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拉满的发布厅里,玻璃墙上映着一行头衔和一款谍照,比谁的钱更厚的西装们轮流端着话筒。“这是让我最兴奋的一台车。”CEO奥博穆这句话,像福尔摩斯现场认尸一样庄重又带点悬疑。聚光灯下,是那台据说身材经过“魔改”的纯电 718。
空气里满是数据的味道,1600-1700kg的整备质量、完美的重量分布、优化后的电池和电机,中控屏大得能当天窗。可以想象,如果我是投胎到卡宴上的那颗螺丝,应该会忧虑自己的归属问题:到底是归于机械的英雄阵营,还是跳进数字的未来。
保时捷这场把卡宴乱搞一通的战略选择,本质上是给自己留好了后路。副驾驶还能是忠诚的老顾客,但中控早已暗通款曲,迎合着数字原住民。别管你是黏着 911 的老炮,还是刚解锁新能源的数字小白,这场分裂都堂而皇之地写进了产品线的 DNA 里。
从现场谜案切回来,事实池里证据链并不杂乱——一边是 T-Hybrid 的 911,高举机械和性能的旗;另一边是纯电卡宴,内饰直接干成电子大战,曲面屏从主驾飘到副驾,物理按键只剩一个,可能还是用来摆造型。
CEO的采访就像侦探在掀开地毯:“下一代 718 的高性能版本继续搭载发动机,采用插混。我们还推燃油 SUV。”嘴上说着要奔电,背地里给老派用户多留一条逃生道。
燃油/混动/纯电,同时混搭。
这种别扭不是新鲜事,保时捷乐此不疲地在两个世界掏奶酪。去年还说燃油 718 没后继车型,如今打脸解决方案快递到家。对于产品线的“分裂症”,他们甚至自创一套哲学:英雄、反叛者与创造者。
英雄是谁?不用猜,肯定是传说级别的 911:六十年如一日在同一条飞线上“精修”。网友们调侃,保时捷设计师实际工作量是全行业最低的,堪比端茶倒水。但现实往往比段子更复杂——在既定框架下“优化”,其实比推倒重来更费脑。你没见过凌晨三点还在调风阻鳍片的工程师,都是新一代的夜猫子派。
以 991.2 那次悄摸摸横竖改格栅为例,纯粹是为了涡轮进气冷却而生,完全是“功能决定形式”的典型。
再看新一代 T-Hybrid,垂直导流鳍片能独立调节风向,只为服务混动系统的冷却与风阻优化。转向灯干脆塞进大灯里。说白了,这群“英雄”不是只知道复刻,他们懂得用实验室逻辑,把每一处进化都往性能回归。
气氛严肃到此收尾,场景一转:“反叛者”和“创造者”的戏台上,纯电卡宴彻底撕下了传统标签。
五圆仪表盘?物理按键?回忆杀属于上世纪。屏幕凌空滑过整段中控,一切用数字化定义,Taycan 是第一次试水,新卡宴则是全面拥抱。这不是简单模仿“特斯拉大平板”,而是要在技术美学里自打标签。
他们赌的是这样一群用户:既想体验前沿科技,又不满足于所有车内交互都等同于手机APP。这个定位,放在屏幕越来越像投影仪的国产创新里,甚至还有点“傲慢”。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放在中国,汽车内饰交互的风评极其功利:能不能一键到底、菜单层级是不是像手机一样简单粗暴、速度够不够快?那些需要点三层才能见到调腰托的设定,恐怕很难被广泛关爱。宝马在 iDrive 上就栽过跟头:旋钮玩家痛骂触屏,触控派反吐繁琐菜单,最后连奔驰都被拖下水。调个座椅腰托,被迫上到二级、三级菜单,导致直观性还不如老年机。
那么,保时捷凭什么在卡宴这张销量王牌上无所畏惧地“吃螃蟹”?答案是他们留了后路。
2026款燃油卡宴主攻传统市场,沿用成熟内饰;纯电卡宴疯狂试水新美学。你买哪款,决定你承受什么试错成本。产品线隔离,试验成本和市场反馈全锁在电动业务,不伤老家底,效率厂家看了都默默点赞。
CEO在采访里主动交底:718 跑车系列两条腿走路,一手用纯电抢标杆,一手混动喂老用户;SUV 市场也是左燃油右电动,都不落下。这种双线并进,等于让保时捷在消费升级与用户分化间都能安稳坐庄。
可惜,这种自信除了靠底气,还夹杂了小小的职业焦虑。产品经理们要么在电动时代赌新,要么在老路上苦等市场,不用加班的人只有车库里那只表情无辜的螺丝。他们舍得昂贵地试错,因为这是品牌奢侈力的副产品。
言归正传,保时捷的分裂策略现在看似滴水不漏,但问题终归有天要暴露。市场和用户画像本是流动的——数字原住民和机械信徒之间,未来哪还能分得清?毕竟,谁不想要极致驾驶乐趣和无缝数字体验呢?等有一批用户既习惯技术前沿又爱经典风物时,两套阵线迟早得合体。
到那时,保时捷能不能让“英雄”“反叛者”“创造者”都在同一台车上共生,才是正经赛点。毕竟,汽车的设计与人心,一直都比我们以为的复杂。
最后,问题抛给你:如果有一天你既要保时捷的机械浪漫,又离不开智能座舱,你会怎么选?
别急着回答,也许那颗困惑的小螺丝,正学习着怎么成为自己的英雄。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