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撞重卡视频打码,东风曾联系沟通,理想拒删测试画面

最近汽车圈里有件大事,估计不少朋友都刷到过那个视频:一辆理想L8家用SUV,和一辆大卡车迎头撞上,结果那辆大卡车看着比小轿车还惨,整个驾驶室都向前翻了过去。

这视频一出来,网上立马就吵翻了天。

有的人说理想这车太牛了,简直是“公路坦克”,安全性杠杠的;但也有不少人,尤其是开大车的老司机们,都觉得这事儿不对劲,那卡车咋就跟纸糊的一样呢?

理想i8撞重卡视频打码,东风曾联系沟通,理想拒删测试画面-有驾

这到底是理想汽车的一次硬核安全展示,还是背后另有文章的一场营销大戏?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给捋清楚,看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这事儿得从理想L8的新车发布会说起。

为了证明自家新车的安全性,理想汽车在发布会上放了这段“重磅”视频。

画面里,一辆理想L8和一辆东风乘龙的重卡,以各自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对撞。

碰撞瞬间,卡车的车轮离地,驾驶楼猛地向前倾倒,几乎要整个扣在理想L8的车顶上。

相比之下,理想L8的车身结构,尤其是A柱和驾驶舱,看起来非常完整。

这个强烈的视觉反差,一下子就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

理想的车主和粉丝们自然是看得热血沸腾,觉得这钱花得太值了,自己的车能硬刚大卡车,安全感爆棚。

理想i8撞重卡视频打码,东风曾联系沟通,理想拒删测试画面-有驾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视频里那个被撞的乘龙卡车,方向盘上的“乘龙”两个字清晰可见,一点马赛克都没打。

这就相当于,理想汽车不仅当众展示了自己有多“硬”,还指名道姓地告诉大家,东风乘龙卡车有多“软”。

这种做法在行业里是非常罕见的,一般的对比测试,为了避免争议,都会把对方的品牌标志给遮挡掉,这算是一种不成文的行规,也是对同行的基本尊重。

理想这么一搞,直接就把同为国产品牌的东风乘龙架在了火上烤,让对方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

一时间,网络上对乘龙卡车质量的质疑声四起。

你想想,普通人一看,小车撞大车,大车散架了,第一反应肯定是这大车质量不行啊。

这下东风乘龙那边可坐不住了,这不仅是丢面子的问题,更是直接影响品牌声誉和市场销售的大事。

于是,乘龙卡车官方很快就做出了回应,先是表示法务部门已经介入,紧接着就发布了一篇非常严肃的官方声明。

在这份声明里,乘龙卡车把话挑明了,直接指责理想汽车的行为构成了“严重侵权”,认为理想是“通过自定义碰撞条件,特定设计非常规测试场景”,故意制造出这种与大家日常认知差别巨大的碰撞结果。

理想i8撞重卡视频打码,东风曾联系沟通,理想拒删测试画面-有驾

说白了,乘龙卡车的意思就是,你理想汽车为了营销,自己设计了一套不公平的“游戏规则”,专门挑了一个对你最有利、对我最不利的方式来撞,得出的结果根本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这是在误导消费者,搞不正当竞争。

乘龙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几个点:第一,测试车辆的状况没公开。

比如,那辆卡车是不是空车?

我们都知道,卡车拉着货和空着跑,车身重心和稳定性是天差地别的。

一辆空载的平头卡车,本身就头重脚轻,在特定角度的正面碰撞中,驾驶室因为惯性向前翻倒是完全符合物理学原理的,但这并不能直接等同于车“不结实”。

第二,测试环境不透明。

碰撞的角度、速度这些关键参数,是不是经过了“精心设计”,专门找了一个能让卡车姿态最狼狈的角度去撞?

这些细节的微小改变,都可能导致结果天壤之别。

面对乘龙的强硬回击,理想汽车和负责这次测试的第三方机构——中国汽研,也得出来解释。

理想i8撞重卡视频打码,东风曾联系沟通,理想拒删测试画面-有驾

理想的说法是,我们很无辜,这事儿我们没经手,是全权委托给专业的中国汽研来做的,从买车到测试,我们都没参与,我们只是公布了一个客观的测试结果。

中国汽研也站出来为测试的专业性背书,说整个过程都符合规定和标准,绝对中立,不会偏袒任何一方。

听起来好像两边都挺有道理,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关键就在于中国汽研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的一个重要信息。

他表示,这次测试不属于国家强制要求做的“公告准入测试”,而是一次“开发验证测试”,结果一般是给车企自己用于车辆开发参考的。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用个好懂的比方,国家强制的“公告准入测试”就好比是“高考”,全国统一命题,统一标准,考过了才能拿到“毕业证”(也就是上市销售的资格),这是衡量一辆车是否达到最基本安全门槛的尺子。

而理想做的这个“开发验证测试”,更像是学校里的“随堂小测验”,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来出题,题目的难度和侧重点都可以自己定。

这么一说,大家可能就明白了。

理想i8撞重卡视频打码,东风曾联系沟通,理想拒删测试画面-有驾

理想汽车可能就是那个“出题老师”,它设计了一套对自己最有利的考题,让理想L8和乘龙卡车来考。

结果理想L8考得好,乘龙卡车考得不好,然后理想就拿着这个成绩单到处宣传说:“看,我比他强多了!”这本身或许没有造假,但用这种非标准化的、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测试结果,去公开打击一个竞争对手,其公平性和道德性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更有意思的是,根据后续的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事情发生后,东风那边第一时间就联系了理想和中国汽研,希望能低调处理,把视频删掉,但当时理想方面态度很强硬,拒绝了。

直到后来舆论压力越来越大,理想才悄悄地把自己官方渠道视频里的乘龙车标给打上了马赛克。

这种“先上车后补票”的做法,多少让人感觉有些心虚。

所以,咱们回过头来看整件事,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首先,理想L8在这场特定的碰撞中表现出的车身强度是值得肯定的,说明它在车身结构安全方面确实下了功夫。

其次,乘龙卡车也并非像视频里看起来那么“脆弱”,它是在一个特定的、可能对其不利的工况下,发生了符合物理规律的形态变化。

真正的问题核心,在于理想汽车的营销手段。

为了凸显自身优势,不惜采用一种带有争议的、非标准化的测试,并且指名道姓地让一个同行“陪斩”,这种做法在商业竞争中,即便不违法,也显得格局太小,吃相不太好看。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国产品牌好不容易集体崛起了,大家更应该团结一致,在技术上互相切磋,在品质上共同进步,一起把市场做大做强,而不是把聪明才智用在如何通过营销手段去“踩”同胞一脚。

毕竟,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时的营销噱头或许能带来流量,但一个品牌想要走得长远,最终还是要靠过硬的综合实力和光明磊落的商业品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