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东京。当参议院选举的最终计票结果传来时,整个永田町(日本政治中心)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执政的自民党与公明党联盟,最终只拿到47席,距离守住参议院多数的最低门槛,差了整整3席。
这个数字像一块巨石,砸碎了日本政坛最后的稳定幻象。自1955年成立以来,这个统治了日本近七十年的庞然大物,第一次在国会的参众两院,同时失去了控制权。首相石破茂,上任不过九个月,就成了这历史性溃败的象征。
但问题远比一个首相的下台要严重得多。石破茂的失败,更像是一场大型政治实验的失败。而这场失败,正在把日本推向一个极其危险的十字路口。关键的问题是,当一个国家的人民对现状感到极度绝望时,他们会选择什么来填补真空?
在日本政坛,有一个屡试不爽的传统艺能,可以叫作“首相献祭”。简单来说,就是每当国家出现重大问题,民怨积累到顶点时,自民党内部的派阀大佬们就会合力把现任首相推出去,让他一个人鞠躬道歉,承担所有责任,然后辞职下台。
这套操作像是一个减压阀,通过牺牲一个人,来换取整个体系的苟延残喘。安倍晋三、菅义伟、岸田文雄,都是这个链条上的一环。石破茂接手的,本应是这个流程的又一次循环。但他没想到,阀门这次失灵了。
因为这一次,民众的痛苦不再是政治丑闻或者外交失分,而是更具体、更切身的生存压力。一袋5公斤的大米,价格涨到了接近200块人民币。
官方公布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连续数月超过3%。当一个普通家庭主妇在超市里为账单发愁时,她不会再关心哪个政客又说了什么漂亮话。
民众已经看透了这套把戏的本质。选举刚一结束,自民党元老、前首相麻生太郎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对着媒体放话:“我不会允许他(石破茂)继续执政。”这话说得理直气壮,仿佛石破茂的下台是一件天经地义的、可以用来安抚民众的商品。
麻生这些大佬们想的,还是老一套:换掉石破茂,平息一下民愤,然后派阀内部重新分赃,再推一个自己人上来。他们没意识到,当民众连饭都快吃不饱的时候,他们想要的,就不是换个厨子,而是想把整个厨房都给砸了。
当一个社会对温和的药方彻底失去信心时,就会有人开始兜售猛药,甚至是毒药。这次选举中,一个最可怕的信号,就是极右翼政党“参政党”的崛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党,议席从区区1席,一夜之间暴增到15席。
这14个新增的席位,每一票背后,都站着一个对现状彻底绝望的日本人。他们把选票投给最极端、最出格的选项,不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政客能解决问题,而是因为他们想表达一种情绪:我们受够了。
这种社会情绪,像干透了的柴火,而高市早苗,就是那个拿着火柴的人。作为安倍晋三生前最看好的门徒,高市早苗非常清楚,民众的愤怒和无力感,就是她最好的政治燃料。她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铁娘子”,一个敢于打破所有禁忌、能带领日本找回所谓“荣耀”的强人。
她的政见,每一条都精准地踩在右翼最敏感的G点上。修改和平宪法,把军费开到GDP的2%以上,在钓鱼岛对中国海警“开火”,把“一国两制”说成是“地狱”。这些话在几年前听起来还像是疯话,但现在,却成了很多人眼里的“希望”。
早在今年4月,她就带着一帮议员窜访台湾,和赖清德勾肩搭背,为自己的政治形象积累资本。在经济上,她更是“脱钩”的急先锋,恨不得立刻切断和中国的一切关键产业链。上次党内选举,她只输了21票,被看作是侥幸。
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石破茂的温和路线被证明行不通,社会情绪的疯狂右转,给了她最坚实的民意基础。党内的保守派和那些急于洗牌的派阀大佬,都可能把她当成一张可以翻盘的王牌。高市早苗,这瓶包装精美的“兴奋剂”,正被递到绝望的日本人面前。
高市早苗和她背后的势力,正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们以为,只要把民族主义的火煽动起来,摆出对华强硬的姿态,就能稳坐江山。但政治的狂热,终究要面对现实。而对于今天的日本来说,有两堵墙,是任何人都绕不过去的。
第一堵墙,是钱。说得再直白点,是经济命脉。2024年,预计有超过580万中国游客涌入日本,给日本萧条的旅游、餐饮、零售业续命。更重要的是,日本对外贸易总额中,超过20%是和中国完成的。
从丰田汽车的生产线,到优衣库的服装厂,再到松下电器的供应链,日本经济的毛细血管,早已和中国市场深度交融。高市早苗嘴里的“脱钩”,听起来很提气,但真要动手,就等于是自己割自己的大动脉。
这种经济上的互相依赖,才是中日关系真正的“压舱石”,分量重到任何首相都不敢轻易搬动,第二堵墙,是军事。中国已经不是三十年前的中国了。
当日本政客在国会里叫嚣着要“保卫台湾”时,中国海军的航母编队和战机,正在一次又一次地穿过宫古海峡,进行实弹演习。这已经不是外交辞令上的警告,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存在。
北京划下的红线,尤其是台湾问题,是一条高压线。谁敢碰,谁就要准备好被电得皮开肉绽。高市早苗可以在选举时靠这些话术骗取选票,可一旦她真的坐进首相官邸,她就必须每天面对一个问题:那些口号,真的敢付诸行动吗?行动的后果,日本承受得起吗?
更何况,美国那根8月1日就要落下的关税大棒还悬在头上。在搞定自己最大的盟友之前,日本根本没有资本和精力,在东亚再点一把火。
石破茂的下台,不是危机的结束,而是真正危机的开始。他就像一个旧时代的符号,倒下之后,露出了后面那个更加混乱和危险的日本。
自民党内的那些老政客,很可能为了自保,做出一次疯狂的赌博,把高市早苗推到台前。他们想用这剂猛药来续命,却可能把整个国家都拖入深渊。
日本现在面临的核心矛盾,就是内部那股想要“向右转”的狂热冲动,和外部那个“求稳定”的现实压力之间的剧烈碰撞。高市早苗的上台,很可能不是日本“强大”的开始,而是它在国际上被彻底孤立的序章。
最终,考验日本的,不是选出谁当首相,而是这个国家,是否还有足够的理智,来抗拒极端主义的诱惑。中国的态度很清楚:想合作,大门敞开。想对抗,奉陪到底。球,在日本自己脚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