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摩托车市场就热闹非凡,各大品牌纷纷推出新车,据不完全统计,数量超过 30 款。这其中,价格战打得火热,配置升级也是一个比一个猛,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片复杂又充满活力的景象。尤其是 150cc 踏板车市场,竞争激烈得不行,而大排量休闲车型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1 月份的产销量增长超过 50%。这一冷一热,也反映出当下摩托车市场的矛盾与机遇。
价格战已经成了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标致 DJANGO 直接降价 3000 元,川崎更是给出了最高 6 万 2 的降幅,这力度,很难不让人心动。除了直接降价,隐形优惠也不少。光阳推出 9.9 元抵 1000 元的优惠券,奔达则搞起了 “包落地” 政策,看似优惠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一个,吸引消费者。不过,这种价格战对中小品牌的冲击很大,利润率被压缩到不足 3%,日子不太好过。
不同价格区间的摩托车,满足的是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入门级(≤1.5 万元)的赛科龙 RT150E,11688 元起售,凭借高性价比,吸引了不少预算有限的消费者。中端(1.5 3 万元)的香帅 JOY315,15680 元起,它重新定义了巡航车的价格标准,让更多人能够体验到巡航车的魅力。高端(≥3 万元)的凯越 450RR 曼岛,售价 29980 元,它的技术溢价策略,针对的是那些追求高性能、高科技的消费者。
国产摩托车在技术创新上也是下足了功夫,主要有三个方向。性能仿赛方面,凯越 450RR 曼岛车架抗扭提升 27%,四缸引擎经过精心调校,专为赛道爱好者打造。智能踏板领域,豪爵 UFR150 配备了电装 TCS、气囊减震和 iHJ 车联系统,是科技通勤族的不二之选。轻量化巡航方面,香帅 JOY315 整备质量仅 179kg,减重 14kg,还能关闭 TCS,深受都市巡航玩家的喜爱。
在配置上,各大品牌也是你追我赶。双通道 ABS + TCS 已经成为 80% 新品的标配,像天鹰 TX150 等车型都具备。智能生态方面,南方飞戈 150 Pro 搭载了 T BOX 车联网,天鹰更是支持 OTA 升级,让摩托车也能像智能手机一样,与时俱进。
国际品牌也在积极布局中国市场。本田 ADV350 实现国产化,售价 42380 元,还搭载了 RoadSync 智能系统,更贴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川崎 Ninja 1100 SX SE 推出中国特供版,配备欧林斯减震和布雷博卡钳,满满的诚意。
雅马哈 MT 07 在日本首发,售价 4.5 万起,车架悬挂都进行了升级。宝马 S 1000 R 动力提升至 170 匹,新增 MSR 扭矩控制,这些全球新品也开始向亚洲市场投射,让中国消费者有机会体验到国际前沿的摩托车技术。
从数据来看,1 月份燃油车销量 138.3 万辆,增长 2.77%,跨骑车占比 61.68%,依然占据市场主流。而电动车销量 21.44 万辆,下降 2%,虽然雅迪份额领跑,但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格局还不稳定。
在出海方面,东盟市场占比超 40%,隆鑫、大长江等企业表现突出。250cc + 大排量出口激增 25.23%,自主品牌正在逐步替代贴牌模式,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据中国摩托车商会 2025 年 1 月统计,行业总销量 159.75 万辆,同比增长 2.1%;大排量摩托车销量 6.2 万辆,同比大增 54.96%;出口额 6.5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13%;头部企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前十厂商占比 56.98%,同比增加 1.2%。这些数据,反映出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向。
当下摩托车市场短期面临着价格战挤压利润和研发投入增加的矛盾,但从长期来看,高端化(250cc + 市场)、智能化(T BOX 渗透率)、全球化(RCEP 关税红利)将是重要的发展赛道。在这个重构的竞争生态中,谁能把握机遇,谁就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大家对未来摩托车市场有什么期待呢?欢迎一起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