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7 日,工信部网站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的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征集期截至 2025 年 11 月 15 日,拟实施日期为 2027 年 1 月 1 日。这一新标准将对 L2 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提出严格的要求,旨在提升其安全性。
我国对自动驾驶划分为 L0-L5 共 6 个级别,其中 L2 组合驾驶辅助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在 L2 级别下,驾驶员和自动驾驶系统共同执行驾驶任务,但驾驶员仍需随时准备接管车辆。近年来,国内外与 L2 驾驶辅助系统相关的事故频发,多数原因在于驾驶员过度信任系统、滥用功能,而系统又缺乏有效的监控和干预手段。
强制性的驾驶员监控系统(DMS):新标准对驾驶员监控系统提出了高要求,包括手部检测和视线检测。手部检测要求系统能够准确判断驾驶员的手是否在方向盘上,而视线检测则通过车内摄像头等传感器监测驾驶员是否关注道路情况。
如果驾驶员 “走神看手机” 或 “长时间低头”,系统将触发警报。此外,标准还规定了 “提示 - 报警 - 退出” 三级响应机制,确保在驾驶员持续不响应时,系统能安全地退出激活状态,并通过双闪、减速等方式提醒驾驶员接管,最终平稳停车。
明确系统运行设计域(ODD):新标准要求系统只能在其设计适用的场景下(如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激活。这有助于遏制车企为了营销而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在不合适的场景下滥用 L2 功能。
长尾场景测试:标准还要求识别并测试长尾场景(如施工区、异形车辆、极端天气),评估感知、决策算法的鲁棒性。这将增加前期汽车智驾检测方面的需求。
严格的新标准将明显增加驾驶员监控系统(DMS)、汽车检测以及激光雷达等提高智驾安全性的环节需求。
这不仅提升了 L2 智驾功能的安全性,还设置了高的安全门槛,可以淘汰那些技术不成熟、只想炒作概念的车企,鼓励和倒逼企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安全保障,推动整个行业走向高质量、负责任的发展道路。
此次发布的 L2 辅助驾驶新标准,旨在提升 L2 系统的安全性,明确驾驶员的责任,并通过技术手段强制要求驾驶员保持注意力。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相关事故的发生,还将推动整个汽车行业向更高质量、更负责任的方向发展。
未来,随着新标准的正式实施,我们有望看到更加安全可靠的 L2 辅助驾驶系统在市场上普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