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10月份的SUV销量冠军竟然是一款要等8个月才能提车的车? 小米YU7以33662辆的成绩登顶而特斯拉Model Y却跌到了第八名。 更让人意外的是前十名里燃油车占了整整五个席位。
小米YU7的交付周期长得离谱。 标准版要等35到38周Pro版34到37周Max版32到35周。 现在下单明年夏天才能开上车。 消费者似乎不在乎等待这款车6月26日上市时1小时内就收到28.9万辆订单。
这款车卖得好不是没有道理。 它长得像法拉利加速只要3秒多续航800公里还支持800V快充。 不过也有人吐槽媒体在赛道测试时遇到过刹车片起火的情况。 还有消费者发现配置描述存在歧义好在小米后来推出了限时改配政策。
吉利博越L以32942辆的成绩排在第二。 这款从油车时代一路走来的老将现在卖到第四代了。 新车用上了GEEA3.0电子电气架构搭载Flyme Auto车机系统。 2.0TD发动机能输出160kW功率这在过去是20万级别车型的配置现在10万出头就能买到。
比亚迪海狮06卖了26011辆排在第三。 这款车上市100天销量就突破10万辆创下了行业纪录。 有趣的是它的纯电版本卖了16769辆插混版本只卖了9242辆。 消费者更偏爱纯电版因为全系标配800V高压平台还多了一个142升的前备箱。
丰田RAV4荣放卖了24500辆排在第四。 在智能化大爆发的时代这款合资燃油车还能月销两万多辆确实让人惊讶。 一汽丰田的经销商说现在买RAV4荣放能享受到3万元以上的现金优惠还有免息贷款政策。
吉利星越L卖了23800辆排在第五。 这款车今年前7个月累计销量达到16.36万辆比日产轩逸和大众朗逸卖得还好。 北京地区的经销商透露2025款星越L优惠后起售价12.8万元左右比同级别的合资轿车贵了近一倍消费者依然愿意买单。
方程豹钛7卖了20024辆排在第六。 相比9月份的8128辆销量翻了一倍还多。 这款车用了前双叉臂加后五连杆的悬架前悬架的下叉臂是铝合金的。 经销商说买这款车的人特别看重底盘用料很多人会趴下去看悬挂材质。
比亚迪元UP卖了19813辆排在第七。 这款小型SUV主打城市代步续航分301公里和401公里两个版本。 买这款车的人大多是年轻人超过70%的买家选择分期付款首付只要两万多就能开走。
特斯拉Model Y卖了18900辆排在第八。 这是它自5月份以来首次跌出前三名。 在欧洲市场特斯拉8月份在法国销量下降47.3%在丹麦下降42%在瑞典下降84%。 德国和英国市场今年也出现了下滑。
业内人士分析特斯拉销量下滑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车型老化Model Y自2020年上市后就没大改款。 其次是中国品牌电动车进步太快800V平台和智能座舱已经成为标配。 还有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潜在买家因为马斯克的言论而对特斯拉望而却步。
哈弗大狗卖了18875辆排在第十。 这款车9月份也是第十名卖了17524辆。 新款大狗用上了坦克500 Hi4-Z同款Coffee OS3车机系统高配版本还配备四驱和2.0T发动机。 经销商说买这款车的人最喜欢可拆卸的中网设计实际上下单时更多人选择智能配置更高的版本。
燃油车能占半壁江山关键在于不断升级的产品力。 吉利星越L就是个例子它比同价位的合资轿车配置高出一大截。 2.0T发动机、L2级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这些在五年前都是豪华车才有的配置。
电动车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除了特斯拉其他品牌的二手车贬值都很快。 一辆开了三年的电动车残值可能只有新车的一半。 而同样车龄的燃油车还能卖到新车价的60%到70%。
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跟不上电动车销量增长。 一线城市中心区域的公共充电桩经常要排队快充桩的损耗也很严重。 有车主反映标称120kW的充电桩实际功率往往只有80kW左右。
经销商透露现在买燃油车的消费者更看重可靠性。 特别是经常跑长途的用户对电动车的续航焦虑还是很明显。 混动车型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兼顾了电动车的低使用成本和燃油车的便利性。
10月份SUV市场的价格战比往年更激烈。 吉利星越L现金优惠2.5万元丰田RAV4荣放优惠3万元哈弗大狗优惠1.8万元。 就连刚上市的小米YU7虽然官方没降价二手订单转让已经出现了加价现象。
金融政策对销量的影响也很明显。 零首付、五年分期这些促销手段让原本买不起车的年轻人也能轻松购车。 有经销商统计10月份通过贷款买车的比例达到75%平均首付比例不到30%。
区域市场表现差异很大。 新能源车在限牌城市卖得特别好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占全国30%以上。 而在非限牌城市燃油车依然占主导地位特别是10到15万元价位的SUV。
消费者对智能配置的要求越来越高。 L2级辅助驾驶在15万元以上车型中基本成为标配智能座舱的流畅度也成为重要评判标准。 有车主反映某些合资品牌的车机系统反应慢导航经常卡顿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购车选择。
售后服务也是影响销量的因素之一。 新能源车的维修保养虽然简单一旦出现电池或电机故障维修成本很高。 燃油车的维修网络更完善配件供应也更充足这是很多务实消费者考虑的因素。
10月份的数据显示SUV市场正在分化成多个细分市场。 15万元以下以燃油车为主15到25万元是燃油和电动混战25万元以上则是电动车的天下。 每个价格区间都有不同的消费群体和需求特点。
产品更新速度成为竞争关键。 中国品牌平均12到18个月就会推出改款车型而合资品牌往往要3到4年才换代。 这也是为什么国产车能在智能化配置上始终保持领先的原因之一。
经销商库存压力开始显现。 10月底部分品牌的库存系数已经超过1.5这意味着经销商要压货一个半月才能卖完。 为了完成厂家任务经销商不得不加大优惠力度进一步加剧了价格战。
二手车市场对新车销量的影响越来越大。 消费者在买新车时会参考同款车型的保值率保值率低的品牌新车很难卖上价。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新能源品牌要推出官方保值回购政策的原因。
消费者购车决策周期在延长。 相比前几年平均两周的决策时间现在消费者要花一个月左右比较不同车型。 试驾次数也从平均2次增加到3次以上说明购车行为越来越理性。
品牌忠诚度出现下降趋势。 有调查显示只有30%的车主在换车时会选择同一品牌而五年前这个比例是45%。 消费者更愿意尝试新品牌特别是那些在智能化方面有突破的品牌。
10月销量数据反映出市场正在重新洗牌。 没有哪个品牌能永远领先产品力才是决定销量的根本。 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选择那些真正满足需求的产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