当年我一个朋友买了一辆国产摩托,骑了不到两年,坏了修不起。调侃一句:配件都找不到,就像突然断线的电话。市场的硬伤逐渐显露——便宜没好货这个道理,还是老生常谈。

去年我记得有个修理店的师傅说:最多三年,车都得扔一边,因为零件找不到。他还笑:国产车厂都知道,短期冲销量容易,但长远得走心。要说这个产业链,就像我们生活中买菜,便宜的菜多,质量也参差不齐。有时候一斤萝卜,咔嚓开锅,差点给厨房砸个稀巴烂。

曾经中国摩托在东南亚碾压市场占据八成份额,如今因价格战质量下降几乎消失,重蹈过去日本摩托的覆辙让市场陷入混乱-有驾

其实呢,当年日本摩托没坐视不理。受市场压力,他们一边提升产品耐用性,一边密集建设售后服务网络。像我朋友开的那家日系店,十年开了不止十个点。五年质保、保养标准一致,关键是,车子用料讲究,耐操耐扛。

我还记得那时候的市场份额掉得特别快。2010年左右,日本摩托的市场占比迅速反弹,连续两年从三成恢复到九成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靠品质取胜,还瞄准东南亚市场的稳定需求。看得出来,日本的策略很扎心:虽然价格比中国品牌贵个20%-30%,但实际用起来,更省心。

至于当年中国厂商的价格战,我觉得也算是盲目跟风。凡事都讲究高抛低吸,但在汽车里,这个低吸真就代表低品质。那几年,东南亚市场实际上像一场赛车,谁冲得快、谁赚得多。结果,几乎都没考虑过这车能跑多远、能用多久。人家买车的目的,还是将用就用,有的还为未来的修理发愁。

转念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舍不得花钱在研发和品质上。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竞争激烈,像是蚂蚁搬家——拼着抢市场,谁都想快点出货。这背后其实暗藏着风险。从上游供应链看,钢材、塑料、零件的品质控制都在图便宜,一不小心,质量就碎成渣。

曾经中国摩托在东南亚碾压市场占据八成份额,如今因价格战质量下降几乎消失,重蹈过去日本摩托的覆辙让市场陷入混乱-有驾

我想提个问题:你觉得,现代中国车企还能找回那份品质自信吗?或者说,是不是赶潮流、拼价格的惯,已经变成行业内的潜规则?我个人不太相信跑得快就一定赚得多,但市场确实让人焦虑。

再说到这个市场的变数。这里面还有损失,不只是销量数字,而是被市场叛逆的用户抛弃,和让国家政策头疼的局面。中国新能源汽车正走在另一个门槛上,似乎也走在价格战+内卷的老路上。新能源汽车的降价空间有限,研发投入大,卖价格低到亏本,重复中国摩托的故事。现在有些车企为了销量,把厂里面的储备库存抛出去,价格直线跳水。再怎么拼,消费者看得很明白——便宜但用着不靠谱,这样的市场,只会越来越乱。

我还记得,曾经听一位维修工说:有人买电动车,觉得未来不用修车,那你得先想想,这未来到底有没有?这段话让我笑了,也让我开始怀疑:这市场看似光明,实则暗藏风雨。

曾经中国摩托在东南亚碾压市场占据八成份额,如今因价格战质量下降几乎消失,重蹈过去日本摩托的覆辙让市场陷入混乱-有驾

很多看似成功的车企都在未来的泥淖里跌倒了。有点讽刺,明明消费者心里都知道,要买耐用、真的靠谱的车子,价格会高不少,但都愿意一次性付出。只是,市场的潮流带偏了——便宜快、内卷猛,短期利益占了上风。

我的猜测也许不完全正确,但我估算一下,如果车子百公里油耗在4.5升左右,五年使用下来,油费+维修,整车成本其实比一辆日本车贵10%-15%。而且,保值率也低得可怜,二手市场几乎没有价值。这还只是粗算,实际数字可能更吓人。

留给我的思考:我们是不是总在追逐眼前的便宜,却忘了看长远的靠谱?这个靠谱,可不仅仅是品牌,还包括售后、用料、设计。对了,那种走个形式、应付监管的做法,能持久吗?就像我说过的,市场规矩从来都是用时间检验的。

曾经中国摩托在东南亚碾压市场占据八成份额,如今因价格战质量下降几乎消失,重蹈过去日本摩托的覆辙让市场陷入混乱-有驾

想问问你,你觉得,我们下一次的价格战会不会变得更血腥?还是说,有朝一日,真正懂得用心做好车的人能从中突围?我猜,答案都在我们身边的那些,又好又耐用的车里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