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断臂求生,日产把横滨全球总部大楼卖给中国敏实集团与美国财团,预计借此缓解财务危机实现数字化转型

日本断臂求生!你知道吗,去年日本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上个月一份行业报告显示,日本车企的平均盈利率只有大概5%左右,这对一个以制造闻名的国家来说,真算是惨案。再说说日产的最新动态吧,11月6日,真是个震惊行业的日子——他们居然卖掉了横滨的全球总部大楼。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以为搞笑,毕竟那栋楼可是根啊。你别说,横滨车站旁边,那段街区的旗舰店都在里面,算是日产的圣地。我还记得我去年去现场看车,店门口那辆展车就摆在大楼的大厅里,豪气十足。

日本断臂求生,日产把横滨全球总部大楼卖给中国敏实集团与美国财团,预计借此缓解财务危机实现数字化转型-有驾

但都说总部在外面,利润在里面,这次卖楼其实暗藏玄机。买家是咱们中国的敏实集团和美国KKR财团,他们联手出手,出价970亿日元(差不多45亿人民币),这价格还不算太高,因为我估算,光租金年付就得几亿日元。这次卖楼,最亮点是,虽然卖了,表现得还要继续使用一二十年——就是先售后回租,一方面缓解现金压力,一方面还能继续享受这块宝地。

你说,是真走投无路,还是有什么深意?我猜,毕竟财报差得厉害。2024财年亏了6708亿日元(大概400亿人民币),创造了历史最大亏损纪录。网上有人在开玩笑说:幸亏海外市场还算稳定,否则亏上加亏。今年上半年,亏了大概2219亿日元,折合人民币差不多103亿。去年同期,还在赚,那会儿的日子真美好。说到市场,情况也不理想。中国市场今年卖了大概69.6万辆,比2021年直接腰斩,跌了50%左右。今年上半年又继续跌8.1%。

更别提欧洲和日本本土了,第二季度的销量在欧洲跌了20.8%,日本国内的也掉了20%多。北美还算略微有点增长,但关税压力巨大。你知道吗,关税让日产少赚了差不多69亿人民币,那是约1497亿日元的亏损。公司自己都说,没有那关税的话,基本就能盈亏平衡。

日本断臂求生,日产把横滨全球总部大楼卖给中国敏实集团与美国财团,预计借此缓解财务危机实现数字化转型-有驾

这还不是全部。日产内部也在拼命救火。新任CEO推行Re:Nissan计划,就像刮骨疗毒一样,要裁员2万人,占总人数的15%。他们还关掉了7家工厂,甚至日本国内几个中型工厂都停产了。

对,就这样逆流而上。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转型,咱们的车还那么香?我自己也想过。这次卖楼回款,预计能拿到739亿日元(差不多45亿人民币),用在数字化和研发上,算是给未来扳回一城的一招。

但你知道吗?其实敏实集团的手也不单纯是买地。他们之前就开始布局零部件市场了,客户不就包括日产吗?这次接盘,看似买了点地皮,其实也是在布局整个产业链。也就是说,日系车企的整合可能没想象中那么死,毕竟兄弟关系还在,大家都在困境中想办法。

日本断臂求生,日产把横滨全球总部大楼卖给中国敏实集团与美国财团,预计借此缓解财务危机实现数字化转型-有驾

有个细节让我觉得有趣——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了一些从生产线上的工人和维修工聊天的内容。有一次,修理工说:这几个月,厂里死气沉沉的,产量压得紧,车都排着队等维修。我想,是不是用人荒——虽然裁员不断,但车厂的生产还是得继续。这种矛盾,真是让人觉得苦中作乐。

我也在脑海中想,到底多少是市场预期不好导致的销量下滑?还是品牌形象受损?这问题似乎比想象中复杂。有人说:日产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在发动机和底盘技术,这点他们还能吃得开。我倒不敢完全认同,毕竟现在车企靠的不只是技术了,更是成本、渠道、品牌心态。

日本断臂求生,日产把横滨全球总部大楼卖给中国敏实集团与美国财团,预计借此缓解财务危机实现数字化转型-有驾

对了,正好我之前翻了相册,找到去年去日本参观日产总部时的照片,那段时间,大家还说:未来的电动车不错,有潜力。现在想想,那时候对未来的期待似乎太天真了。

回到眼前,这次卖楼,只是暂时的解药?还是更大融资方案的一部分?我不知道,反正,这个行业就像个跳芭蕾舞,节奏变快,脚步还得稳。也许,下一次的救命稻草,是更多的数字化布局,还是新电动车的爆款?天知道。

我倒很想知道,未来的日产,能不能在断臂求生的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你觉得,别说日产,整个日本车企,面对电动化的潮流,除了卖楼还可以玩点啥?

日本断臂求生,日产把横滨全球总部大楼卖给中国敏实集团与美国财团,预计借此缓解财务危机实现数字化转型-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