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皓影七座暴降7万!家用车市场这出大戏,主角到底是谁?
各位老铁,你见过白菜价的宝马吗?没见过?那今天咱就聊点离谱的原价近20万的本田皓影七座版,愣是给你打到13万,官方都快成跳楼大卖场了——7万块说降就降,这要搁东北大集,都能买两箱苹果再提俩烧鸡。再看看4S店里王姐抱着娃,老公搓着手,门口车位一水的准三胎家庭,活像过年硬塞进一个小货厢。于是灵魂拷问来了——“预算15万,要七座又要空间,你到底想咋地?”这场暴降,是车企的良心发现,还是无奈大甩卖?别着急,铁子,今天咱就把这事扒拉巴拉合资七座,到底谁在为谁买单?
你以为本田皓影这波打骨折是天降好事?别高兴得太早,背后的算盘响得比城中大妈的麻将桌还欢。这降价,可不是“雷锋附体”,而是燃油车被新能源怼到墙角,不扎心搞价就等着吃灰。瞅瞅配置,真是“不要命地堆料”——两驱豪华版直接L2级驾驶辅助、ACC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一气儿拉满,本田这回比以前那个“加价等半年”的高冷劲,变得比菜市场还随和。你说降价多香?慢着,这香味里,夹杂着焦虑的泡面味儿,后面可有大戏!
销售小张说这两天冲着七座来看车的占了八成。可在车圈老炮眼里,“七座”不过是块门面,比当年谁家天燃气接得快还拉风。一问第三排,谁都笑“能偶尔用就行。”好家伙,皓影这场降价暴击,到底是给谁发糖,还是割谁的肉?底下那拨观望群众,这会儿恐怕已经偷偷掏出计算器,盘算是抄底还是等更低。
再看看所谓“空间”,皓影七座这第三排,尺寸怎么形容?你就当是把家里板凳塞行李厢里——轴距2701mm,比大哥传祺GS8少了整整二十来公分。第三排腿部空间,顶多睡个半瓶矿泉水,真材实料;要硬塞俩东北大汉,分分钟让你怀疑人生。可你还别说,真有用户自信满满“平时也就周末拉拉爸妈,能伸个腿就行。”这就像谈恋爱图个安稳,婚检那天才想起问血型。
对比前些年,大众途观L库存甩卖降4万,配置缩水通道保持都没了;昂科旗打8折,剃头挑子一头热,丐版还没天窗。皓影这回不但价格干到泥里,配置还卯足劲往高里配,说白了就是“诚意大于面子,面子压过现实”。但你别被“高配大降、空间弥补”迷了眼,这就是彻头彻尾的消费心理大战。站在车企角度,咱这波操作实属“饥不择食”,逼疯销售。
至于用户画像,不是你以为的那批满世界拉七口的大家庭。买奥德赛的,家里老人住得近,得经常拉;皓影的,多数家庭五口,第三排一年用不到十次。小张翻着台账,明明白白这群人买七座图个啥?平时不当车,关键时刻当储物间。跟家里置物架一个德行,有也好、没也无所谓。
瞅着一派其乐融融,价格便宜、配置厚道,好像神车在世,谁不想来一台?且慢,这低潮来的悄无声息。许多家庭冲着价格入了手,却发现第三排打开率,比家里收藏的年货都少。孩子嫌闷,老人嫌挤,真正落地,整台车又变回五座常规款,“七座仅供展示”。
业内行家话赶话“你真打算常年满员出行,何不直接买台二手MPV奥德赛?”更别提市场上新能源MPV虎视眈眈,比亚迪腾势、理想L8都在喊“全家出行不挤腿”。你买个七座燃油车,本质是给兜里留个后路,却天天走单行道。等新手司机家属真正上路,才发现配置再多,也就新鲜半年。
用户也难免心生搓火“这第三排用不上还占空间,真比后备箱置物板高级?”网上“持币党”们一边骂车企套路多,一边又怕降价到底。家里老爷们非要买七座图个‘有’,最后真用得少,媳妇心里早记上一笔,买后悔药都没处下单。
正当大家以为七座降价潮水已平,谁成想电动车杀出来扔下一颗响雷。理想、比亚迪、哪吒这些新能源小兄弟们,七座MPV、SUV一波接一波,每次上新都仿佛在高喊“你燃油车不降那就等着哭吧”!电车七座标配大空间、大屏幕、移动KTV,外加个智能驾驶,喊你“解放双手”,关键人家价格还敢狭路相逢再降一把。燃油七座不得不跟进,你以为本田才降七万?晚了,一年后说不定跌得更狠。
看起来,家用七座瞬间变“白菜”,但本质却是传统车企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向前——不降,卖不动;一降,利润薄如刀锋。谁都不傻,老厂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你说七座?更像是传统车企最后的防线和荣誉感,“老伙计,咱还能打!”但真招架得了新能源狂潮吗?
回到买车这茬,逐渐多元的家庭结构、多子女政策和中产膨胀的面子需求,竟然把七座车买成了“偶尔用得上就图个心安”的保险型消费。七座的空间、用车场景、心理预期,活生生成了消费社会的一张多选考卷。老百姓的智慧咋体现?买可以,别真被降价冲昏头脑。隔壁小区王大哥扎心“买七座就像置办年夜饭的大桌子,春节才用得上,可每年都得擦灰。”
别以为车市低谷过了。降价潮短期看谁都开心,长远一算,总有颗玻璃心碎成渣。本田、丰田、大众这帮老江湖,卖一台亏一台,利润表都快写进骨折史。短期刺激销量,长期其实后劲儿乏力,续航乏术。
意外还不止如此。新能源七座一边拼命卷价格、卷配置,各种软件升级玩得溜溜的,燃油车想追都追不上。最新一批车主开始抱怨“买了燃油七座后悔了,智能化太鸡肋、油耗真不低。还不如一步到位直接上电车。”合资车降到和自主一刀差不多,面临的尴尬又加深一层。消费者开始分化一派宁愿剩钱买国产新能源,一派追着“合资情怀”,最终谁也没捞到全好。
最扎心的是——降价本来是搏一个市场喘息,新问题却潜滋暗长。有人担心十几万买合资七座,保值率还不如新晋自主王炸;也有业内分析“大降价会打乱原有品牌调性和消费计划,从长远看容易让用户习惯持币观望,甚至引发恶性竞争。”车市这滩水,牛鬼蛇神纷纷登场,表面一潭死水,水下暗流汹涌。未来还真不好说,看谁先挺不住。
老铁们,咱的话讲到这儿,真是图啥是啥。你说买七座图“有”还是图“好”?要我说,你家冰箱里的冻饺子、储物间的大行李箱十有八九年年用一次,真飙到第三排的概率赶上中彩票。话说得难听点,合资这块牌子,放几年前真是“有面儿”,现在一降再降,怎么就越发像夜市上的跳楼特价了?咱普通老百姓买车,心理算盘精得很,谁都不傻。新能源横冲直撞、燃油拼死补贴,最终套路里还是谁的需求谁买单。
正方说便宜了就是好事,想体验多座的灵活,合资还能多撑几年。
反方讲今儿降价,明儿更低,买了第二天心态崩,还不如干脆先等等。
那么七座真的是“家庭必需”还是电动新能源加速淘汰燃油的一场“表演赛”?市场冷静点,买家警醒点,也许就不会被各种花样降价割了智商税——到头来,还不是掏自己的腰包。
买车您是要个“能装”,还是要个“更值”?合资七座降完还得再降,新能源也不带怂,难不成以后买车,还得掐着点赌谁跌得更快?现在出手是捡便宜还是背锅侠,各路大神快来评论区撕起来——你买七座,是跟风为面子,还是认认真真算过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